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4年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的巨块型肝癌(≥10 cm)患者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6.4岁;肿瘤直径10.0~13.2 cm,10.0~11.0 cm 21例,11.0 cm 13例。采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0~50 Gy,6~12次完成。治疗后随访,进行疗效评价、毒副反应观察、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3~36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为61.76%,完全缓解(CR)3例(8.82%),部分缓解(PR)18例(52.94%),疾病稳定(SD)13例(38.24%)。1年生存率为44.12%,2年生存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中,Child-Pugh分级(P=0.03),放射治疗剂量(P=0.02),血浆甲胎蛋白(P=0.04)均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P=0.04)、放射治疗剂量(P=0.02)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治疗后出现3级急性毒性反应6例,未见4级毒性反应。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巨块型肝癌,获得了较好的缓解率,延长了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62 Gy调强放疗联合PC同步化疗,观察组调整放疗剂量为50 Gy。记录患者临床一般资料。K-M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 [χ2]检验比较生存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缓解率无显著差异(75.00% vs79.17%, 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等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降低调强放疗剂量能够减轻患者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期,联合同步化疗能够发挥良好的临床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11例肝硬化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旁)中GPC3的表达。应用Kap lan-M e 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GPC3 mRN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1%(49/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6%(21/59)(2=27.53,P0.01)。GPC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为78.0%(46/59),也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2.2%(19/59)(2=24.97,P0.01)。而GPC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GPC3(-)组(33.6%vs72.7%,P0.05);癌旁组织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也低于GPC3(-)组(23.5%vs40.1%,P0.05);随着GPC3在HCC组织中表达强度的增加,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也明显降低。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AFP阳性[优势比(OR)]=0.372,95%置信区间(CI):0.140-0.900,P0.05]、肿瘤大小(OR=5.215,95%C:I 1.737-15.656,P0.01)、癌旁组织GPC3表达(OR=0.226,95%CI:0.085-0.599,P0.01)、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OR=1.946,95%C:I 1.080-3.507,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癌旁组织GPC3表达、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在肝细胞癌(HC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5例未经治疗的HCC患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电化学发光和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标志物水平,同时检测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建立BALAD-2模型。收集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并对患者生存状态进行随访,计算BALAD-2模型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风险指数,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肝硬化情况、肿瘤大小和数量等均与BALAD-2模型风险指数分级相关(P均0.05)。所有125例患者中位PFS为3.2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6%;中位OS为4.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16%。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均与BALAD-2模型风险指数显著相关,并随模型风险指数的升级而降低。亚组分析显示,BALAD-2模型Ⅳ级高风险患者的中位PFS为2.0个月,中位OS为2.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3.5%,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Ⅳ级高风险、肿瘤直径5 cm均为患者无进展和总体生存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的评估可作为肝癌预后的标志物,其Ⅳ级高风险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噬标志因子LC3B和p62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人HCC组织中LC3B和p6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中LC3B和p6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1.1%和65.6%;LC3B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p62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LC3B和p62表达均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密切相关(P=0.009和0.036;P=0.001和0.007)。结论肿瘤细胞自噬活性的提高可能参与人HCC的发展,LC3B和p62表达可能是肝细胞进展和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治疗反应。方法选择85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30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4.64岁。分为3D-C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3D-CRT组:40例;常规放射治疗组:45例。放射治疗总剂量均为60~66Gy,常规分割,每次2Gy,5次/周,6~7周完成。结果 3D-C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7.50%、8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6%、56.8%、48.4%和60.9%、36.3%、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49.5%、38.0%和51.8%、32.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食管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RT食管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HCC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IMP3及IGF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生物学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IMP3和IGF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IMP3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转移、ACJJ分期、门脉癌栓及Ki-67表达均密切相关;IGF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Ki-67蛋白表达相关(P均<0.05).IMP3与IGF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65,P<0.05).生存分析显示,IMP3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不表达的患者(Log-rank=16.854,P=0.000);IMP3和IGF2同时表达与二者单独表达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8).进一步分析证明IMP3是HCC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73,95%CI:0.270~0.829,P=0.009).