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及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想象时的脑电信号,并与健康人脑电信号特征相比,探求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采集健康受试者5名、脊髓损伤患者4例及脑卒中患者2例运动想象时的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5名健康受试者在运动想象时,大脑运动相关皮质α、β频率段上出现事件相关同步/去同步现象;4例脊髓损伤者中有3例表现出类似健康受试者的特征(其中1例有明显稳定的特征分布);2例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有意义的类似特征。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运动想象时所产生的脑电信号特征与健康人相似,而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时损伤侧皮质的脑电信号不具有与健康人类似的特征,这为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运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入组92例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其训练效果是否明显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康复介入时机、脊髓损伤类型等在内的11项可能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抑郁状态、神经源性膀胱类型、介入时间及坚持疗程不同会影响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51,6.903,6.901,30.597,4.211;P<0.05)。大专以下文化程度、HAMD≥17分、介入时间≥60 d、坚持疗程<8周及神经源性膀胱类型为尿失禁是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时的不利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抑郁状态、康复介入时机、坚持疗程、神经源性膀胱类型是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时的影响因素,在进行运动想象疗法训练时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加强宣教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康复的研究重点,运动训练是其主要的干预方式。现代智能康复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等,在儿童脊髓损伤的功能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综述运动训练在儿童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玲  陈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10):1586-1589
运动想象(MI)及在此基础上的脑机接口已在脊髓损伤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对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随着功能MR技术的发展,大脑激活和网络连接变化在MI中的作用被逐渐认识,为揭示MI康复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结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重点是做好运动想象疗法,重视膀胱功能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前、中膀胱容量和残余尿情况,做好间歇性导尿护理。30例患者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8周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动力学明显好转,均无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运动想象对脑神经损伤的功能具有修复、重建和改善的作用。目前运动想象的神经机制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被逐渐量化,大量数据证实了运动想象在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塑中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对运动想象的神经机制及其在偏瘫康复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想象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脊髓损伤造成的损害几乎涉及身体各个系统,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模式的参与,增加了开展脊髓损伤康复的复杂性。这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均带来了挑战性。1依托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推动脊髓损伤康复同质化管理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受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针灸、按摩、脉冲电场刺激和PT、OT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对5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FIM功能独立测量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地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体运动控制与模拟运动模式的低频电刺激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控制是当前对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的核心。应用运动控制的理论,按照运动发生的模式,利用低频电刺激产生功能性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再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教育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脊髓损伤后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和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系统的康复教育和康复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显著升高,但是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运动和感觉评分改变没有显著性。结论:系统的康复教育和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Barthel生活指数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是由外伤、疾病和先天性因素,导致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神经损伤,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之一[1]。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尤其下肢运动障碍和步行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使之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常伴有一定程度脊髓功能恢复,对比观察早期康复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肢体感觉、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为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组34例为药物手术加早期康复,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感觉、运动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4周后康复组患者感觉改善率分别为(18.94±5.08)%,(23.64±5.95)%,运动改善率分别为(14.25±4.02)%,(13.79±4.06)%,两组比较康复组感觉、运动改善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介入能缩短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13.
<正>脊髓损伤后对患者日常生活最大的影响是运动和排尿功能。下肢的运动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站立、步行、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广度与深度,同时,还对生活的信心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此,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重建对患者日后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化康复手段逐渐成为康复设备发展的主流,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为脊髓损伤后的下肢功能重建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特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复的预期目标在脊髓损伤的康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复预期目标包括4个方面运动恢复、功能独立性、回归社会和生存质量.多种因素可影响康复目标的实现.影响因素包括脊髓损伤水平、是否为完全性损伤、损伤的类型和并发症等,同时其他的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康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观察不同程度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定及SEPs检查.结果:A、B、C、D级脊髓损伤患者ADL评分和SEPs相关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程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ADL评分和SEPs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SEPs和ADL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评估方法,两者结合,能够准确评估康复效果,对不同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价值不一.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和感觉功能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 47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在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 1992年的标准评定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 ,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步行能力。结果伤后 12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比入院时显著增加 (P <0 0 5 )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P <0 0 5 )。结论早期康复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加用轻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IA 运动、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ASIA 运动、感觉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在各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不仅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脊髓独立功能评分、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干预可有效加快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平面恢复,排尿功能及ADL等的影响,为脊髓康复程序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脊髓损伤患者32例,损伤水平颈段11例,胸段9例,腰段12例.发病后距康复治疗时间为1~10个月,平均(4.8±3.6)个月,康复治疗持续时间为58~90d.采取运动功能训练,ADL训练,理疗,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运动平面总积分,感觉平面总积分,排尿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32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运动平面总积分(55.88±16.48),感觉平面总积分(68.09±17.63),排尿功能分级(2.03±1.57)及Barthel指数(67.81±20.54),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中,经康复治疗后,运动平面总积分,感觉平面总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排尿功能分级改变不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有一定恢复的潜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恢复潜力较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排尿功能分级康复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由此造成了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如果损伤为完全性,患者将出现损伤水平以下永久性运动、感觉丧失。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一系列功能障碍。做好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