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冲动性方面的特征,分析NSSI行为与冲动性的关系,以便早期识别有NSSI行为风险的患者并及时干预。方法 采取顺序入组的方式,选取在深圳市康宁医院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共53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有无NSSI行为,将患者分为伴NSSI行为组(n=30)和不伴NSSI行为组(n=23)。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评定患者抑郁情绪、自伤严重程度和冲动性。结果 伴NSSI行为组HAMD-17评分[(25.50±4.10)分vs.(21.43±4.64)分,t=3.379,P<0.01]、BIS-11运动冲动性[(51.67±15.95)分vs.(38.70±14.90)分,t=3.018,P<0.01]、认知冲动性[(52.75±13.22)分vs.(43.37±18.40)分,t=2.161,P<0.05]、无计划冲动性[(68.00±15.32)分vs.(50.76±2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自尊在同伴侵害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频率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儿少精神科住院的142例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残功能性评估量表(FASM)、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多维同伴侵害问卷(MPVS)与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患者的NSSI行为、自尊程度、同伴侵害情况及抑郁程度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同伴侵害、自尊与NSSI频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0统计学软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NSSI检出率为76.8%(109/142)。NSSI组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PHQ-9得分为(20.39±4.85)分,RSES得分为19.00(14.75,23.00)分,MPVS总分为16.00(4.00,32.00)分。NSSI组患者的同伴侵害及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财物侵害各维度与NSSI频率呈正相关(r=0.432、0.303、0.407、0.387、0.278;P<0.01);自尊与NSSI频率呈负相关(r=-0.460,P...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诊断性预测模型,以期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科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n=366)临床资料。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伴NSSI行为组(n=289)和不伴NSSI行为组(n=77)。将366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58)和验证集(n=108)。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的区分度,使用校准曲线评估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的校准度,使用Homs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使用临床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 性别(β=1.734,OR=5.561,95%CI:2.678~11.964)、受教育程度(β=0.864,OR=2.737,95%CI:1.174~4.795)、自杀未遂史(β=0.932,OR=2.5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9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划分为伴NSSI行为组209例及不伴NSSI行为组6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本信息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评分等。筛选出自变量(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变量与患者NSSI行为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年级、既往疗效、自杀未遂史、伴精神病性症状、CDI评分、M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预测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方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为0.761~0.879,约登指数为0.48,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542。结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伴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检验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153例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等);应用NSSI行为问卷对入组者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伴与不伴NSSI两组,应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MINI)评估患者是否共病焦虑障碍;分析NSSI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59例(38. 6%)患者有NSSI行为,归为伴NSSI组;不伴NSSI组(94例)。伴NSSI组女性患者的比率及共病焦虑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不伴NSSI组(P均0. 01),年龄明显低于不伴NSSI组(P 0. 05)。伴NSSI组中,女性患者NSSI行为方式依次为割伤、阻止伤口愈合、刺伤,男性患者依次为割伤、灼烧伤、过度摩擦皮肤;性别间NSSI行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共病焦虑障碍患者NSSI方式及频率与非共病焦虑障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病焦虑障碍是抑郁障碍患者NSSI危险因素。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NSS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伴混合特征(DMX)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 4 日至 2022 年 7 月 29 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门诊就诊的 100 例 DMX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近 1 年是否发生 NSSI 行为将患者分为 NSSI 组 (n=39)和非 NSSI 组(n=61)。采用 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 氏躁狂量表(YMRS)和哥伦比亚自杀量表(C-SSRS)4 个他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躁狂严重程 度和自杀意念风险等级。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斯奈 思 - 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3 个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快感缺失严重程度。采用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DMX 患者发生 NSSI 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居住方式、起病年龄、 HAMD-17 得分、PHQ-9 得分、SHAPS 得分以及自杀意念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OR=0.900,95%CI=0.829~0.977,P=0.012)、HAMD-17 得分高 (OR=1.361,95%CI=1.013~1.829,P=0.042)、SHAPS 得分高(OR=1.147,95%CI=1.078~1.215,P< 0.001) 是 DMX 患者伴 NSSI 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小、抑郁程度重、快感缺失程度重是 DMX 患者 NSSI 发生 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关注伴有此特征的 DMX 患者,尽早干预,以减少 NSSI 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并探讨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儿童期创伤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01例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既往是否存在N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抑郁情况,分析抑郁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BIS/BAS)与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6月选取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3所中学2 9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BIS/BAS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 9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29份,有效回收率为83.76%。结果 2 429名初中生的NSSI年发生率为37.55%(912/2 429),抑郁发生率为32.73%(795/2 429)。根据是否有过NSSI行为分为有NSSI组(n=912)和无NSSI组(n=1 517)。有NSSI组初中生的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得分为(33.01±21.24)分。有NSSI组初中生的BIS、BAS-愉悦追求、SDS得分分别为(11.08±2.93)、(7.15±2.58)、(53.17±10.67)分,高于无NSSI组的(10.16±3.15)、(6.52±2.5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特征。方法 纳入伴有NSSI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患者(伴有NSSI组)30例,不伴有NSSI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患者(不伴有NSSI组)29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1名。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采集粪便标本,应用16S rR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结果 三组间菌群Alpha多样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的菌群Chao1指数(241.11±591.11、246.04±54.41 vs. 201.55±69.54)、Ace指数(25.12±3.67、21.42±5.13 vs. 19.02±54.73)、Shannon指数(5.02±0.83、4.71±0.62 vs. 3.72±0.91)、Simpson指数(0.95±0.17、0.93±0.04 vs. 0.82±0.18)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伴有NSSI组的Ace指数高于不伴有NSSI组(P<0.05)。较之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歇性θ脉冲刺激(i TBS)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中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疗效。方法 将首发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治疗(n=36),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iTBS模式rTMS治疗(n=38)。