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73例,供者43例,其中本院器官获取组织42例,外院器官获取组织分享1例。分析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受者随访9~38个月,术后6个月、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3%/94.5%、94.5%/91.8%。10例(13.7%)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15例(20.5%)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1例(28.8%)受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受者移植肾丢失,4例受者移植肾带功死亡。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近期疗效较好,是解决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 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 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 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 SKT组左肾4.92/右肾4.58。双供肾植入受者同侧髂窝。统计术后1年内的受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及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和蛋白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DKT组和SKT组的受者男性占比分别为92.9%比52.9%, 体重指数分别为(23.93±2.56)kg/m2比(21.09±2.85)kg/m2,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T组1例术后11个月移植肾功能丧失, 移植肾1年存活率92.9%, 受者存活率100%, SKT组受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SCr), DKT组为(164±37.7)μmol/L, SKT组(154.92±96.2)μ...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随访中检测受者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 C)浓度检测能否作为肾移植受者随访中移植肾功能测定的理想指标.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接受长期随访的受者70例,于随访当日检测受者S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SCys C和SCr与GFR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者在诊断移植肾功能轻度损伤(GFR<1 ml/s)中的效果.结果 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中,SCys C和SCr与GFR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66(P<0.01).SCys C用于诊断移植肾功能轻度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均高于SCr.S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Cr(分别为0.935和0.8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的随访中,受者SCys C与GFR的相关性比SCr更高,可作为评估移植肾功能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施行的DCD供肾移植74例(DCD组)以及同期施行的SCD供肾移植143例(SCD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体诱导和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短期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和受者短期存活情况,并追踪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指标。两组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5年8月,DCD组随访时间平均(23±13)个月,SCD组随访时间平均(25±17)个月。肾移植术后6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存活比例分别为93.2%(69/74)和94.4%(135/143),移植肾存活比例分别为90.5%(67/74)和93.0%(133/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和0.41,P均0.05)。DCD组和SCD组DGF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和7.0%(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术后6个月内DCD组和SCD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13.5%(10/74)和7.0%(10/143),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11/74)和21.0%(3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8和1.19,P均0.05)。术后1、3个月DCD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49±65)、(132±78)μmol/L,均高于SCD组(t=4.74和2.95,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结论与SCD供肾移植相比,DCD供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较高,急性排斥反应增加,短期内移植肾功能较差,其远期存活效果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肾体积(RV)与受体体表面积(BSA)比值(RV/BSA)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的120对供、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RV/BSA将受体分为A组(RV/BSA65.33 m L/m2),B组(RV/BSA为65.33~76.49 m L/m2),C组(RV/BSA为76.50~96.96 m L/m2),D组(RV/BSA96.96 m L/m2)。比较4组受体术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析RV/BSA与受体术后6、12个月e GFR的相关性。结果 A组术后6个月e GFR明显低于B组、C组和D组(t=2.313,2.947,5.903;均为P0.05)。A组术后12个月e GFR亦明显低于B组、C组和D组(t=2.189,2.433,2.909;均为P0.05)。RV/BSA与受体术后6、12个月的e GFR均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RV/BSA与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动态监测血清胱抑素 C 评价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肾移植受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以评估移植肾功能的改变. 方法 监测58例肾移植成功受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Cys C、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素氮(BUN)水平;并于术后第7天使用99mTc-DTPA测定受者肾小球虑过滤(GFR),比较其与上述四项指标的相关性.以GFR=1.5 ml/s为临界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项检测指标鉴别轻度与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性能.计算受者不同时间段血清Cys C及SCr变异系数及其比值(R值). 结果 Cys C于术后第1天下降达48.1%,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的下降幅度.血清Cys C、SCr、β2-MG和BUN与GFR相关系数依次为0.876、0.691、0.589和0.516.血清Cys C、SCr、β2-MG和BUN的诊断性能:敏感性分别为91.3%、87.2%、82.6%和87.0%;特异性分别为80.0%、69.2%、71.4%和42.9%;阳性预期值分别为82.0%、73.7%、74.3%和60.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81、2.83、2.87和1.5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828、0.803和0.765.SCr的变异系数显著小于Cys C(P<0.01),Cys C<2 mg/L的受者R值大多<1,Cys C>2 mg/L的受者,伴随Cys C水平升高,R值趋近于1. 