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认知差异来分析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3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听力计检测听阈,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估耳鸣严重程度,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 0版)(CASI C-2. 0)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评估认知能力。结果尽管耳鸣组CASI总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168),但耳鸣组CASI 3个子项目"短期记忆"(P 0. 001)、"注意能力"(P 0. 001)、"定向能力"(P 0. 05)评分却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耳鸣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01)。相关性分析示,耳鸣严重程度(THI评分)与CASI评分呈负相关(r=-0. 873,P 0. 001),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 345,P 0. 001)。结论 "短期记忆"、"注意能力"和"定向能力"等认知功能减退是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认知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中年人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HI)和焦虑自测量表(SAS)评价耳鸣对患者情感、功能及焦虑心理;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T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颈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内耳微循环,提高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对患者情感、功能及焦虑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耳鸣和听力下降的重症肌无力(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可能的机制。方法7例伴耳鸣和听力下降的MG患者在注射新斯的明前后进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电测听检查,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前BAEP检查均异常,治疗后检查BAEP好转或恢复正常,耳鸣和听力下降症状6例消失,1例好转。结论MG患者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可能与听神经传导通路和中耳听小骨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有关,无需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关系,并探讨常规药物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为寻求治疗和预防功能性胃肠病的方法提供更多途径。方法对2008-07-2011-10在我院就诊,并最终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的206例患者进行问诊、问卷调查,部分进行SCL-90评分,进行心理因素调查并统计分析,并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作一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诊疗期间给予抗抑郁药物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其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结论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通过心理因素调查能预测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抗抑郁药物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部分特发性震颤(ET)患者存在听力障碍,但是针对性研究较少。通过对ET患者听力障碍特点的研究,推测ET本质特征,为ET的临床诊疗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方法采用平行组设计,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73名ET患者(146耳)和60名健康体检对照者(120耳),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问卷调查、纯音听力测试(PTA)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同时测定DPOAE的幅值。结果调查问卷中ET组听力下降耳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客观听力测试中,ET组DPOAE和PTA检出听力下降耳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46)。问卷调查中ET组耳鸣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ET组者在高频耳鸣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T病程与DPOAE下降幅值之间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线性相关(r=0.948, P=0.005)。结论听力障碍可能是ET的另一个经典非运动症状(NMS),推测ET可能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对神经性耳聋耳呜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95例(105侧耳),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侧耳,对照组55侧耳。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结果 治疗组在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50耳中,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P〈0.05。同时显示病程短治疗效果好。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复合中药对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脊液漏与气颅是指头部受伤后脑脊液经脑蛛网膜和硬脑膜破损处漏到硬脑膜外,通常表现为耳、鼻漏并可有气体进入颅内(即颅内积气),是颅底骨折常见合并症。临床若处理不妥或护理不当,极易发生逆行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易发生颅内  相似文献   

8.
反复眩晕发作半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粟秀初患者,男性,32岁。因主诉一侧持续性耳鸣、耳闷、耳堵、听力下降和眩晕发作半年,近因眩晕连续发作和加重而来诊。病起于一次较长时间的急性咽炎之时,患者先感到一侧持续性耳鸣(低音调)、耳闷和耳堵塞感。两周后...  相似文献   

9.
脑器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时,诊断是困难的。许多病例直到晚期才有神经体征。不论精神病先于颅内肿块或系其后果,精神症状均可掩盖器质性疾病的表现。如果一精神病患者伴发颅内肿块,则新出现的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2例患者头颅 MRI-SWI 均呈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桑葚状”或“网格状”混杂信号团,周围环以低信号带的典型表现。但磁敏感成像中还可见混杂信号灶或低信号灶周围多支异常小血管伸入,性质待定,进一步 DSA 均表现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蜈蚣状影像特点。符合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治疗主要为在保护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前提下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结论临床上发现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若查头部 CT 或 MRI 发现异常血管影等异常影像,需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且病理类型多样化的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发病机理仍未明确,导致患者预后千差万别。而通过CT、MRI以及血清及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确定肿瘤性质,进而采用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方案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在此,本文对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最新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为进一步改进颅内尤其是颅底软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6例中24例病变位于颅底,1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松果体区,均行手术治疗.7例全切,15例近全切,4例大部切除.12例术后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随访到22例,随访时间为6 -89个月(平均41个月),4例死亡,余18例中9例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5例有轻度脑神经功能不全,4例脑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改善或加重.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大部分源于颅底,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选择性的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院颅内占位病变的发病率是较高的,精神病患者的颅内占位病变的误诊率为31—81%,平均为55%。Anderson(1970)所分析的5862例精神病患者的误诊率为65%。当精神症状突出时,作出器质性脑损害的诊断可能是困难的,因许多临床表现为精神病的典型病例,直到晚期,他们少有或没有一点神经体征。不管是在精神病的情况下所发生的颅内肿物,还是由  相似文献   

14.
<正>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医学的目的是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双心医学概念自1995年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TIA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储备能力。方法 对7例经MRA联合TCD和/或DSA证实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IA患者,进行基态MR-PWI显像,2日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g, 2小时后再行PWI显像,比较乙酰唑胺前后PWI上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5例患者基态PWI显示颅内存在血流灌注下降部位,乙酰唑胺后该部位血流灌注明显下降,其中2例还发现新的缺血部位。1例患者乙酰唑胺前后血流灌注无明显缺血改变。1例患者基态PWI显示左半球缺血, 乙酰唑胺后双侧脑叶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缺血。 结论 乙酰唑胺前后PWI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狭窄TIA患者颅内有无血流灌注或储备能力下降,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ECIC)是一种通过颅内外血管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的技术,主要用于一些颅内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和烟雾病的治疗。ECIC能否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与药物组相比并非占有优势。近年,随着显微吻合技术提高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的分类,发现ECIC对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较药物组有明显优势,由此引发进一步对ECIC适应人群的探索。本文目的旨在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及总结,对ECI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相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致残率极高。针对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学研究可促进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效规避其破裂风险。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家族遗传性、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可能参与并促进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旨在整合既往研究经验,展望新的研究方向,提高动脉瘤综合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与术中所见的对比结果。结果术前3D-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达99%,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可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前庭蜗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庭蜗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耳鸣、眩晕的疗效.方法 10例耳鸣患者,5例眩晕患者,2例耳鸣伴眩晕的患者,均合并三叉神经痛(TN)或者面肌痉挛(HFS),以上患者均在实施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TN、HFS的同时行前庭蜗神经MVD治疗伴随的耳鸣或眩晕.3例单纯耳鸣患者以及1例单纯眩晕患者均接受乙状窦后入路单纯前庭蜗神经MVD,治疗耳鸣或眩晕.结果 术中均发现有动脉性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术后即刻疗效:15例耳鸣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3例;8例眩晕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平均随访8个月,随访疗效:15例耳鸣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8例眩晕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1例单纯耳鸣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听力丧失,随访期间未恢复.结论 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是顽固性耳鸣、致残性眩晕的病因之一;MVD针对有选择的耳鸣、眩晕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103例急性精神错乱状态患者作脑电图检查,男性63人,女性40人,年龄20~88岁,70名在50岁以上。分成颅内或颅外(如代谢性或电介质紊乱)二组。48名有颅内病变,42人原发颅外病变,5例未找到器质性病变基础(其中3例有精神病史),8例未能决定由颅内或颅外病变引起,故米进一步考虑。主要分析95例的脑电图。95例中10例有癫痫发作,均非原发性,6例由于颅内病变(3例为颞叶癫痫,3例为有弥漫性脑血管疾病的晚发性大发作),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