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 慢性难愈性创面:通常把各种内外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过程而达到愈合,呈现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难愈的称为慢性难愈性创面。 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自体血而提取出的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除血小板外,其中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性创面有一定修复效果,可加快软组织愈合速度。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可以防止血小板的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存活并分泌生长因子,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 方法:①收集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22例,其中糖尿病性溃疡8例,创伤性溃疡3例,创伤后骨不连3例,电烧伤后骨外露2例,放射性溃疡6例,创面行清创手术后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外用,定期换药并更换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②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近10年的有关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相关文献,并分析研究现状。 结果与结论:①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的2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创面完全愈合11例,创面缩小后经皮瓣转移后愈合5例,行游离植皮治疗获得愈合6例,患者均无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证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安全有效;②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纳入文献32篇,其中2016年到2018年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发文量逐年升高,但现有证据尚缺乏说服力,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如何规范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性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索。 ORCID: 0000-0002-2480-5159(李万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由各类因素所导致的急性、慢性、难愈性及医源性创面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负担。随着细胞悬液移植相关的制备技术和载体材料研究趋渐成熟,其降低供皮区面积、治疗效果明确等优点使得自体/异体细胞应用于皮肤创面的治疗研究成为近年来创面修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细胞悬液制备技术和载体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且部分技术尚未进行严格临床研究验证,仍需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明确其疗效及适应证。本文从细胞悬液的制备、移植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细胞悬液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循环纤维细胞是近些年来在外周血液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种白细胞亚群,由于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其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潜在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循环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方法:分别以“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circulating fibrocytes、A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4至2015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5年,检索内容为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因其安全、有效并能较好的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创面修复。循环纤维细胞是在外周血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新型白细胞亚群,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在伤后早期进入损伤部位,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动物研究证实,应用循环纤维细胞可改善慢性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藻酸盐及水凝胶敷料等均可促进创面愈合,而新型敷料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于难治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 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慢性创面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治疗后7,10,14,17,21 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约6 d,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 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提示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治疗慢性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各种外伤、压疮、糖尿病足以及血管源性疾病造成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日趋增多,其成因由单一外伤转变为多因素.本文查证了国际上对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描述,总结了其涵盖的范围、特点及外科综合性治疗实施方法.其中重点强调应用手术方法修复难愈性创面时,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创面,明确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等事项.详细阐述了应用组织瓣或植皮方法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操作要点及术后管理.同时,本文从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生长因子的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及创伤敷料领域的发展等方面简述了创面修复治疗手段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伤口愈合相关因子。 目的:总结并分析干细胞分泌的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的调控及修复机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Google、Pubmed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hronic wound,refractory wound,cutaneous,wound healing,wound repair,diabetic wound,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cellular cytokine solution”。中文检索词为“创面修复,创伤修复”。选择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的与干细胞分泌的促进伤口愈合因子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内容重复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结果与结论:多种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富含创面愈合相关因子,可作为细胞因子制剂治疗难愈性创面。然而由于干细胞来源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不同,其因子分泌状况也有所差异,因此应用何种来源的干细胞分泌因子,如何在体外最大限度地刺激干细胞产生创面愈合相关因子以及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时机、频次和剂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背景:糖尿病皮肤溃疡是糖尿病的难治并发症之一,发生后迁延不愈。以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和炎症免疫调节能力,并且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效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外泌体等,发挥组织与创面修复作用。因而可使用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等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以直接或间接机制对伤口愈合产生积极影响。目的:总结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和外泌体等促进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修复的相关机制、应用效果,以及无细胞治疗在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Diabetes,Diabetic foot,Diabetic foot ulcers,Chronic wound,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free,Exosomes,Growth factors,Conditioned mediums,Wound healing,Tissue repair,Angiogenesis,Regeneration,Biomaterial”,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至2022年2月,经过阅读并筛选整理,选择与综述内容相符的文献,最终确定整理出7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②通过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与新兴的组织工程生物学材料(如细胞支架、水凝胶等)相结合,可使其发挥更强的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③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生长因子的无细胞疗法是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要实现由临床前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确保其用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查明相应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难愈性皮肤创面是指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的皮肤组织创面。本文以表皮干细胞(ESC)为靶点,对其在难愈性皮肤创面愈合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首先介绍ESC的解剖位置和对创面愈合的调节作用。其次,总结难愈性皮肤创面的特点及共同的病理学机制。最后,归纳ESC在难愈性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直接修复损伤皮肤组织;作为组织工程学构建人工皮肤的种子细胞;以及其基因修饰治疗用于皮肤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引发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糖尿病足有越来越多先进的治疗方案,包括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法、高压氧治疗法、应用负压敷料等,然而,仍缺少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血小板、白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成分,具有促进创面修复,减轻创面疼痛,封闭保护创面,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等特点,在糖尿病足治疗的应用中有确实的疗效。随着PRP技术日趋成熟,PRP可能成为糖尿病足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疗法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6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针对常规负压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海绵板结、引流不畅等并发情况进行附加冲洗、改变吸引模式等改良化处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12例经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经植皮愈合,6例感染控制后因骨或肌腱组织外露采用皮瓣修复,1例老年褥疮患者因原发病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经改良式封闭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结论改良式封闭负压疗法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创面外用抗感染药物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组织。  相似文献   

