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 Software 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 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1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 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 vs 29.3%,35.7% vs 7.3%,33.3% vs 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1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 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炎症及单核细胞自噬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120例HbA1c达标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外周血检测血脂、HbA1c、空腹胰岛素(F...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主要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患者展开研究,择取40例血糖波动较小(平均血糖3倍血糖标准差)的患者分为A组,择取40例血糖波动大(平均血糖≤3倍血糖差)的患者分为B组,使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来反应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反应炎性状态,观察比较两组FMD、hs-CRP水平变化,分析血糖波动对内皮功能、炎性状态的影响。结果 B组在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hs-CRP上均显著比A组高,FMD比A组明显更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FM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SBP)和MAGE,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PP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AGE。结论血糖波动可在较大程度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2周,检测干预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UAER。结果胰岛素干预后,A组、B组和C组FPG、HbA1c、HOMA-IR、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SO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丙二醛、UAER、MA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HOMA-IR、UAER、丙二醛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HOMA-IR、MAGE、丙二醛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OD是保护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体内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通过观察眼底和眼底荧光照样检查,分为眼底正常组24例、眼底渗出组19例、眼底增值组17例。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入选患者72 h的血糖波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血糖波动评价幅度(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MBG、SD、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以及在低糖饮食干预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21例,低糖饮食组20例和胰岛素组25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血糖及其血管内皮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糖饮食组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TG、内皮素、空腹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SIB)、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昼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指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低糖饮食组与胰岛素组中,8-iso-PGF2α和内皮素分别与血糖相关指标HbA1c、MAGE、SIB、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皮素与HbA1c、LAGE、MAGE呈正相关,8-iso-PGF2α与MODD呈正相关(P<0.05)。结论低糖饮食对血糖波动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8-iso-PGF2α、内皮素与血糖波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bA1c达标(7%)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合并CKD的T2DM患者(CKD组)及单纯T2DM患者(T2DM组),各48例,及健康体检者(NC)40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曲线下面积(AUC)、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另采用ELISA测定血清PDGF-BB水平。结果 CKD组血清PDGF-BB和2hPG水平均高于T2DM组和NC组;CKD组SDBG、MAGE、LAGE、AUC、MODD均高于T2DM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DGF-BB水平与2hPG、SDBG、MAGE、LAGE、AUC、MODD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GE、SDBG和2hPG是T2DM患者PDGF-B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A1c7%且合并CKD的T2DM患者较单纯T2DM者血糖波动更大、血清PDGF-BB水平更高;血糖波动与CKD及PDGF-B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及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异系数(CV),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与无颈动脉硬化组比较,病程、收缩压、脉压差、TC、LDL-C、HbA1c有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比较,病程有显著差异(P<0.05),MBG、SD、MAGE、CV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血糖波动和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动态血糖监测72h,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A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5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C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D组)。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12周,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和UAER。结果 A组、B组和C组治疗后FPG、T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IL-6、TNF-α、MAGE、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UAER(r=0.392,P=0.013)、IL-6(r=0.587,P=0.002)、TNF-α(r=0.659,P=0.000)呈正相关;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IL-6、TNF-α、MAGE是导致患者UAER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炎性因子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pSS患者、30名正常对照组唇腺中MMP-9、CD147表达进行描述,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pSS组MMP-9均阳性高表达,对照组MMP-9亦阳性表达,表达的强度较pSS组低(P<0.05),随淋巴细胞浸润灶数的增加而表达增强.CD147在对照组的23例阳性低表达,PSS组52例CD147阳性高表达,强度较对照组高(P<0.05),随淋巴细胞浸润灶数的增加而表达增强.MMP-9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结论 MMP-9、CD147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异常表达,均参与p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HbA_(1c)水平分为A组33例(HbA_(1c)水平7.0%)和B组47例(HbA_(1c)水平≥7.0%)。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_(3.9))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空腹血糖、MAGE、SDBG、LAGE低于B组,AUC_(3.9)长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MO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HbA_(1c)水平≥7.0%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相比,HbA_(1c)水平7.0%者血糖波动较小但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在管理血糖时应关注HbA_(1c)水平,权衡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接受诺和灵30R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7.5%)30例改为诺和锐30治疗12周,结果:BMI、FBG、24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无明显变化,2hPG、ACR均明显下降(P均〈0.05),HbA1c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0.05)。结论:诺和锐30可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PN患者126例,根据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BMI、HbA1c及一般生化指标。结果MBG、MAGE、SD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别与MBG、MAGE呈正相关(β=0.249、0.196,P0.0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DPN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T2DM病人血糖变异(GV)情况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的老年T2DM病人共48例,测量FPG、HbA1c及糖化白蛋白(GA)水平,并根据其结果将病人分为HbA1c达标组(HbA1c<6.5%,n=16)及HbA1c未达标组(HbA1c≥6.5%,n=32)。予每位病人佩戴3 d的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CGM),获取GV参数,包括平均血糖(MBG)、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变异系数(CV)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和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将病人分为MAGE达标组(MAGE<3.9 mmol/L,n=22)及MAGE未达标组(MAGE≥3.9 mmol/L,n=26)。每位病人完善超声心动图,获取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每搏心输出量(SV)、舒张末容积(EDV)及心输出量(CO)。比较HbA1c达标组与HbA1c未达标组的GV情况。分析MAGE与老年T2DM病人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和非HUA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 分析其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72 h的相关指标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度(CV)、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HUA的影响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非HUA组相比, HUA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TIR显著降低, 而HbA1C、MAGE、CV、SDBG、MBG则明显升高(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尿酸水平与TIR之间呈负相关, 而与MAGE、CV、SDBG、MBG呈正相关(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R为2型糖尿病合并HUA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TIR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HUA的曲线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该院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并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或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2例。结果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明显增高(P0.05),且随眼底病变程度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日内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漂移幅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新诊断T2DM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持续3d的血糖监测并分析日内不同时点、时段的血糖水平、HbA1c、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之间的关系。结果(1)T2DM患者HbA1c与全天8次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70,P均<0.01),与PPGE不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及中、晚餐后2h血糖进入最后的方程(校正R2=0.566,P<0.01)。(2)HbA1c与全天不同时段的平均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74,P均<0.01),晚餐前1h、晚餐后2~3h及晨300~600时间段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3)CGMS所示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相关性最强(r=0.81,P<0.01)。(4)MAGE与HbA1c不相关(P>0.05),三餐PPGE及晨300的血糖水平为影响MAGE的独立参与因素(校正R2=0.427,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与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最密切,而日内血糖的漂移变化主要归因于餐后及夜间血糖的漂移。因此,T2DM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应针对全天血糖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组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C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治疗,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评价血糖(M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MAGE、SDBG、L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诺和锐30皮下注射方案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对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T2DM)血糖异常波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T2DM血糖异常波动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指法测血糖,而实验组采用CGMS,然后根据相应监测结果分别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异常波动的控制效果,并监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平均血糖水平(MB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BG、MBG、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标准差(SD)、日间平均血糖异常波动幅度(MAGE)等指标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在FBG、Hb A1c、2 h PG、MBG、AUC、SD、MAGE等指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较常规血糖监测在改善老年T2DM血糖异常波动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高,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53例(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68例(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77例(C组)。三组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记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结果三组收缩压、舒张压、FPG、TC、HDL-C、LDL-C、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BG、MAGE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增高(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