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我国各地各机构分级护理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统一,加之老年人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了分级护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导致实际的分级护理可能与老年人需求、能力等级不匹配。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为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老年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和常州市2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60岁,n=57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分别用以评价老年人的能力等级、照护问题和需求。采用interRAI-LTCF中的临床评估报告(CAPs)分析每例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资料,记录发现的照护问题;采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与CAPs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能力等级评价为能力完好55例(10.3%),轻度失能264例(49.6%),中度失能71例(13.4%),重度失能142例(26.7%)。采用CAPs可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分为4类21个方面,老年人存在的中位照护问题数为4(3)个。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轻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心理社会和躯体活动不足问题,是精神慰藉和健康促进服务的高需人群;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临床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高需人群。结论 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进行比较,发现能力等级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照护服务需求存在差异,这可以为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瑶群  蔡耀婷  方荣华 《四川医学》2021,42(12):1280-1283
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老年人口数量将达4.83亿人[1],老年人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重灾区[2], 老年人中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占比达74.7%,且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近4063万,这部分老年人大都需求上门看病,康复护理[3]。因此,为缓解照护需求,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及老龄服务机器人等是我国现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4,5]。可见,老年照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信息化的产物,已在老年照护中取得一定的成效[6]。本文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老年照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我国未来老年照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龄化,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长期照料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凸显。通过对34篇相关文献的复习,从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长期照护服务评估体系、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以及长期照护人员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老龄政策及进一步系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顺利开展老年智慧照护服务已成为重要议题,人因工效学为老年智慧照护带来了有效的保障和崭新的机遇。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因工效学的概念出发,总结了人因工效学在老年智慧照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人因工效学通过考虑老年人独特的认知、感知、肢体功能以及动机特点,使智慧照护产品的设计更贴近老年人群的需求、营造更舒适且便捷的智慧照护环境。未来,在通过人因工效学对智慧照护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和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者更应注重设计的普适性和严谨性,融合人因工效学特色,为老年人群提供高安全性、高便利性、高现代化的智慧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潘奎琼  姜继红 《西部医学》2013,25(1):148-150
四川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超前于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照护问题,缺乏长期照护的保障机制,长期护理服务能力不足,专业照护的人力资源匮乏。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现应针对性的提出老年长期照护的对策,探索适合省内情况的长期护理照护模式,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体验和看法。方法本研究为质性访谈研究,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居家照护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对录音文本及时进行转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文本中出现的非数量信息, 通过节点和编码, 归纳、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访谈9名照护者, 男性2名, 女性7名;年龄49~76(62.8±9.4)岁;照护年限3~48(17±13)年。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共提炼出4个主题:(1)老年人自身状况是影响居家医疗需求的首要因素;(2)居家医疗需求受照护者自身因素影响;(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现居家医疗的重要途径;(4)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保障力度有待提高。结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在使用社区居家医疗服务中的体验受诸多因素影响, 未来应完善居家医疗服务内容, 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技能培训, 提高老年人居家生命质量, 促进老年人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做到精准养老,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基于客观评估工具对老年人进行分级照护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级照护养老体系尚未健全。由此提出“建立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与需求的分级照护体系,为不同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分级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分级照护理论框架,确立老年人照护评估工具,建立分级照护等级划分标准和照护服务内容,创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的分级照护模型,建立老年人分级照护网络平台,使能力评估自动化、照护分级智能化、数据管理规范化。为我国养老分级照护制度改革、养老机构分级照护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为科学建立第三方评估、政府精准发放养老补贴、老年人科学购买养老服务、合理配置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老年长期照护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通过回顾分析,从照护需求、照护体系、照护模式、照护人力等方面梳理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展望,明确老年长期照护未来发展的机遇,以期为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居家照护服务模式--以台湾中部某医学中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的有限及医疗费用高涨,使得居家照护再次受到重视。彰化基督教医院于1971年起,即将居家护理的观念及模式,由妇幼的形态范围扩展至内、外科,提供慢性病患者长期的居家照护服务,成为台湾地区发展“居家照护”服务的先驱。全民健康保险开办以来,将居家照护纳入给付的范围,患者只需支付少额金钱,便能享受医师及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实为行动不便者的一大福利。彰化基督教医院居家照护团队主要由家庭医学科医师及居家护理师组成,另包括营养师、社工师、复健师、心理师、关怀师及各专科医师为咨询对象,提供跨团队的专业服务。