结论 联合检测HCC组织中IMP3和IGF2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二者可能成为HCC生物标记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7年4月~2002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87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5岁,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构成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一组为采用CT模拟定位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两组的剂量都为64~66Gy/32.33次/6.4~6.6周。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性。治疗计划各指标分析采用kolmogorowSmirnov法行正态分布检验,继而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1%、55.6%、40.4%、36.3%和65.4%、50.6%、30.6%、20.9%(p〉0.05)。但是对Ⅰ~Ⅱ期患者,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1.2%、75.5%、67.3%、61.5%和80.1%、65.7%、54.9%、29.7%(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6%、71.7%、65.5%、59.0%和65.4%、50.6%、33.3%、25.6%(P〈0.05)。而对于Ⅲ~Ⅳ期的患者,两组之间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特别对Ⅰ-Ⅱ期早期食管癌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晚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上颌窦癌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组织病理证实的32例上颌窦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7~64岁,中位年龄51岁。手术后复发进行IMRT 7例,部分切除术后IMRT 16例,单纯IMRT 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靶区处方剂量分别为肿瘤靶区(GTV)64~76 Gy,临床靶区(CTV)60~66 Gy。结果7例手术后复发行IMRT局部控制率42.86%,16例手术后行IMRT局部控制率93.75%,9例单纯IMRT局部控制率55.56%;3组治疗后局部控制率比较:部分切除术后行IMRT与术后复发行IM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部分切除术后行IMRT与单纯IM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随访3~32个月,中位数18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6.9%(31/32)、90.6%(29/32)。结论上颌窦癌手术后配合IMRT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并为生存质量的提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ncRNA-CAI2(CDKN2A/ARF/Intron 2 non-coding 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及46例癌旁肝组织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I2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CAI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AI2高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是否有门脉癌栓明显相关,高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 CAI2高表达与门脉侵犯和临床分期联合分析对肝细胞癌的无瘤生存期和5年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影响; CAI2高表达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 lncRNA-CAI2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P14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7例HCC石蜡包埋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OP14的表达,分析NOP14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0对配对新鲜冻存HCC及癌旁组织中NOP14的表达。结果 NOP14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4. 9%(63/97),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12. 4%(1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NOP14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侵犯(P=0. 004)、TNM分期(P=0. 013)及Edmondson分级(P=0.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均显示HCC组织中NOP1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P 0.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显示:NOP14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OP14的表达与HCC是否存在血管侵犯、TNM分期以及Edmondson分级均有显著相关性,检测NOP14有助于HCC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tochrome P450 arachidonic acid epoxygenase 2J2, CYP2J2)和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HCC组织中CYP2J2和EETs的表达,分析CYP2J2和EETs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YP2J2高表达率为41.86%(36/86),低表达率为58.14%(50/86);EETs高表达率为52.33%(45/86),低表达率为47.67%(41/86)。CYP2J2和EETs高表达患者更多见于Ⅲ+Ⅳ期、中+低分化、合并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YP2J2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52.00%,26/50)高于CYP2J2高表达组(30.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2,P=0.002);EETs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58.54%,24/41)高于EETs高表达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9,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J2、EETs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发现,CYP2J2和EETs表达呈正相关(r=0.810,P0.001)。结论 CYP2J2和EETs表达与HCC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合并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且CYP2J2、EETs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CYP2J2和EETs能为HCC患者的诊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ExoQuick 试剂盒提取 75 例 HCC 患者和 15 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中的外泌体, 分别利用透射电镜、 NanoSight 以及 Western 印迹对其进行鉴 定; 采用 RT-qPCR 检测血清外泌体中 PD-L1 mRNA 的表达差异;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血清外泌体 PD-L1 mRNA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采用 Kaplan-Meier 法结合 Cox 回归分析探究血清外泌体 PD-L1 mRNA 表达的预后价值。 结果 透射电镜和 NanoSight 结果显示 HCC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外泌体粒 径主要集中 100 nm 左右, Western 印迹检测可见外泌体均表达 CD9 和 TSG101 标志蛋白, 而不表达细胞骨 架蛋白 Calnexin。 RT-qPCR 检测结果显示, HCC 患者血清外泌体中 PD-L1 mRNA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 对照者 (t = 11. 670, P< 0. 001), 其高表达与肿瘤直径、 肿瘤数目、 Child-Pugh 分级、 AFP 水平以及门静脉 癌栓有关 (P均 < 0. 05)。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血清外泌体 PD-L1 mRNA 高表达组 HCC 患者的总生 存期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 (P = 0. 004)。 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外泌体 PD-L1 mRNA 高 表达是 HCC 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 2. 013, 95 % CI: 1. 012 ~ 3. 669, P = 0. 015)。 