结论 Cys C与GFR相关性最好;Cys C的诊断性能及准确性均优于其他指标,即使肾功能有微小损伤,Cys C也会有显著改变.因此,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ys C对于及时判断移植肾存活及肾微小损伤时肾功能的改变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大供肾标准的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274例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扩大供者标准(供者年龄≥60岁、肾脏解剖结构/功能异常)组(66例)和标准供者组(208例).扩大标准组供者年龄≥60岁36例,其中合并肾囊肿6例,合并肾结石1例;肾囊肿22例,囊肿直径4~40 mm;肾结石4例,结石直径3 ~~6 mm;术侧肾小球滤过率(GFR) <35 ml/min 4例.统计学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7d,l、3、6、12个月血清SCr值、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扩大标准组及标准供者组受者术后3、7d血清SCr值分别为(242.7±132.2)、( 185.6±148.4) μmol/L和(156.7±86.8)、( 122.2±136.8) μmol/L,两组受者第3天与第7天SC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者术后1、3、6、12个月血SCr、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健康高龄、直径<40 mm供肾囊肿仍可考虑作为亲属肾移植供者;低GFR应结合供者年龄、供受者体表面积比、供受者体质量比、可通过外科处理纠正等方面综合考虑;供肾结石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DCD供肾移植肺部感染的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施行的DCD供肾移植69例,以同期的尸体供肾移植12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者均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分析总结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肺部感染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7.4%和33.3%,移植术后半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5.5%;DCD组肺部感染死亡3例,SCD组死亡4例。病原体的种类主要为卡氏肺囊虫、CMV;肺部感染治疗期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各为3例和4例;肺部感染发生同受者DGF状态、感染前使用ATG相关,同供体携带病原体无显著性关联;肺部感染治疗前后受者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尸体供肾移植相当,DGF和T细胞清除剂使用时主要诱因,经积极治疗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心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的69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并根据受者年龄(相差10岁以内)、移植次数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按1∶2的比例匹配同期138例传统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资料比较.结果 DCD肾移植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9.0%和2.9%,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为13.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r-Meier分析结果表明,DCD肾移植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7%、95.7%和93.3%;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分别为97.8%、97.8%和96.8%,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存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d,DCD肾移植组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传统尸体肾移植组(P<0.05),但术后1个月至1年,两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术后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但DCD肾移植的长期疗效与传统尸体肾移植相当,DCD供肾可以作为替代传统尸体供肾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1950年至201 1年正式发表的DCD肾移植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单中心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肾脏无功能(PNF)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DCD肾移植2049例和DBD肾移植5498例.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率为37.5%,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的OR为7.24(95% CI为3.86~13.58);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率为18.2%,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的OR为4.97(95% CI为3.77~6.55).DCD肾移植和DBD肾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肾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D肾移植后的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早期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扩展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ECD)肾移植病人的近期效果。方法ECD肾移植50例,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SCD)肾移植140例,比较两组移植肾病人早期恢复情况、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变化、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以及排斥反应、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CD肾移植组病人术后1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总体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同期SCD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CD组病人在肾移植术后第1、3、6、12个月血肌酐水平高于SCD组,ECD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S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行ECD纳入标准下E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虽然在移植肾功能(血肌酐水平和eGFR)方面差于SCD肾移植,但在合理选择受者的前提下ECD可作为扩大供体来源的重要途径,其远期效果仍需进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organ donation after the death of a citizen, DCD)肾移植受者并发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PTDM)的早期影响因素, 探讨优化管理策略, 从而改善移植物和受者长期存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的肾移植受者448例, 分为PTDM组(211例)和非PTDM组(237例), 随访至2022年10月1日, 随访时间(53.4±16.9)个月。收集术前及术后共22项因素的相关资料, 采用回归分析、t检验、生存分析的统计方法, 明确PTDM影响因素, 同时比较两组早期移植肾功能及人/肾存活率。结果肾移植术后6月PTDM发生率为33.6(211/628)%。早期独立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OR=1.025)、急性排斥反应(OR=2.25)、给予降糖治疗(OR=6.04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OR=3.167)...  相似文献   

14.