我们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癌症末期病患之居家照护及早产儿居家照护。病患来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转介,亦接受其他医院转介,或患者自行求诊。借由计算机化科技的协助,患者得以获得适当转介,加以完整的团队服务流程,提供个案连续性照护。以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为例,我们每月约服务250人,居家照护次数约350次;每年约服务400人以上的个案,居家照护人次平均高达4000人次以上;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周全性、可及性、持续性、协调性及负责性的照护及追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照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养老机构专业照护人员数量不足、儿女外出工作繁忙等多种因素致使老人的照护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应用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为老年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主要探讨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的实施背景、分析影响因素及带来的思考和对策.本文认为,加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照护老人的推广度、提升产品质量与隐私安全性、站在理性角度考虑该模式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是其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为机器人智能照护老年人的顺利应用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学校与养老机构合作,实现老年照护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模式,绍兴护士学校于2018年成功申报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点探究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做到老年照护学科设置与养老行业人才需求衔接,老年照护教学内容与养老行业护理人员职业规范衔接,教学流程与老年照护工作流程衔接,毕业证与养老行业护理人员职业资格证衔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集卫生与民政、官方与社会之合力,发展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是台湾养老政策的主基调。台湾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建立老人福利体系,为老人提供日常养老和基于非急性期医疗的长期照护服务。除了政府层面建立的为数不多的福利、照护服务机构,公立医院与财团法人、私立机构共同承担起了对老年人的医养照护。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国际和国内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医疗服务机构还是各级养老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新思路。目前,一种新型的医疗照护方式,即中期照护正在国际兴起。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及时出院、避免不必要的再住院及减少入住长期照护机构的需求。而中期照护在中国内陆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国内的应用价值、开展流程等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云  王媛  王垚  李理  刘亭亭 《北京医学》2021,43(3):243-245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期照护其服务对象为罹患各种疾病后的亚急性或急性后期患者,旨在缩短急性期住院天数,促进疾病转归与功能康复,避免入住长期照护机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中期照护的概念、发展中期照护的需求与必要性、中期照护的服务内容及模式,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长期照护需求调查问卷,采用分层简单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3个行政区共230名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21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4.8%。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为(117.34±29.88)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环境领域(3.30±0.91)分、社会心理领域(2.78±0.96)分、健康相关领域(2.77±0.81)分、生理领域(2.51±0.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退休前职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R2=0.215,F=11.628,P<0.05)。结论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期照护需求处于中等水平,政府及社区在开展长期照护服务时,应考虑其退休前职业及文化程度,重点关注高龄、失能、低收入的卒中患者,为其提供更便利、更有保障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养老护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求矛盾,结合国家推行的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老年照护专科人才培养,提高职业认同感,逐渐解决我省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护生对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问卷对30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问卷得分为(51.07±6.42)分;不同性别、是否与老年人同住、与老年人同住时间、是否被老年人照顾过、是否有照护老年人经历和是否看好老年护理行业发展前景是从事老年照护工...  相似文献   

19.
王云  刘金平  刘伟萍  刘谦  刘琦  王宁  秦明照 《北京医学》2016,(10):1032-1035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评估判定老年中期照护服务对象,分析中期照护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因急性病住院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入院1周之内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及肢体功能测定进行评估.因本次急性病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肢体功能下降,Barthel指数45-95分,且具有康复潜能的患者纳入中期照护.实验组331例,于住院后3~7d内开始实施中期照护.对照组51例,实行常规急性病医疗护理.出院前重复ADL评估,出院后1个月再次行ADL量表及肢体功能测定予以随访评估.结果 入院时与出院前比较,实验组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4±19.6 vs 83.8±16.2),对照组(83.0±13.2 vs 83.4±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实验组握力有显著性变化,步速及伸展测试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项指标的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ADL评分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意义.两组ADL评分增加量的比较(15.15-± 19.71 vs 10.14-± 11.2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中期照护有利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握力.ADL评分及肢体功能评估有利于判定因急性病住院的老年患者是否适合进入中期照护,同时有利于判定中期照护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老人高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也随之增加,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社会,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多由家庭承担,然而随着"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现象的出现,使得家庭照护功能减弱[1],因此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照护老人方面的优势是人员多、相对分散、有耐性,这正好对应老年人照护需求方面的数量大、时间不等、麻烦等特点[2].在志愿者队伍中低龄老人志愿者表现出诸多优势,较年轻的老年人可以帮助衰弱的、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响应"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号召,重要的是为社会做贡献.本文从低龄老人及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概念、低龄老人参与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