11.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慢性难愈合伤口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12个创面中,糖尿病性溃疡4例,创伤性溃疡3例,压迫性溃疡3例,神经性溃疡2例。创面清创后用PRP凝胶修复,然后定期比较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的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8倍。用PRP修复的12例中,创面完全愈合7例,部分愈合3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结论PRP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且应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深Ⅱ度烧伤患者30例,取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治疗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外敷;选择治疗组同侧或对侧相应部位、相等深度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对照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第1、3、5、7、14、21天6个时相点疼痛感、创周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降低,创面分泌物减少,创周红肿反应降轻,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较传统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治疗更有效,为一种调控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高效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定形水凝胶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及创伤模型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制备大鼠深Ⅱ度烫伤及创伤模型,给予无定形水凝胶创面涂抹治疗,观察2类创面的完全脱痂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采用康惠尔水凝胶敷料(简称清创胶)作为平行对照。结果:对于深Ⅱ度烫伤和创伤创面,无定形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上皮化时间均短于相应的模型组,同一类型创面2种敷料治疗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无定形水凝胶组的完全脱痂时间短于清创胶组。病理结果显示,2种敷料使用后的皮肤烫伤创面上皮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数多于烫伤模型组,而炎症细胞数少于烫伤模型组;2种创面完全愈合后无定形水凝胶组的毛囊、汗腺均明显多于清创胶组。结论:无定形水凝胶主要通过促进创面上皮化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在促进毛囊、汗腺形成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序贯性治疗方案治疗多部位难愈性压疮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的多部位难愈性压疮患者15例。压疮创面共32处,其中骶尾部16处,坐骨结节部5处,髂前上棘4处,股骨大转子部4处,足外踝3处。压疮面积1.0 cm×2.0 cm~12.0 cm×20.0 cm。对每个患者采取个体化、序贯性的治疗方案,包括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手术清创-创面床准备-组织移植修复以及术后悬浮床等治疗,患者出院6~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及微信随访,每月随访1次,随访3个月。 结果经治疗,本组15例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32处压疮创面均手术修复,其中Ⅰ期修复11处,VSD治疗后2期修复21处。出院后6~12个月,压疮修复部位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全身支持支持、手术清创-创面床准备-组织移植修复以及术后悬浮床的个体化序贯性治疗方案对多部位难愈性压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创面清创后予以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覆盖,无菌敷料包扎。观察组清创后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浸泡水疗30 min联合rbbFGF凝胶局部外用治疗,余操作同对照组一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为(30.52±8.72)d,短于对照组的(40.42±15.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缩小和肉芽生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细菌转阴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促进创面缩小,加速创面肉芽增长,有明显的抗感染的作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应用多种皮瓣在难愈性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9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52处创面(其中外伤性创面32处,压迫性创面14处,放射性创面2处,恶性创面2处,静脉淤血性创面2处),彻底清创冲洗后用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部位有无正常组织、组织的血管是否受损、局部转移能否完全覆盖缺损部位、缺损部位需要组织量的多少等选择皮瓣,以先简后繁及减少附加损伤为原则选择皮瓣.其中游离皮瓣6例,臀大肌皮瓣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3例,股二头肌皮瓣2例,腹直肌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6例,隐神经皮瓣3例,局部皮瓣15例.结果 本组39例52处创面,除1例臀大肌皮瓣及1例隐神经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创面痊愈,2例局部皮瓣完全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达到一期修复.修复后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结论 将多种皮瓣修复外科技术应用于难愈性溃疡创面的治疗,可使术后患者的外形和功能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透明质酸参与创面修复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总结与分析透明质酸盐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与创面修复的关系。透明质酸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清创、抗炎、促进创伤愈合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物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胶原合成。透明质酸盐凭借在创面修复的重要作用,将会在创面修复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处理创面耐药菌是烧伤临床面临的难题,通过本试验力图寻找治疗烧伤难愈性创面的一种新途径。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住院的24例烧伤患者的残余难愈性创面,采用臭氧局部气浴治疗(治疗组12例)与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并观察臭氧气浴治疗对创面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42%。治疗组前5次治疗前、后细菌定量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气浴治疗烧伤难愈性创面,有利于杀菌、消毒及炎症创面的愈合,创面细菌含量明显降低,臭氧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成为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调节炎症反应、刺激和加速组织愈合的新型生物技术,其富含各种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及新组织的合成和重塑)在内部帮助创建最有利于组织稳态恢复的生物环境。慢性难愈性创面:目前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经过常规治疗干预,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按生物学规律完全愈合的创面,其潜在病因可能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有关。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与负压引流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两者联合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尚缺乏来自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对国内外数据库(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9年6月,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结局指标包括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细菌阳性率。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43例慢性创面患者,观察组均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或者单纯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升高[RR=2.19,95%CI(1.82,2.62),P < 0.000 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SMD=-0.81,95%CI(-1.00,-0.62),P < 0.000 01]、住院时间缩短[MD=-7.11,95%CI(-8.12,-6.11),P < 0.000 01]、细菌阳性率降低[RR=0.35,95%CI(0.22,0.54),P < 0.000 0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SMD=-5.97,95%CI(-14.33,2.40),P=0.16];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能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 ORCID: 0000-0003-2057-9542(顾蓥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住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常规清创后,试验组创面使用ADM覆盖,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覆盖,每例患者选取4cm×4cm大小创面作为观察区域,比较两组治疗后1d、3d、7d、12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术后第5天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开始有区别,治疗后7d,试验组肉芽创面(24.87±0.24)%与B组(18.66±0.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17±1.87)d,较B组(32.71±3.95)d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面覆盖物,能有效地保护创面,促进创面血管化形成,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