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   总被引:72,自引:11,他引:72  
Liu Z  Luo L  Zhang Z  Cheng B  Zheng D  Chen W  Lin Z  Yang W  Liu Y  Zhang M  Xiao Q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74-277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 8例 (79只眼 ) ,分别于术前 ,术后 1、2、7、14、30及 180d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干眼仪检查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 与术前相比 ,术后 1及 2d ,BUT明显缩短 ,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及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 7d时SⅠ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和干眼仪检查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术后 30d ,19 3%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前泪膜正常的患者中 1/9发生干眼。术后 1、7、14及 30d ,术前BUT <10s的术眼BUT <5s的发生率高于术前BUT≥ 10s的术眼(P <0 0 5 ) ;术后 14、30及 180d ,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发生率高于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 (P <0 0 5 ) ;术后 14d ,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术眼术后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发生率高于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 <Ⅲ级的术眼(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使部分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远期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56例(256眼),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染色积分(FI)的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v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96例患者最终完成了本次研究,除年龄外,96例患者可代表总体256例患者的资料。96例患者自身对照比较的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时各项检测指标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分析影响术后BUT值、SIt值、FI值水平的危险因素后发现:术后BUT值与术前BUT值呈正相关(r=0.38,P〈0.01)。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2);术后Sit值仅与术前Sit值呈正相关(r=0.41,P〈0.01):术后FI值分别与术前BUT值、SIt值呈负相关(r=-0.32,P〈0.01;r=-0.22,P〈0.01),与术前FI值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术后远期泪膜影响小,泪膜各项指标水平的高低主要与术前基础值相关。  相似文献   

3.
杨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32-1734
目的: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14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bFGF眼用凝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 (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和SⅠt、BU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经配对t检验发现以上三个测量值在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组间比较仅发现观察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和BU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联合应用传统人工泪液聚乙二醇和重组牛bFGF较单独应用聚乙二醇可显著改善患者眼部不适,明显延长BUT,有效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30例(3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观察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m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r I 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5,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2例(60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及30例(4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相比,试验组BUT较对照组明显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对照组明显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燥异物感、SIt及干眼仪检查等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术后1天、1周、1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天、1周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及干眼仪检查等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较慢,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 对68例8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眼表虎红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周内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1天和1周虎红染色和荧光素试验较术前明显增多(P〈0.05);而且泪液分泌量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6)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1天、1周和1个且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3~6个月后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干眼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指导LASIK术前用药。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拟行近视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干眼症OSDI问卷调查和相关临床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35例近视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干眼,患病率37.14%(13/35)。干眼患者的不适症状依次为:畏光14例,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眼痛12例、砂粒感10例、视物模糊8例。OSDI问卷评分(11.13±9.33)分,BUT:(4.87±2.31)s。患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大于30岁者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OSDI问卷分级与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评估干眼组与正常组得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屈光度数对干眼发病无影响(P=0.079)。结论 LASIK术前干眼患病率高,术前应做常规干眼检查及治疗,利于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出现干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方法:对我院61例122眼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CRF组),与61例健康人员(对照组)两组人员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FL),比较分析两组人员各项检查结果,分析CRF患者发生干眼的相关因素。结果:CRF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泪膜破裂时间低于正常人群(P<0.05)。 CRF组泪液分泌减少( SIt<10mm/5min)的比例为49.2%(60/122)高于对照组10.0%(12/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5)。 CRF泪膜不稳定(BUT≤10s)的比例为75.4%(92/122),高于对照组27.0%(33/1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 P<0.05)。角膜荧光染色(FL)阳性率为37.7%(46/122),高于对照组10.7%(13/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4,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临床上应注意对CRF患者干眼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及厚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96例(96眼)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以及252例(2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老年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术后1周、4周、8周糖尿病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老年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基础泪液分泌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这些眼部体征更加显著,术中及术后加强保护角膜内皮及眼表面组织,控制术后组织反应是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十眼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研究,符合条件的术前非十眼的白内障手术48例(48眼),均行11点位角膜缘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持续时间、超声能量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7d、1个月、3个月)进行干眼的症状评分,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SchirmerI试验(ST-I)。结果失访4例,退出2例,完成随访者42例42眼;术后7d症状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3个月tBUT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7d、1个月ST-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ST-I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3个月的症状评分、tBUT、ST-I与手术时间显著相关(P〈0.05),与超声能量时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后可出现千眼;术后初期,干眼症状、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均减少,随时间延长,干眼症状和泪液分泌量逐渐向术前水平恢复,但术后3个月泪膜稳定性仍较荨;干眼表现可能与手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许博  石春和  殷孝健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05-1807
目的:比较3.0mm和2.2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

