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探讨活血通督汤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活血通督汤组给予活血通督汤灌胃。术后第1,3,5,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d后取材。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神经元受损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计算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自术后第3天起,活血通督汤组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活血通督汤组神经元受损情况得到改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优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构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显著,损伤处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督汤组GFAP阳性细胞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能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降低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轴突再生相关抑制因子重组人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蛋白激酶Ⅱ(ROCKⅡ)、肌球蛋白轻链(MLC)蛋白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打击法制备大鼠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后3h进行夹脊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d、28d;抑制剂组于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0mg/kg),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28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RhoA、ROCKⅡ、ML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14d、28d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4d、28d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造模后28d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造模后14d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14d、28d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造模后14d、28d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造模后28d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较造模后14d显著降低(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够显著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Rho-ROCKⅡ信号通路RhoA、ROCKⅡ、MLC抑制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电针组各30例。采用Allen′s打击法(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制造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各分组内均设7、14、28 d观察时间点;在各时间点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其神经传导功能的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术后7 d,损伤组与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均较慢,且两组大鼠BBB评分在1~3分间波动;术后14、28 d,损伤组及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较快,BBB评分升高迅速,且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相应时间点的大鼠(P0.05)。斜板实验显示,术后7、14、28 d,损伤组较假手术组相比,斜板倾斜度显著降低,电针组较损伤组斜板倾斜度明显升高(P0.05)。运动诱发电位结果显示:术后7、14、28 d,损伤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相应时间点的电针组与损伤组相比,电针组的峰潜时缩短,波幅增高(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LncRNA MALAT1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将成年雌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和Rg1治疗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Rg1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Rg1溶液(100 mg/kg),脊髓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恢复情况。连续治疗28 d后处死老鼠。取脊髓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黏附分子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以及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LncRNA MALAT1,采用免疫组化分析LAMC1的表达水平。结果 BBB评分显示,Rg1治疗组BBB评分显著优于假手术组、脊髓损伤对照(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ogo-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和Rho激酶Ⅱ(ROC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夹脊电针组给予损伤节段上下一对夹脊穴电针治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8天后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28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在各时间点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在治疗3天后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可能与其下调脊髓损伤微环境中Nogo-A、RhoA、ROCK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不同治疗周期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ASCI的时效关系。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分1、3、7、14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14d组评分高于3d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1d的脊髓组织广泛出血;3d的脊髓组织结构破坏较明显,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增多;7d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正常神经元减少;14d的脊髓组织形成大量空泡,炎性细胞浸润。夹脊电针组从3d开始可见神经元数量增多;7、14d两个时间点可见较大神经元,结构较好。TUNEL检测结果可见,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降低(P0.05),尤以14d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以显著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且治疗3d后即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及活血通督汤组(n=12)。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采用NYU脊髓损伤打击器复制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活血通督汤组给予活血通督汤灌胃,给药剂量为12.6mL/(kg·d),术后第1,3,5和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Ⅰ和CollagenⅣ蛋白表达量,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ollagenⅠ和CollagenⅣ定位表达。结果:1)术后第3天开始,活血通督汤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2)尼氏染色显示活血通督汤组神经元的结构形态优于模型组,神经元受损状况得到改善;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可见较多CollagenⅠ和CollagenⅣ表达(P0.05),但模型组CollagenⅠ表达比活血通督汤组少,模型组CollagenⅣ表达多于活血通督汤组(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CollagenⅠ的表达且抑制Collagen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脊髓急性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ASCI)模型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治疗组和川芎嗪组并给予相应处理。采用改良Allen’s法造模,BBB评分对实验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SABC法检测造模后大鼠损伤段脊髓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随时间延长,术后SD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术后7 d、14 d和21 d川芎嗪组BBB评分值均较假治疗组高(P均0.05);川芎嗪组术后3 d7、d和14 d时NGF、BDNF阳性细胞数表达均较假治疗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川芎嗪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损伤段脊髓NGF、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线粒体融合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SCI神经修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精密打击器打击法构建胸10节段SCI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大椎”“脊中”,30 min/次,1次/d,共14 d。用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增殖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及神经干细胞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es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BBB评分降低(P<0.001);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肿胀、破裂、坏死严重,尼氏小体溶解严重,神经元数量减少(P<0.001);Nestin、OPA1、SOX2阳性表达及N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长强穴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采用椎板摘除暴露脊髓但不予打击,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电针"长强"穴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均抓取1次,不予其他任何干预。术后第1、3、5、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直至取材,术后7 d取材,灌注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及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中NGF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5、7天,电针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脊髓灰质呈蝴蝶状,结构完整,灰白质界限清楚;模型组脊髓灰质结构不完整,局部可见体积大、颜色较深的瘀血斑块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瘀血面积较小,神经元水肿较轻,神经元形态较好,未见空泡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NGF和BDNF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GF、BDNF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电针"长强"穴能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GF、BDNF的表达,提高模型大鼠BBB评分,有利于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灰质中BDNF、NGF和NT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脊髓打击器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其余各组给予同等条件抓取。