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认知障碍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9-11—2020-08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8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神经营养方面的作用为人所熟悉。近年的研究发现,IGF-1与阿尔茨海默病(AD)以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就IGF-1在体内的分布、与AD的关系,以及影响AD可能的机制等方面,对其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引起多巴胺分泌不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且相关实验证实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发生了变化。文中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帕金森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脑保护因子,它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脑组织中IGF-1系统的表达十分广泛,脑损伤后IGF-1在脑内的含量及分布均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其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体内、外实验也充分证实IGF-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IGF-1给药的途径和剂量,将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是一种重要的促神经生长因子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脑缺血发生后 ,IGF - 1在脑组织的含量与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并可能通过一系列有效机制参与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展现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背景:生长因子可调整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代谢,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既往的研究偏重于成骨性生长因子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对纤维环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材料: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纤维环组织。
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单层培养人退变纤维环原代细胞。传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对传3代细胞分别采用不同生长因子干预,分为 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以不加生长因子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传3代细胞。干预3,6 d后,采用MTT法测定传3代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质量浓度。
结果:传3代细胞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进人退变纤维环细胞增殖,轻度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促进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促Ⅱ型胶原合成作用轻度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其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轻度促进合成Ⅱ型胶原,无促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合成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促聚集蛋白聚糖合成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多种因子联合作用较单种未见明显优势,未能呈现协同效应。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改变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对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7.
生长激素(GH)通过肝脏生长激素受体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合成和释放,IGF-1反馈抑制垂体GH的释放.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的改变.目前对抑郁症的GH分泌研究较多,但结论不一.国内尚无对抑郁症IGF-1分泌的研究,国外较少的几个研究结果也不一致[1-4].故本研究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H、IGF-1浓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人工组(30例)及计算机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人工组增加人工认知功能训练,计算机组增加基于认知能力评定与康复系统(CAARS)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训练时间共4周,5 d/周,60 min/d,在基线时、训练结束时及训练结束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在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12周后,人工组和计算机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和记忆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 且计算机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较人工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早期的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积极的作用,且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较人工认知训练在改善PSCI患者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依据脑动脉造影表现选取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共65例及无狭窄者22例,狭窄组患者中轻中度各22例,重度狭窄23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表现,采用ELISA测量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比较不同狭窄组IMT、IGF-1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水平。结果 与无狭窄组比较,狭窄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增加,IGF-1水平明显减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增高。IGF-1与IMT呈明显负相关。Logistic回归提示IGF-1作为心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结论 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关,IGF-1作为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可作为一种提示脑血管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帕金森病(PD)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D患者(PD组)和78例健康体检人群(H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OP组(50例)与PD不伴OP组(5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伴O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HC组比较,PD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r=0.653,P<0.001;r=0.625,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是PD伴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与PD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高血清IGF-1及UA水平可能成为PD伴骨质疏松潜在治疗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12]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观察69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其中DNP组54例,非DNP组15例。正常对照组34例。观察对象空腹取血检测IGF-1、血糖、血红蛋白Alc、C-肽及胰岛素等。血浆IGF-1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DNP组血浆IGF-1水平显著低于非DNP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非DN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IGF-1无显著差异(P>005)。在糖尿病组,IGF-1与呼吸差显著正相关,与餐后血糖及天冬氨酸转移酶显著负相关(P均<005)。结论DNP患者血浆IGF-1显著下降,提示IGF-1下降与DN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明确IR是否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02例IR患者进行MMSE、GDS、CMS、ADL等评测;按Petersen标准诊断MCI。结果IR患者MCI发病率高,且重型IR患者高于轻型IR患者、患有糖尿病(DM)的IR患者高于非DM的IR患者、以血糖控制不良者为甚;MCI患者表现IR且空腹胰岛素水平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血压病、糖化血红蛋白最终进入方程。结论IR患者MCI发生率较高,氓的MCI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IR影响认知功能的各个环节;IR、高胰岛素水平、高血压病和高血糖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玉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2—2014-0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MoCA、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吡拉西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癫痫发作可导致脑损伤已被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神经营养保护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分化、损伤后修复中
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它在癫痫发作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争议,现回顾目前IGF-1 与癫痫相关研究,对IGF-1
与癫痫关系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黎明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9):31-32
目的 观察归脾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29例)采用归脾汤结合辫证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西药吡拉西坦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智力障碍程度,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9%,对照组37.9%,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能提高认知功能;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疗法均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疗法均无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结论 归脾汤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智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确切的改善作用;吡拉西坦治疗后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大鼠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 mg/kg,假手术组和VD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IGF-1、ChAT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VD组神经细胞数量和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及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ChAT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与VD组比较,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CA1区IGF-1及ChAT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可以通过上调内源性IGF-1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增加ChAT的表达,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探讨脑卒中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63例,脑出血37例;卒中部位:额叶15例,顶叶15例,颞叶12例,枕叶8例,丘脑14例,基底节20例,小脑8例,脑桥8例)进行测试,将脑卒中患者的CT/MRI定位与MOCA的7个分项目[(定向力(ORT)、视空间与执行功能(EF)、命名(NAM)、记忆(MEM)、注意(ATT)、语言功能(LANG)包括复述与流畅性、抽象概括(ABS)]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均P<0.05)。小脑、脑桥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2)额叶卒中损害ORT、EF、MEM、ATT;顶叶卒中损害EF、NAM、MEM、ATT;颞叶卒中损害EF、MEM、LANG,枕叶卒中损害EF;丘脑卒中损害MEM、LANG;基底节卒中损害EF、MEM、LANG。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不同部位脑卒中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IGF-1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调控因子,已用于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工程菌发酵生产工艺研究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实现产业化从而扩大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
目的:探讨表达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与表达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酶基因工程实验,于2007-05/2008-05在浙江树人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完成。
材料: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大肠杆菌表达菌株E. coli BL21(DE3)/pET22a-IGF-1由浙江树人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保存。高密度发酵补料培养基为:葡萄糖 300 g/L,蛋白胨 40 g/L,酵母粉 10 g/L,Na2HPO4 280 mmol/L,NaH2PO4•2H2O 120 mmol/L,MgSO4 10 mmol/L,氨苄青霉素100 mg/L。
方法:菌株活化后,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改变培养基种类、诱导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浓度、诱导时间等参数,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依据摇瓶发酵优化条件,采用自控5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培养分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2个阶段。采用pH反馈流加的方式补料,在对数生长中后期开始诱导,加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至设计终浓度,培养4~6 h。
主要观察指标: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工程菌的发酵与产物表达情况。菌体浓度与菌体干重测定,目的蛋白表达量的测定,发酵液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结果:以2×YT+5 g/L葡萄糖为发酵培养基,经0.8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5 h,通过控制溶解氧以及pH反馈补料方式,实现工程菌高密度发酵与目的蛋白高效表达,每升发酵液收获干菌体50.1 g/L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达 5.25 g/L。
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工程菌优化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为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下游纯化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40例脑血管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血清及脑脊液IGF - 1浓度。病例组 :脑梗死组2 0例 ,脑出血组 2 0例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第 3天抽取静脉血 2ml,其中脑梗死组在抽血当天作腰穿抽取脑脊液 2ml。IGF - 1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中IGF - 1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1)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血清中IGF - 1浓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IGF - 1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IGF - 1浓度明显降低 ,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脑脊液IGF - 1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