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92眼,随机分组:A组48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组44眼行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7d,1、3mo的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B组,术后1wk,1mo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明显多于B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A组基础泪液分泌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2mm切口较3.0mm切口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持续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收治21例(32眼)后极性白内障患者,由同一术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与我院同期收治的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普通白内障2047眼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娜  孙丰源  唐东润  张蕊 《眼科研究》2012,(10):922-925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重建视功能的惟一有效手段,部分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和眼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而研究表明泪膜功能异常是导致干眼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液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54眼及同期就诊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40眼,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匹配,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前与术后局部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患者的主觉症状结果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有干眼症状者占36.2%,术后有干眼症状者占75.8%。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评分明显重于单纯白内障组,且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干眼症状评分均增加,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9.347,P=0.000;F时间=342.741,P=0.000)。2个组术眼FL评分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间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32.697,P=0.000;F组别=14.073,P=0.000),其中2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F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FL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FL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白内障组。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BUT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8.198,P=0.000;F时间=868.364,P=0.000),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均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I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64.017,P=0.000),其中2个组术后1d、1周sI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2个组sIt值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较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发生得早,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140眼,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1,2,3 wk;1 mo这六个时间节点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这三个指标测定患者的泪膜功能变化,并分析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眼术后1d;1,2wk干眼症状累计得分高于术前( t=8.53, P=0.000;t=6.27, P=0.000;t=9.02, P=0.000),患眼术后3 wk和1 mo干眼症状累计得分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91,P=0.824;t=1.27,P=0.069)。患眼术后1d;1,2wk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增多(t=11.64, P=0.000;t=9.61,P=0.000;t=8.87,P=0.001),患眼术后3 wk和1 mo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2.52, P=0.746;t=1.16,P=0.094)。患眼术后1d;1,2wk角膜知觉检测数值明显大于术前( t=9.61,P=0.000;t=9.27,P=0.000;t=11.39,P=0.024),术后3wk和1mo角膜知觉检测结果数值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t=1.19, P=0.562;t=2.17,P=0.5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会在短期内降低术眼泪膜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期休养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选择Ⅰ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组,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测定泪膜破裂时间及Sehirmer试验。结果糖尿病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短,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Schirmer试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角膜炎的易患人群,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凝胶(兴齐制药)和羟糖苷眼液(爱尔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作用的功能差异,为改善术后干眼的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将2010年1月至4月在我院实施LASIK手术的76例(152眼)近视患者依据术后用药进行分组,Ⅰ组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凝胶组,Ⅱ组为羟糖苷眼液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上皮染色评分,对比两种药物对LASIK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作用的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的BUT[术后Ⅰ组:(5.61±2.72)s,Ⅱ组:(5.42±3.17)s]和角膜上皮染色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7和0.09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3和0.212).进一步对术前轻度干眼对象进行比较,手术前后BUT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角膜上皮染色评分变化量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81).结论 对于实施了LASIK的患者,术后为防止干眼,使用两类药物具有等同疗效,在BUT的延长上,小牛去蛋白提取物凝胶具有优势;但对于术前轻度干眼的患者,羟糖苷眼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6个月后白内障68例(68眼),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6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并与术前对比。结果68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66眼(97.06%)视力0.3~1.0。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前房深度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86.32±336.22)个/mm^2,术后(2167.52±346.3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613)。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前房加深,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05/2015-10期间眼科门诊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5例145眼,术前3d,术后1wk,1、3、6mo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眼表疾病指数问卷;(2)泪河;(3)角膜荧光素染色;(4)泪膜破裂时间(BUT);(5)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test,SⅠt)。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出现干眼症状及体征,如泪河线变窄, BUT缩短、SⅠt值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此现象可在术后1 wk即可出现,术后1 mo时达到最明显的状态,持续至术后3mo,术后6mo部分患者的症状可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生理特点,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0 d出现严重的干眼,之后可缓慢恢复。应适时给予预防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的干眼情况. 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202例(225只眼)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27只眼),B组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2例(98只眼),分别于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等情况.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A组,术后1、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B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发生更早,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PL)联合干眼综合护理干预对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从而验证该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80例干眼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IPL联合干眼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睑板腺熏蒸、睑板腺按摩及睑缘深度清洁,对照组给予干眼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泪膜破裂时间、症状改善效果、眼表疾病指数(OSDI)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BUT)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OSDI较前明显降低,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0%,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90%。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干眼综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延长干眼患者BUT、症状改善效果好、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获得较为满意的患者体验反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