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嗅觉障碍是COVID-19的临床症状之一,甚至是部分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其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COVID-19所致嗅觉障碍流行病学、预后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嗅觉障碍多发生于COVID-19轻症患者,且预后较好。现阶段有关COVID-19所致嗅觉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推测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嗅觉障碍的机制相类似,因鼻腔黏膜肿胀导致的传导性嗅觉障碍,或因病毒直接损伤嗅上皮甚至嗅觉通路的更高层面而导致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基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可能导致从轻度到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COVID-19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咳痰、气短、咽喉痛、头痛等。伴随着COVID-19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耳鼻咽喉科医师报道相当数量的COVID-19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出现嗅觉功能障碍。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回顾现有的文献和整理分析文献中COVID-19患者嗅觉减退的症状特点,并分析潜在机制和应对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嗅觉减退的患者予以重视,以指导临床医师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2019年末,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全国。COVID-19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常累及多个器官,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性诊疗。虽然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及干咳,但临床数据分析显示有部分患者可以鼻塞、咽痛、嗅觉障碍等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就诊。同时在标准诊疗方案中也涉及到耳鼻咽喉科的相关内容,故充分认识耳鼻咽喉科与COVID-19诊治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掌握。本文从耳鼻咽喉科角度出发,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COVID-19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耳鼻咽喉科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国内“嗅觉障碍”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合理推测,尝试为学者提供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预测未来热点方向。 方法 以“嗅觉障碍”为主题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20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论文并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所筛选文献的作者、期刊/单位及主题词进行绘制图谱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整体来讲,“嗅觉障碍”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作者为魏永祥、倪道凤、刘钢、杭伟、姚淋尹、韩德民及刘剑锋,“嗅觉障碍”研究发文排名第1~3例的期刊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合作高产单位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主题词聚类分析呈现出7个聚类:慢性鼻-鼻窦炎、帕金森病、kallmann、鼻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超微结构和针刺。 结论 在“嗅觉障碍”领域,早期韩德民、李志春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研究较深长,而近年来魏永祥、倪道凤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检测方法、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基础研究及归纳分类,是近年来嗅觉障碍研究的主力,但核心作者中心中介值均小于0.1,这表明关系较稀疏,需加强联络与合作,以期形成学术共同体提高整体影响力。根据聚类分析可知,国内作者目前对“嗅觉障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嗅觉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帕金森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原发病之间的联系,探索其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不同类型嗅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调查;探索鼻内镜手术、针刺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嗅觉障碍的疗效。且从发文突现图可见,以上七大聚类研究范围可能将持续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热点。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方向是从古至今延续的热点,而COVID-19将成为未来5~10年的热点。另外,不排除COVID-19引起的嗅觉障碍与鼻腔炎症相关,且两者的相关性将会成为嗅觉障碍将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5.
嗅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嗅觉功能障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健康影响巨大,尽管目前关于嗅觉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较多,但其疗效仍欠佳。嗅觉训练作为嗅觉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依据嗅觉系统的神经可塑性作为理论基础,被证实在多种原因所致的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疗效。嗅觉训练发展至今,传统的训练方法不断被改进、创新。为进一步了解嗅觉训练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嗅觉训练的脑机制、嗅觉训练方法及训练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部相关症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3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327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鼻塞、流涕、嗅觉改变等鼻部相关症状、全身伴随症状及基础疾病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327例纳入研究的COVID-19患者中,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33例(10.1%)、62例(19.0%)、146例(44.6%)、86例(26.3%);54例(16.5%)COVID-19患者合并鼻部相关症状,按不同症状发生的总例数统计,其中鼻塞35例(10.7%)、鼻腔干燥29例(8.9%)和嗅觉下降21例(6.4%),鼻痒 17例(5.2%)、喷嚏16例(4.9%)、鼻出血14例(4.3%)和流清涕11例(3.4%)。在各不同病情分型患者间,鼻部症状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58.7%)COVID 19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244例(74.6%)痊愈出院。结论COVID-19患者除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外,鼻塞、嗅觉下降等鼻腔局部症状并不少见。鼻部疾病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不能忽视COVID-19患者鼻部疾病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嗅觉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永祥 《耳鼻咽喉》1998,5(1):59-61
嗅觉障碍的病因及分类繁杂,在临床诊治方面也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从影响嗅觉变化的因素和嗅觉障碍的分类、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嗅觉功能和嗅球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卵清蛋白(OVA)构建AR小鼠模型,通过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将其分为有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组和无OD组。选择OD小鼠,再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鼻给予OVA联合多巴胺(时间分别为第3、6、9、12 d)或...  相似文献   

9.
