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食药同源”是根植于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宝贵养生保健理念,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在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指引作用,更与当前世界范围内食品、药品互相渗透的大趋势相吻合。食药物质类中药材作为这一产业方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特别在当前药用领域药材数量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转向于对药材质量提升的背景下,食用领域成为此类中药材新增产能的主要市场方向,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食、药不同应用方向上在药材原料质量标准、生产加工工艺、服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了当前市场中存在以食用为目生产的药材不能满足药用方向的质量要求,而药用品又不能很好适应食用方向在口味、口感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在市场流通监管等方面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该文在对食药物质品种的形成,食药物质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概念间的关系,食药物质类中药材在食、药不同方向的质量需求差异及其生产中品质形成因素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着手布局实现从生产到监管各环节的食药物质类中药材在食、药不同方向分化发展的建议:(1)在品种审定登记中应根据药用为目的的中药材更关注活性成分含量,食用为目的的中药材则需优先满...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中医药文化常使用药食同源物质来防治疾病或养生保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食同源资源,如玫瑰花、石榴、巴旦杏等地方特色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其显著的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新疆当地各民族药中,为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养生保健提供了一定保障。该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检索项选择关键词和全文,以新疆特色药食同源物质“玫瑰花”等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表明新疆药食同源资源在食品、药品、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探讨了新疆药食同源资源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利用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药食同源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旨在促进新疆药食同源资源产业化得到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助力打造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3.
药食同源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艳  赵余庆 《中草药》2011,42(11):2351-2359
2002年卫生部发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即规定87种药食同源品可以作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原料。这些药食同源品的功效成分已有大量研究,但有关其中的重金属检测研究相对较少。而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是当前国内外关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总结了重金属的多种检测方法,同时就已报道的药食同源品中汞、砷、铅和镉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前的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药食同源品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选用和质量控制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光  苏芳芳  陈敏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1):1851-1856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药食同源物质相关产业正式成为中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药食同源物质可作为药粥、药酒、药茶、煲汤料、刺身等多种形式使用,预包装食品也将是今后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发展药食同源物质,不仅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也契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促进中药产业多元化。药食同源物质的发展应注重安全性、可控性,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体系、药食同源物质的评价和标准,推动药食同源文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药食同源”的诠释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肖伟  秦振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250-1252
本文对中医基本理论之一的"药食同源"作了诠释,其中包括"药食同理"、"药食同用"以及"药食两用"等观点。"药食同源"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正确指导药物和食品的摄入;作为重要的药食两用的物品将对调整机体的内稳态、防止退行性的慢性疾患以及抗衰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药物和食品的相互渗透已成为国际上的大趋向,我们需要对此有所认识并作出政策上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新型中医药膳的时代特征及其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在研究分析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品种功用主治、鉴定学(药用部位)来源及所涵盖成分类型的基础上,指出"药食同源"物质基础研究是新型药膳研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是人们对食物和药物关系的认识和归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等活动。通过对药食同源追本溯源,明晰了药食两用物质的发展脉络,明确了药食同源的内涵和定义,并通过"物-性-效"关系分析了药物与食物间的差异,以期为今后合理应用药食同源概念及物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素有“药食两性”,对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或防治疾病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理论观念。结合我国正处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开发药食同源类中药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已成为医药和食品领域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多数药食同源类中药均含多糖重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作为中药类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的天然原料。而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以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为主,完全由功效成分组成的保健食品较少,以中药多糖为功效成分的组方更少,并且部分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发相关保健食品的实验或基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基于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角度,本文综述相关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实现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向功能性保健新食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证候分型中肝肾阴虚型占7.99%,药食同源物品中的补阴药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合理使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脂水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经多次修订,至今名单中公布的药食同源物质共110种。通过中国知网逐一查询110种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实验研究论文,整理出具有降血脂药理作用的物质共48种,其中补阴药5种:枸杞子、玉竹、桑椹、黄精、黑芝麻。归纳整理5种补阴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医护人员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新型中医药膳的时代特征及其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在研究分析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品种功用主治、鉴定学(药用部位)来源及所涵盖成分类型的基础上,指出“药食同源”物质基础研究是新型药膳研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1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人参、山银花、当归、夏枯草等15种药食同源品种。目录显示,此次新增加的15种药食同源品种包括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包括马尾松和油松)、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4.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茯苓Poriacocos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在药品、食品及保健品中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对茯苓的深入研究,其三萜类和多糖等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茯苓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茯苓质量评价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见药食两用花卉植物化学物及其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食两用花卉因其含有不同的维生素、无机盐、植物化学物等而具有不同的药效或功效,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包含了一些药食两用花卉,如槐花、金银花、菊花、丁香、栀子等,有关其植物化学物及功效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后还须加强对其成分与功效的分析研究,以期为药食两用花卉的保健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8.
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又称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在我国已有超过两千年的药用历史。杜仲通常使用其干燥的树皮和叶子入药。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较高安全性,杜仲叶已在2019年通过食用安全性评价正式列为药食同源物质,成为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的有力资源。根据中医理论,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杜仲的不同部位,如皮、叶、花和种子等,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体和多糖类等物质。杜仲因其丰富的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预防骨质疏松、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开发多样化药食同源产品的潜力。该文对杜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代表性的药食同源产品进行了系统整理,旨在为杜仲及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及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杜仲的药用特性,并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作为一种传统药食同源植物,杜仲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更多关注,并有望为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食同源产业是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伴随国内政策的高度支持与国外环境的日益友好,药食同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映射出一些问题。法定药食同源品种可依据中医保健功能与性味功效特性归纳为7类,为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建设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开发集安全性、风味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的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