结论 HCC 患者血清外泌体中 PD-L1 表达明显上调, 且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具有成为 HCC 预后标志物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microRNA-497(miRNA-497)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1—2010-10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HCC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NA-497的相对表达量。以癌组织miRNA-497相对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界限,将61例患者分为miRNA-497高表达组(n=21)和miRNA-497低表达组(n=40)。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iRNA-497水平差异;同时分析miRNA-497高表达组与miRNA-497低表达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平均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的差异。结果:miRNA-49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癌组织miRNA-497低表达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血管侵犯与高表达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TNM分期、miRNA-497表达量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表明,miRNA-497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明显低于高表达组(19.0个月vs 33.3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也较miRNA-497高表达组明显降低(55.0%vs 71.4%、20.0%vs 42.9%、15.0%vs 37.5%,P0.05)。结论:miRNA-497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ENPF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基于GEO数据库、TCGA、Oncomine平台及临床HCC样本探索CENPF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运用GEPIA平台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基于TCGA数据库,采用GSEA软件分析CENPF表达相关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CENPF基因呈高表达(P0.001)。CENPF表达与HCC临床分级、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与HC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根据GSEA富集分析,CENPF与MAPK信号途径及细胞周期中G_2/M期的转换密切相关。结论 HCC中CENPF表达显著高于对应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提示CENP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周期来参与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年总生存率为56.2%,2年总生存率25.0%,3年总生存率12.5%。中位生存期15.7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应采用以化疗占主要地位的综合治疗,局限期以手术联合化疗,广泛期以放疗联合化疗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后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肝癌(HCC)伴微血管癌栓(MVI)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96例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伴微血管癌栓的连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分为单纯切除组(n=159)和切除术后联合介入组(n=137),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Cox回归分析,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结果切除术后联合介入组在长期生存率及无肿瘤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纯切除组(OS:18%vs.8%,P=0.001;TRF:15%vs.8%,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感染(HR 1.596,P=0.002,95%CI 1.194~2.131),肿瘤大于5 cm(HR 0.729,P=0.042,95%CI 0.539~0.989)以及多个肿瘤(HR 1.480,P=0.049,95%CI 1.002~2.186)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结论 HCC伴MVI患者切除术后联合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化学治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选择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56~82岁,中位年龄66岁。随机分为2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TP方案化学治疗组(放化疗组)28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单放组)52例。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分割,每次2 Gy,1次/天,5天/周,放疗剂量60~66 Gy,同步给予TP方案,组成及用法:顺铂20~30mg/m2,第1、2天和第8、9天静脉滴注;紫杉醇90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单放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同放化疗组。结果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96.4%,单放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8.8%、49.7%,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8%、72.7%、60.3%;单放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5%、50.9%、35.6%,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6%、55.4%、47.8%。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3年生存率及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周剂量TP方案化学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生存率较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NSCLC脑转移患者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EGFR-TKI联合全脑放射治疗组(研究组)48例和全脑放射治疗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9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8岁。全脑放射治疗2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1年生存率和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41.7%,疾病控制率为83.3%;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27.1%,疾病控制率为73.0%。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1.384,P 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60.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3.8%;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3.3%,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0.8%。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无进展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0.979,P 0.05)。不良反应,研究组主要有腹泻、皮疹、头痛、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对照组主要有头痛、白细胞减少和恶心。两组腹泻、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831、0.967,P 0.01)。结论 EGFR-TKI联合全脑放射治疗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江  孙相钊 《医学信息》2007,20(6):1000-1001
目的探讨在我院检测甲胎蛋白(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阳性预测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6年我院住院病人中既做甲胎蛋白(AFP)检测又行肝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使用4格表评价AFP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AFP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90%,阳性预测值为69%。结论在我院住院病人中对疑诊原发性肝细胞癌者进行AFP检测是有诊断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