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居民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耐药基因特征及核心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农村社区居民粪便标本, 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显色培养基筛选耐药菌株, 通过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获得CR-ECL阳性菌株, 针对CR-ECL分离株,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获得CR-ECL耐药表型, 开展全基因组测序(WGS)和分析、blaNDM基因周围环境及菌株间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并检测628份粪便标本, 6份为CR-ECL阳性(检出率0.96%), 均表现为多重耐药(MDR)表型。6株CR-ECL共有4个MLST分型(ST), 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blaNDM-1、blaNDM-5等)和毒力基因(acrA、acrB、entB、fepC等), 且blaNDM基因周围遗传环境中均存在移动遗传元件ISAba125、TN3-IS3000、TN3及IS5。系统发育树显示,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cgMLST)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 为预防CRKP的感染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分离的510株CRKP菌株, 应用 MALDI-TOF质谱仪和VITEK-2 Compact微生物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 通过免疫显色法对CRKP菌株进一步分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510株CRKP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302株(59.2%)、尿液127株(24.9%)、血液47株(9.2%);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231株(45.3%), 其次为呼吸内科108株(21.2%)和神经外科79株(1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仅对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保持很好的敏感性, 但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从2017年的1.0%上升到2021年的10.1%, 差异...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明显增加死亡风险, 需高度重视。CRPA耐药机制包括外排系统过表达、膜通透性下降、产碳青霉烯酶与生物膜等, 碳青霉烯酶以B类金属-β内酰胺酶中的VIM和IMP为主。ST235是最高危克隆, 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预防CRPA感染是关键, 治疗可选择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药物, 期望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能早日惠及患者。  相似文献   

4.
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称为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逐年攀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的碳青霉烯酶对药物的水解能力不同,增加了对CRE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耐药菌株及鉴定耐药基因型,对于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CRE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或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未来CRE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自20世纪80年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被看做是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最有效治疗用药。但自1996年在美国发现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是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外排泵的产生以及孔蛋白缺失或下调表达。笔者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CRE感染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细菌,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CRE进行常见碳青霉烯酶的编码基因(bla_(NDM-1)及bla_(KPC-2))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M-1)-like、bla_(CTX-M-2)-like、bla_(CTX-M-8)-like及bla_(CTX-M-9)-like)的检测,同时检测细菌多重耐药相关的Ⅰ类整合子编码基因bla_(inT-1)。结果 2014—2015年共分离7株CRE,检出率为0.30%,1~6号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7号菌株为弗劳地柠檬酸杆菌,7株菌株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3株菌对阿米卡星及四环素敏感,2株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3株菌检出bla_(NDM-1),2株检出bla_(KPC-2),5株检出bla_(TEM),7株均可检出bla_(SHV),1株检出bla_(CTX-M-1)-like,4株检出bla_(CTX-M-9)-like,5株检出bla_(inT-1),未检出基因bla_(CTX-M-2)-like及bla_(CTX-M-8)-like。结论 bla_(NDM-1)及bla_(KPC-2)是导致7株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bla_(TEM)、bla_(SHV)及bla_(CTX-M-9)-like是导致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bla_(inT-1)在CRE多重耐药及耐药基因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VITEK2 Compact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acc(6’)Ib-cr携带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PMQR基因的水平转移。结果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56%~33.33%。ac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87.72%),其次为qnrB(77.19%)和qnrS(17.54%),有2株菌携带qnrA基因(3.51%),未分离出qepA基因,菌株同时含有2种或3种PMQR基因(84.21%)。8株接合成功的菌株均存在PMQR基因转入,但喹诺酮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虽然该院CRE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但对喹诺酮类药物仍存在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肠杆菌科细菌所表达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方法:通过表型检测技术、PCR扩增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9株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关机制。结果:通过PCR法检测以下11种碳青霉烯酶和3种整合子:IMP、OXA-1、VIM、OXA-2、SME、OXA-10、KPC、GES、IMI/NMC、VEB、SHV、NDM-1、int-1、int-2、int-3,及对其的测序得出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主要与基因KPC有关。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基因KPC是表达翻译成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也就是引起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and carbapenemase-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PR-CRKP)的病原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的23株PR-CRKP,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 采用CARD和ResFinder数据库分析耐药基因, 采用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cgMLST)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析菌株亲缘关系;通过PCR及测序对多黏菌素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23株PR-CRKP均为产KPC-2的 ST11 型, cgMLST结果显示本研究菌株与中国大陆肺炎克雷伯菌的进化距离平均为66.44, 相较于国外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基于SNP进化树将23株PR-CRKP分为3个主要分支, 其中Clade 2-1菌株间在病区和分离时间上具有一定聚集性。双组分负调控基因mgrB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检出率、感染状况及其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东莞地区细菌耐药监测CRE阳性菌株和相关临床资料,重新进行菌种的鉴定及相应药敏结果的复核,阳性者则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复核确定的CRE菌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3月共检出肠杆菌菌株16 182株,其中CRE 45株,检出率0.28%;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CRE 17株,检出0.44%;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CRE7株,检出率0.08%;阴沟肠杆菌中分离出CRE13株,检出率1.84%;其余分离8株,检出率0.27%,大肠埃希菌中CRE检出率总体较低;痰液、胆汁中CRE检出率分别为0.49%、1.27%,与CRE总体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株CRE药敏分析显示,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美罗培南耐药率82.22%。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15.56%),耐药率低于40.00%只有妥布霉素(31.11%),耐药率在40.00%~50.00%药物仅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而临床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类、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耐药率超过50.00%,三代头孢及其含酶抑制剂超过70.00%;送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的7株CRE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均为阳性,IMP-4阳性1例,NDM-6阳性6例,1例为NDM-6与CTX多基因阳性携带共存。结论东莞地区CRE检出率不高,本地区首次检测到NDM-6耐药基因,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是少见,且与前几年耐药基因比较有了较大变迁,应全面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重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12.