嗅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嗅觉功能障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健康影响巨大,尽管目前关于嗅觉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较多,但其疗效仍欠佳。嗅觉训练作为嗅觉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依据嗅觉系统的神经可塑性作为理论基础,被证实在多种原因所致的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疗效。嗅觉训练发展至今,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嗅觉障碍(IOD)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嗅觉疾病,以嗅觉下降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嗅觉是人的基本感知觉之一,在识别气味、预警危险及影响情绪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嗅觉功能一旦受损,对人的饮食、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严重影响,嗅觉疾病逐渐被各国学者关注。IO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嗅觉疾病,尽管目前在IOD的诊断及发病机制上有所研究,但其临床诊疗工作仍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关于IOD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IOD的文献报道,对其发病情况、可能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IOD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嗅觉障碍是一种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同时也被证明与多种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传统的嗅觉障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通过手术治疗和应用药物治疗,但往往有时并不能取得期待的效果。近年来嗅觉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嗅觉障碍的手段得到了众多专家及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应用嗅觉训练治疗嗅觉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嗅觉诱发电位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嗅觉诱发电位检查作为评价嗅觉功能的较为客观可靠的指标之一。在嗅觉系统周围和中枢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着重从嗅觉诱发电位检查研究的发展过程,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嗅觉刺激装置与主要研究成果,嗅觉诱发电位的特点和起源以及嗅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觉障碍患者鼻内三叉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 303例受试者中健康人100名,嗅觉功能障碍患者203例,分别采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T&T)、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和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进行嗅觉和三叉神经功能检测。结果 T&T识别域结果表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ERPs和tERPs结果显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N1、P2波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多伴有三叉神经敏感性的下降,青年患者下降尤为显著,其下降程度与性别关系不大。研究证实两种化学感受系统之间存在联系,联合检测可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LRP3介导的焦亡与变应性鼻炎(AR)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的关系,并评估选择性NLRP3抑制剂CY-09治疗OD的潜力。方法:使用卵清蛋白建立AR小鼠模型,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检测AR小鼠嗅觉功能。对发生OD的小鼠腹腔注射CY-09或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嗅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嗅觉障碍患者,相关病因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嗅裂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T&T嗅觉检查法和记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然后行鼻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每天1次,共15次.每5次雾化吸入结束后,采用T&T嗅觉检查法复查嗅觉功能.15次雾化吸入全部结束后,同时复查T&T嗅觉识别阈和OERPs.结果:20例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经过鼻腔雾化吸入治疗,5例(25%)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0例(50%)患者嗅觉功能明显改善,3例(15%)患者嗅觉功能稍有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鼻腔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嗅觉障碍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主要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国内对CRS患者的嗅觉功能评估尚未纳入临床诊疗常规。嗅觉问卷量表结合心理物理测试可作为CRS患者嗅觉功能评估的主要方式, 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可用于初步评估, 嗅裂分泌物成分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嗅觉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奠定基础, 为实现CRS患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方向。本文对近年CRS嗅觉的主观评估、客观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对CRS患者嗅觉功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复杂香味进行嗅觉训练对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7.61±16.68)岁,病程3~60个月,平均病程(13.58±13.51)个月。分别按病因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19例)和外伤组(17例),按嗅觉下降程度分为嗅觉下降组(18例)和嗅觉丧失组(18例)。均采用患者自行购买的4种味道明显不同的香水进行嗅觉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嗅觉综合VAS评分,并分别对香味、臭味进行嗅觉评分。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5.56%(20/36)。嗅觉下降组有效率77.78%(14/18),嗅觉丧失组有效率33.33%(6/1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组有效率73.68%(14/19),外伤后嗅觉障碍组有效率35.29%(6/17),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中50.00%(10/20)对香味感知的恢复明显优于臭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嗅觉训练方案具有简便易行、灵活度高、患者负担轻、患者依从度高的特点,对嗅觉障碍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对有残余嗅觉的患者疗效更显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比外伤后的嗅觉障碍更易于恢复。另外,嗅觉训练通常采用香味嗅剂,因而有重要警示作用的臭味嗅觉恢复明显落后于香味,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嗅裂疾病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嗅觉障碍疾病——嗅裂疾病,总结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尝试。方法本组3例,均以完全失嗅为主诉。详细采集病史,行耳鼻咽喉科常规体检、鼻内镜检查。主观嗅功能测试使用T&T标准嗅觉计行嗅觉察觉阈和识别阈测试。以醋酸异戊酯为刺激剂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刺激量为2ml。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治疗方案:①抗生素治疗半个月;②糖皮质激素治疗半个月。结果鼻内镜检查患者双侧嗅裂处黏膜肿胀,嗅裂消失。T&T主观嗅觉测试均为完全失嗅,最大嗅刺激未引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鼻窦CT提示局限于双侧嗅裂的软组织影。抗生素治疗嗅觉无改善。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嗅觉改善,但停药后嗅觉又消失,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另2例嗅觉无改善。结论嗅裂疾病是一种以嗅觉障碍为主诉,病变局限于嗅裂的疾病,鼻窦CT有助于确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嗅觉障碍和嗅觉功能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嗅觉是一个很重要的感觉 ,但与视觉、听觉相比其研究显著滞后。主要表现在对嗅觉的中枢解剖通路、嗅觉机制、嗅觉障碍机制和治疗了解甚少 ,缺乏准确行嗅觉功能定性和定量检查的客观方法。另外 ,嗅觉功能有Ⅴ、Ⅸ、Ⅹ脑神经的参与 ,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增加了嗅觉功能研究的难度。嗅觉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有报警作用 ,还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而且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嗅觉的改变。 2 0世纪 70年代美国国家神经和交流障碍与中风咨询委员会估计有 2 0 0万美国人有味觉或嗅觉障碍。晚近统计 ,国家地球协会和Monell化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嗅觉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8例仅有嗅觉障碍患者,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慢性鼻-鼻窦炎;其中16例(32侧)进行布地奈德混悬剂鼻腔雾化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①病程≤12个月和>12个月患者主观嗅觉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窦、上颌窦炎症改变高于蝶窦和额窦(P<0.01).②治疗后16例(32侧)患者的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引出率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12例(24侧)病程≤12个月的患者治疗后主观嗅觉识别阈恢复情况好于4例(8侧)病程>12个月的患者(P<0.01).结论:①临床存在仅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②布地奈德混悬剂鼻腔雾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