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体内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与蛋白质、核酸、脂质等一些大分子物质的自由氨基经过系列反应生成的不可逆终末产物, 其可在机体内引起一系列氧化级联反应, 进而诱导组织损伤。研究表明, AGE的临床检测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皮肤自体荧光光谱法(SAF)测得的AGE与年龄相结合的新参数SAF-AGEage在预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上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 近年研究发现, AGE与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亦密切相关。该文就AGE的形成、测量方法、AGE与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关系以及AGE干预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自我再生的多能细胞, 具有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或组织的潜能, 在再生医学的细胞治疗中有巨大潜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所有的共性, 并且易于获得, 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征, 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来源于骨髓、脂肪组织、脐带等。但是, 在应用这种细胞治疗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干细胞的移植率低、存活率低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有研究发现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受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的氧化应激、释放的炎症因子所形成的微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 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的p38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以及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的关键步骤。新近,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和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心衰与心肌重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心肌重构等方面, 介绍肠道菌群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4)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 由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引起, 其潜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些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RA与肠道菌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本文从RA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治疗中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设想与展望, 为RA尤其早期RA及难治性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连蛋白(Zonulin)、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表达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诊的82例普通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Zonulin、sRAGE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用于检测肠道菌群数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Zonulin、sRAG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出院后28d内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Zonulin、sRA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4.293、12.033,P<0.05);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数量均较对照组降低(t=9.139、7.838、5.130,P<0.05),研究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t=3.397、4.807、3.960,P<0.05);血清Zonulin、sRAGE水平分别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数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的特征, 可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故糖尿病自主神经的防治已愈加受到临床重视。肠道菌群作为一种环境因素, 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影响着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预后。因此, 探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病因复杂, 机制繁多, 病程较长且预后较差,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 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肠-肾轴理论进入糖尿病肾脏疾病领域, 带来新的治疗理念。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探讨了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好发于青少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其主要与免疫、环境、遗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角度, 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及其衍生物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免疫机制和作用, 并介绍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肠道内产生多种肠道激素, 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作用。以GLP-1为主、融合其他肠道激素的多受体激动剂在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和肝脏脂肪分解、抑制食欲等作用上相互加强, 提高了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等方面的临床疗效。除了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外, 肠道激素多受体激动剂还有望用于治疗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然而, 大量证据表明, 碘也可参与甲状腺外的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对于具有碘摄取功能的组织器官, 碘可独立于甲状腺激素发挥抗氧化、促凋亡及促分化等作用, 可能对代谢性疾病具有调控作用。近来很多临床研究关注了碘营养与代谢性疾病的相互关系, 但受评估碘营养状态的指标不同等多种因素干扰, 各研究不能得到统一结论。有必要开展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和基础研究, 进一步探索碘与代谢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益生菌指在足量条件下能对宿主产生确切有益健康功效的微生物。在肠道疾病防治中, 传统益生菌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经过长期的研究已被证实安全、有效, 但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出的新型益生菌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亟待阐明。本文重点回顾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3种新型益生菌与肠道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其通过改善肠道炎症, 维护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完整, 抑制肠道肿瘤的进程, 辅助诊断, 以及预测疗效等多种作用促进肠道疾病的防治。虽然现阶段仍面临安全性、准确性和可利用性的挑战, 但相关研究与转化的不断改进将使新型益生菌更好地服务于肠道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