乔良伟  曲青山 《器官移植》2013,4(5):284-287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22例)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4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DCD组术后7、14 d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为P<0.01);DCD组术后28 d的Scr水平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不如传统尸体供肾,且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体重15kg的儿童DCD(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包括脑死亡捐献和心脏死亡捐献)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的早期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体重15kg的儿童供肾成人肾移植18例(儿童供肾组),与同期成人供肾成人肾移植62例(成人供肾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移植肾eGFR;术后6个月及1年人、移植肾存活率;儿童供肾组术后移植肾长径、eGFR的变化情况,蛋白尿、血尿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供肾组DGF、AR、血管及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5.56%、5.56%和5.56%,成人供肾组为20.03%、3.26%、0%和0%(P均0.05);所有受者观察期间均未死亡,术后1个月儿童供肾组eGFR明显低于成人供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eGFR无差异(P0.05)。儿童供肾组术后6个月及1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80%和93.80%,而成人供肾组为98.20%和98.20%(P0.05);儿童供肾组移植肾eGFR、长径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增长,观察期内儿童供肾组蛋白尿发生率与成人组相当,血尿发生率高于成人组。结论本组体重15kg的儿童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功能(依据eGFR评价)与成人组相当,供肾长径及移植肾eGFR在术后3~6个月可增至成人水平,低体重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手术并发症率低,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与标准DCD供肾移植(成人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完成的97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组(SPKT组,3岁年龄18岁,20例)和标准DCD供肾移植组(SCDKT组,年龄≥18岁,73例),比较两组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结果 SPKT组供者年龄、体重、移植肾长度显著小于SCDK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KT组受者术后1年内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SCDKT组(P0.01);两组受者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供受者其它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DCD供肾移植相比,尽管蛋白尿发生率较高,但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移植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实施的8例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6~54岁,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4例,二次肾移植2例,供受者Rh(D)血型均为阴性。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术前PRA抗体水平制定个体化预处理方案。术后常规监测受者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重点监测尿量、肾功能、凝血状态和血型抗体水平,PRA阳性受者注意监测供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结果8例受者经个体化预处理后肾移植手术当天血型抗体IgG效价水平均≤1∶16。术后2周内7例受者血型抗体无反弹。截至2018年6月,8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6~18个月。病例1于术后第2周发生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恢复。病例2术后2 h出现膀胱出血,持续膀胱冲洗保守治疗后止血,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病例3术后第5个月并发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病例6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予血液透析处理后恢复。病例7术后尿量少,术后第4天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移植肾侧),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及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欠佳,移植肾失功后恢复血液透析治疗。病例8术后第2个月并发药物性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较好。其余2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PRA水平进行个体化预处理,可安全、有效地实施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相似文献   

18.
苏子庭  李珍  曾仲  刘涛  段键  黄汉飞  林杰 《器官移植》2015,6(5):331-334, 339
目的  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108对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GFR数值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G1组(GFR < 40 ml/min)、G2组(GFR 40~45 ml/min)、G3组(GFR 46~50 ml/min)及G4组(GFR > 50 ml/min)。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情况, 以及术后1年的人及肾存活情况。结果  与G1组比较, G2、G3、G4组术后2周、3周、1个月的Scr值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术后1年内人、肾存活情况, G1组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1例、重症肺部感染死亡1例; G2组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1例; G3组死于重症肺部感染者1例; G4组1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 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人、肾均存活。结论  活体肾移植供肾GFR值低对术后移植肾早期(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心肺复苏史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34例器官捐献前有心肺复苏史的供者,供给59例肾移植受者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对DCD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人/肾存活率为84.74%,较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者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人/肾存活率尚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结论:1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作为边缘性供肾,对器官短缺的现状是一种很好的补充;2供者纳入标准:1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肾功正常,捐献器官可直接用于移植;10~3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需要严格观察血压、肾功能、尿量的综合变化,评估风险后考虑是否移植;心肺复苏30min的供者尽量避免移植;3做好供体原发病全面准确评估和有效维护好器官功能,尤其加强Lifeport的应用及重视潜在感染供者(培养结果),并动态观察心肺复苏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供体器官获取前激素、肝素、尿激酶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邓德成  龚朝阳  冯春在  田敏 《器官移植》2012,3(4):209-212,240
目的总结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5岁8个月幼儿DCD提供了两个供肾,分别为两例成人受者做肾移植手术。总结术中、术后管理经验,随访1年,监测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大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肾大小:右肾长径8.0cm、短径3.0cm、宽径4.0cm,左肾长径8.2cm、短径3.1cm、宽径4.3cm。2例受者均为50kg以下的女性。采用单肾右髂窝移植,手术方式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与成人供肾移植相同。受者的血清肌酐(Scr)分别于术后10d和30d降至正常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于术后15d和50d增加至稳定水平(>50ml/min),移植肾各径长度在2周内达到稳定水平并接近成人肾大小。随访至交稿日,两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无发生蛋白尿及并发症。结论 5岁左右的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在选择合适受者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