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方式有限, 预后差, 免疫治疗为近期备受关注的一种宫颈癌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综合阳性评分为100分的宫颈癌复发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该患者单靶点免疫药物治疗10个月余出现疾病进展, 考虑免疫耐药, 通过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以提高对宫颈癌免疫治疗及耐药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 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肿瘤合成致死。目前已有两种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和他拉唑帕利获批用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挽救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PAPR抑制剂单药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PAPR抑制剂联合化疗、放疗、抗血管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PARP抑制剂的适应证也由BRCA突变延伸至HRD, 从卵巢癌和乳腺癌扩展到其他实体瘤, 将来有希望能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筛查是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也是防治的重要策略。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 对国内外胃癌筛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胃癌筛查地区主要在亚洲东部, 筛查方法以胃镜检查和指示性活检为主, 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及以上。开展高危人群筛查, 是中国胃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胃癌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2位, 严重危害国人的生命和健康。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筛查体系不完善, 中国约7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根治性手术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但单纯手术治疗和传统的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术前新辅助治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减小肿瘤原发灶、消除肿瘤微转移、减少术中散播和术后复发、提高胃癌根治性切除率等优点。近年来, 化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不断取得进展。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重要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再挑战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河南省肿瘤医院使用PD-1单抗再挑战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或再次使用PD-1单抗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末次随访日期的时间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分别命名为PFS1和PFS2,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0例PD-1单抗再挑战治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2个月, 中位PFS2为2.9个月, 客观缓解率(ORR)为16.7%, 疾病控制率(DCR)为55.0%。首次及再次使用相同PD-1单抗和不同PD-1单抗挑战治疗的中位PFS2分别为3.5和1.9个月(P=0.007)。再挑战治疗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PFS2为3.4个月, ORR为22.7%, DCR为63.6%;中位PFS1≥6个月患者的中位PFS2为4.5个月, ORR为27.3%, DCR为54.5%。多因素分析显示, 腹膜转移是PD-1单抗再挑战治疗PFS2的独立影响因素(HR...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精准、微创、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胃癌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精准化手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规范化手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精准诊断分期、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加速康复外科以及营养支持的全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 多项中国专家共识已经发布, 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康复, 并使患者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的双重获益, 但是对于复杂情况的精准治疗仍有争议, 期望能达成共识以利于胃癌的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 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约87%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虽然营养治疗理念不断推进, 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治愈率较低。营养不良作为胃癌患者独立的死亡风险因素, 不仅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对营养评估工具的选择、营养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并对未来普遍应用于临床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1(PRDX1)在胃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70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RDX1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PRDX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合成针对PRDX1基因的PRDX1-siRNA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AGS,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和E-钙黏素(E-cadherin)、N-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RDX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4%, 高于癌旁正常黏膜(27.1%, P<0.05)。PRDX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AGS细胞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16±0.445和1.212±0.136, 均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分别为0.342±0.041和0.328±0.038, 均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底腺来源肿瘤胃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第960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2例OGA和2例GA-FG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光镜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合内镜分析其组织学的主要特征。结果 OGA和GA-FG均分化较好, 位于黏膜固有层的深部。2例OGA局限于黏膜内, 其中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管状, 结构异型性较小, 属于低度异型, 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 属于高度异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润, 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 可形成所谓的"无尽腺"结构。肿瘤表面腺体未见明显异型, 周围黏膜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肠化或萎缩等。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组化结果相似, 胃蛋白酶原1呈弥漫性阳性表达, 提示肿瘤细胞主细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阳性表达, 提示肿瘤细胞壁细胞分化。Syn均呈阳性表达而CD10、MUC2和CD-X2均阴性, 未见p53过表达和β-catenin核阳性, 热点区Ki-67增殖指数约为1%~5%。结论 GA-FG为一种...  相似文献   

11.
免疫治疗在难治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 但在临床应用中依然存在治疗结果的个体差异性和耐药性问题。肠道菌群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免疫调节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其对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以肠道菌群为靶点, 提高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效果,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全球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晚期胃癌预后差, 一线化疗后复发或疾病进展发生率高, 患者生存率低, 同时可选择的后线治疗手段有限。三线治疗可使经选定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获益。目前, 多项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正在开展之中。此外, 联合治疗的探索、如何通过寻找临床特征或者生物学标志物筛选最佳的获益人群, 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将详细概述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并深入探讨中国胃癌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72—2016年江苏省启东市全人群胃癌患者进行生存率分析, 为胃癌防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使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 SURV 3.01软件计算相对生存率(RSR), 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法进行趋势检验。标化相对生存率(ARSR)采用国际癌症生存标准年龄结构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生存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对胃癌总体生存率、不同性别和年龄别生存率做趋势分析。采用ARIMA模型进行胃癌生存率趋势预测。结果 1972—2016年启东市胃癌新发病例共18 067例, 1、5、10年OSR分别为37.12%、17.16%和12.86%, 1、5、10年RSR分别为38.83%、21.73%和21.20%。将1972—2016年分为9个时期, 与1972—1976年相比, 2012—2016年的5年RSR从12.53%升至36.26%, 9个时期的RSR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747.19, P<0.001)。OSR和RSR均为男性略高于女性, 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AAPC结果显示, 启东市胃癌5年RSR的AAPC为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DM6A突变或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对57例胃癌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 以及Cbioportal、Kaplan Meier-Plotter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资料, 分析KDM6A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57例胃癌样本中, KDM6A突变14例, 突变率为24.6%。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比较, Borrmann分型、T分期、TNM分期和肿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突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53.5个月)短于未突变组(72.0个月, P=0.007)。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的875例胃癌患者中, KDM6A低表达者655例, 高表达者220例, 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3.5个月)短于高表达患者(30.8个月, P=0.002)。在男性、Ⅲ期、肠型、弥漫型、单纯手术治疗和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患者中, KDM6A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Cbioportal数据库的1 172例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层面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并起到关键性的调节作用, 在胃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lncRNA在胃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亚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 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免疫微环境, 已成为宫颈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参与者, 亦可影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 进而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近年来以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宫颈癌免疫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复发或晚期宫颈癌预后较差, 且往往接受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加棘手, 即使经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晚期宫颈癌治疗失败率仍较高。得益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及免疫治疗, 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维持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靶向维持治疗、免疫维持治疗、多药联合维持治疗是目前宫颈癌维持治疗的热门领域。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胃癌临床发病率较低, 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 该类型胃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且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治疗反应, 现报道1例局部晚期MSI-H胃癌患者并文献复习,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单细胞测序(SCS)针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 能更好地认识细胞之间的差异, 揭示每种细胞类型独特的变化。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细胞亚群进行特异性分析, 对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细胞进行较精准的评估, 从而揭示分子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与非恶性组织中相应成分的区别。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 部分病理学分型不明、病因不清、预后不良。SCS技术有助于阐明淋巴瘤分子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并指导临床。文章就SCS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与石棉暴露相关的恶性肿瘤, 具有发病潜伏期长、早期诊断困难、晚期预后差等特点, 化疗、放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疗效不佳。近年来, 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新兴策略, 多个临床试验均展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单药或联合方案在MPM一线、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其中纳武利尤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伊匹木单抗(CTLA-4抑制剂)成为各大指南推荐的首个应用于MPM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是免疫治疗在MPM领域里程碑式进展。本文总结免疫治疗在晚期MPM中的现状, 重点强调ICIs及靶向间皮素免疫治疗在MPM中的应用和疗效预测因子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