<正>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日益增多,临床不能再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CRE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解决其耐药性并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河南省某医院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的临床分布、耐药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临床治疗用药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CRKP菌株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挑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血清杀伤试验和大蜡螟幼虫毒力试验联合检测筛选出hv-CRKP菌株;WHONET 5.6分析hv-CRKP临床特征及2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胶体金法检测hv-CRKP的碳青霉烯酶表型,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桑格测序技术检测hv-CRKP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荚膜血清型。结果 2020—2022年本院共检出非重复CRKP临床分离株264株, 其中hv-CRKP 23株, hv-CRKP的检出率为8.71%(23/264), 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10/23)和神经外科(8/23), 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10/2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6/23);hv-CRKP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仅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感染的抗菌药主要有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和新上市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国外一些新抗菌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包括β-内酰胺类复合剂、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以及一些正在研发的药物,都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有效的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方案也与治疗效果有很大相关性。本文从抗菌机制和临床应用角度,综述了治疗CRE感染的相关药物,分目前国内现有抗菌药和新抗菌药研究进展两部分。简要介绍面对CRE感染,如何尽早给予恰当的目标治疗,根据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结合PK/PD理论及病情给予合适的联合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临床分离的62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62株CRE菌株中,来自痰液35株,占56.45%;血液14株,占22.58%。尿液8株,占12.90%;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55%、91.93%、90.3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26%。有57株(91.93%)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5株(61.40%),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0株)、NDM(12株)、IMP(3株)等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本院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和血液,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基因主要为KPC。临床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止其在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毒(PRV)是一种猪疱疹病毒, 可感染多种动物, 其中猪是PRV的天然宿主。PRV自发现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 人感染PRV的病例屡有报道, 提示PRV存在跨种属感染人的风险。随着对PRV病原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和对PRV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避免PRV变成人类传染病成为当前研究和防控工作重点。为了解PRV变异特征, 本研究从PRV变异特征、流行特征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菌株类型、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分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临床分离的CRE菌株23株。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类型; 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bla_(KPC)、bla_(VIM)、bla_(NDM)、bla_(SME)、bla_(IMP)的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23株CRE,肺炎克雷伯菌19株,大肠埃希菌4株;主要来自于尿液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23株CRE均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对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95.7%(22/23); NP试验阳性率为73.9%;bla_(KPC)、bla_(VIM)、bla_(NDM)、bla_(IMP)基因阳性,检出率依次为52.2%、30.4%、4.3%、4.3%,未检出bla_(SME)耐药基因。结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患者检出的CRE中,耐药基因主要是bla_(KPC),其次是bla_(VIM),医院需对携带bla_(KPC)、bla_(VIM)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加强耐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做好防护和消毒措施以防止医院感染和该类细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患儿中分离得到的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按照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对5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型进行检测,采用PCR法检测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从分离出的3 14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检出率1.7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1株占57.4%,大肠埃希菌13株占24.1%,阴沟肠杆10株占18.5%;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占48.1%,其次为尿液和血液;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0%和80.6%、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分别是84.6%和100.0%、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0.0%和100.0%;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检出总准确率达到94.4%,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检出总准确率达到98.1%,经PCR检测呈阳性的有49例占90.7%。结论小儿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的耐药性高于亚胺培南,主要产生B类金属酶(IMP),肺炎克雷伯菌还产生碳青霉烯酶A类(K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防治CRE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耐药基因,诱导试验验证mcr-9阳性菌株的诱导耐药性。结果 共纳入167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38.9%)和阴沟肠杆菌(35.3%)为主,呈现多重耐药表型,3株(1.8%)对多粘菌素B耐药。CRE以携带blaNDM(52.1%,87株)为主,其次为blaKPC(34.7%,58株)。根据碳青霉烯酶将CRE感染患者分为NDM组和KPC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入住ICU日数≥7d、行气管插管、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影响因素方面,KPC组高于NDM组,治愈率低于ND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胃管、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为影响携带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粘菌素B耐药菌株均为mgrB点突变,7株(4.2%)CRE携带mcr-9,且多数同时携带blaNDM。经多粘菌素B诱导后,4株mcr-9阳性CRE的MIC值较诱导前升高。结论 该地区CRE以携带blaNDMblaKPC为主,少数同时携带mcr-9和blaNDM,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防控,预防其临床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药现状并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CRE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非重复分离株共198株,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CRE的碳青霉烯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198株CRE菌株中,165株产blaKPC占83.33%,20株产blaNDM占10.10%,3株产blaIMP占1.52%,还有2株同时产blaKPC+NDM占1.01%。本研究中产丝氨酸酶的CRE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敏感率为100.00%,产金属酶的CRE菌株对CZA敏感率为0,此外CRE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90%。结论 和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相比,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此外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产丝氨酸酶的CRE菌株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