术后每日对大鼠进行BBB评分。术后7 d取材。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灰质中BDNF、NGF和NT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BBB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灰质中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BB评分于干预后5 d起显著提高(P0.05),电针组神经元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电针组灰质中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灰质中BDNF、NGF和NT3表达,从而有利于神经元修复和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王镌  李玥  蒋伟  王宁 《吉林中医药》2022,(11):1319-1324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调控AMPKα-HDAC5-HIF-1α信号级联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 60只Wiste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将3组再分为治疗7 d与28 d 2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重物坠落法(WD)制备SCI模型,造模成功后,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7 d和28 d,采用BBB评分量表和斜坡试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Brdu的阳性表达,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AMPKα、HDAC5、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7 d与28 d后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明显降低,脊髓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rdu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AMPKα和HDAC5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经夹脊电针治疗7 d与28 d后,大鼠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显著升高,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Brdu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干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区巨噬细胞NOGO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 Hz夹脊电针组、100 Hz夹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造模,采用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于造模3、7、14 d评价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巨噬细胞吞噬MBP的含量,比较各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与2 Hz夹脊电针组比较,100 Hz夹脊电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中表达NgR的巨噬细胞吞噬MBP显著增多(P 0. 05);与2 Hz夹脊电针组比较,100 Hz夹脊电针组中表达NgR的巨噬细胞吞噬MBP显著增多(P 0. 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可明显增加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NgR的表达,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天麻素治疗组,每组25只。用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的活性,检测动物术后BBB运动评分。结果天麻素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的尼氏体的含量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天麻素治疗组的BBB运动评分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论天麻素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芫花根醇提颗粒(金腰带)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大鼠行为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挫伤组(模型组)、金腰带组[灌胃金腰带50 mg/(kg·d),共5天]、甲基泼尼松龙组(脊髓钝挫伤术后8 h内肌肉注射50 mg/kg甲基泼尼松龙,此后甲基泼尼松龙剂量每天减少10 mg/kg,共5天)及联合组(金腰带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干预)。各组大鼠均在术后(0、3、7、28天)进行后肢行为学评价[神经行为学(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BBB)评分]。术后13天,每组取8只大鼠,麻醉后取损伤脊髓T_(8-10)液氮中保存,采用[~3H]MK-801放射性配基分析法测定NMDA受体亲和力(Kd)和最大结合数量(Bmax);取术后28天大鼠损伤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腹角和背角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升高,Bmax(470±34)升高,Kd降低,术后3~28天BBB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及Kd升高,术后3~28天BBB评分升高(P0.05),Bmax[甲基泼尼松龙组:660±15,金腰带组:646±25,联合组:510±21]降低(P0.05)。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金腰带组及联合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及Kd升高(P0.05),术后7~28天BBB评分升高(P0.05),Bmax降低(P0.05)。与金腰带组比较,联合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及Kd升高(P0.05),Bmax降低(P0.05)。结论金腰带能有效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增加脊髓组织中BDNF的表达,通过影响脊髓NMDA受体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对SCI有一定的治疗与保护作用,效果优于甲基泼尼松龙且与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7 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 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SCI)和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EA+MP),又分为1天、3天、7天和14天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Sham组进行手术,不造模,术后常规饲养;ASCI组造模后常规饲养;EA+MP组造模后30 min,给予大鼠一次性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3 h给予大鼠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采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SCI组比较,经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EA+MP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治疗3天后,与ASCI组相比,EA+MP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明显增高,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NMDA-NR1显著下调,可能是其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夹脊穴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成年大鼠胸髓第10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穴组和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各组分别给予在脊髓损伤区夹脊穴电针及中药灌胃;在造模后3、7、14 d观察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损伤区的Nestin(巢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BB)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组及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以上指标改善较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联合中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血压阴虚证大鼠主动脉铁死亡的潜在机制。方法 10只SPF级WKY大鼠作为对照组。将20只SPF级SH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高血压阴虚证组。高血压阴虚证组采用温燥伤阴法复制阴虚证模型,造模药物由淡附片、肉桂、吴茱萸组成,3种药物按照1∶1∶1比例混合,煎煮浓缩,每毫升药液含生药1 g,按照1 mL/100 g灌胃,灌胃30 d。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RT-qPCR法观察主动脉组织铁死亡相关因子p53、GPX4及xCT/SLC7A11 mRNA水平,WB法观察主动脉组织铁死亡相关因子p53、GPX4及xCT/SLC7A1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阴虚证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高血压阴虚证组损伤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和高血压阴虚证组主动脉组织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GPX4、xCT/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阴虚证组主动脉组织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GPX4、xCT/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高血压阴虚证大鼠主动脉铁死亡程度更显著,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血清外泌体表达和脊髓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及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CI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外泌体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器以势能撞击法复制脊髓中度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夹脊”,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电针结合外泌体抑制剂组在造模前1 d给予大鼠腹腔注射200μL外泌体抑制剂GW4869(300μg/mL),电针方法同电针组,治疗期间每2 d注射1次。采用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法对血清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及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电针结合外泌体抑制剂组大鼠BBB评分均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疏松严重,炎性细胞浸润,实质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