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病情,TESS量表记录其不良反应,Barratt冲动量表(BIS-II)中文修订版评定其冲动行为,青少年NSSI行为功能评估量表评定其自伤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第4周时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IS-II修订版评分和青少年NSSI行为功能评估量表(NSSI-AT)修订版评分较治疗前也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TBS模式rTMS能显著降低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冲动性及自伤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肥胖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抑郁障碍儿童青少年患者757例,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评估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测量体质量及生化指标。结果: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肥胖率为10.4%。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发病年龄、首次住院年龄、总病程、住院次数及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NSSI行为、使用抗抑郁药物种类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总病程、住院次数、空腹血糖、TG、TC、LDL-C及NSSI呈正相关;与年龄、首次住院年龄、HDL-C、使用几种抗抑郁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剂量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2.114,P=0.007)、TG (OR=2.086,P=0.001)及NSSI行为(OR=2.103,P=0.010)是抑郁障碍患儿伴肥胖的危险因素,而较高剂量的抗抑郁药(OR=0.970,P=0.015)是肥胖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肥胖率较高,且与空腹血糖、TG、N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残(NSSI)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6例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NSSI行为问卷表结果将患者分为伴NSSI组(n=80)与不伴NSSI组(n=36),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结果伴NSSI组在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与不伴NSSI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年龄、年级、病程与不伴NSSI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伴NSSI组中NSSI行为发生频率较高,女性NSSI行为6次或以上的发生频率为44.44%,明显高于男性的19.2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是NS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非自杀性自伤(non 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64例存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NSSI行为的青少年女性患者(NSSI组)和57名青少年女性健康对照(对照组)。NSSI组采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评估NSSI情况,两组对象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Barratt冲动人格问卷(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评估NSSI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NSSI组患者最早于7岁开始出现自伤行为,近1年中的自伤次数中位数为34(11,62)次。常见的自伤部位是前臂/腕部(81.3%)、头面部(57.8%)、手(50.0%),最常用的自伤方式为切割(75.0%)、搔抓(53.1%)、啃咬(48.4%)、击打(45.3%)。NSSI组患者暴露于躯体虐待(21.9%vs.0)、情感虐待(45.3%vs.1.8%)、情感忽视(60.9%vs.19.3%)和性虐待(12.5%vs.1.8%)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DERS各维度评分、BI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β=77.31,P<0.01)、情感虐待(β=14.81,P<0.01)、情绪知觉(β=6.84,P=0.01)、情绪感受(β=3.07,P=0.04)、认知冲动(β=6.92,P<0.01)与NSSI组1年中的自伤频率呈正相关,文化程度(β=-61.31,P=0.04)、躯体虐待(β=-19.47,P<0.01)、行为冲动(β=-5.93,P<0.01)与NSSI组1年中的自伤频率呈负相关,该模型可以解释自伤频率43%的变异(F=3.36,P<0.01)。结论青少年女性患者常见的自伤部位是前臂/腕部、头面部和手,最常用的自伤方式为切割、搔抓、啃咬和击打,并且儿童期情感虐待、情绪调节和冲动与NSSI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2—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50例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焦虑情绪、应对方式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8~18岁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分为两组,其中伴NSSI的71名为研究组,不伴NSSI的59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焦虑症状,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应对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差异性,并对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伴NSSI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伴NSSI组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伴NSSI组患者无论在状态焦虑情绪还是在焦虑特质方面均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患者.患者的状态焦虑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并无相关性.而其特质焦虑无论是与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在相同抑郁状态下,伴有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及抑郁、焦虑情绪时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焦虑更为明显的患者也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提示早期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可能减轻焦虑、减少N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患者多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 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及NSSI行为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12月选取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6)。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MBFT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评定。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两组HAMD-24评分(F=69.621、15.428、29.623,P均?0.05)、OSI总评分(F=176.642、37.682、21.873,P均?0.05)、GSES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合并自杀未遂(SA)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有NSSI史的80例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青少年NSSI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正性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青少年与成人抑郁障碍患者通过电休克治疗疗效,探究影响电休克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组2019年8月~2022年1月我院符合入组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9例和成人组抑郁障碍患者28例。两组患者均通过电休克治疗,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24h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对治疗效果做评定。结果 青少年组患者女性更多、伴精神病性症状更常见、年龄更小、起病更早、抑郁发作病程更长、精神心理科住院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BS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分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OR=9.500,95%CI:1.091-82.725)、男性(OR=7.467,95%CI:1.799-30.994)与电休克治疗疗效有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成人抑郁障碍患者通过电休克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自杀风险,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男性是电休克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自伤成瘾的影响及内部情绪调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旨在为降低NSSI青少年自伤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有NSSI行为的123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渥太华自伤行为问卷(OSI)中的功能分量表、成瘾分量表以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调查NSSI原因、自伤成瘾以及述情障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插件和Bootstrap法对内部情绪调节在述情障碍与自伤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 123例NSSI青少年的TAS-20总分为(68.70±11.17)分,功能分量表中内部情绪调节维度得分为(19.32±6.02)分,社交影响维度得分为(15.29±6.24)分,外部情绪调节维度得分为(10.04±2.96)分,寻求刺激维度得分为(6.30±3.21)分,成瘾分量表得分为(20.26±8.16)分。不同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NSSI青少年的TAS-2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84;P&...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危害中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索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和NSSI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1 16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中学生均接受青少年NSSI行为评定问卷(ANSAQ)、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Barratt冲动量表(BIS-II)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与NSSI行为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冲动性在中学生抑郁情绪与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检出存在NSSI行为的共122人(10.51%)。CES-D与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0~0.556,P均<0.01),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7~0.540,P均<0.01),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157~0.437,P均<0.01)。冲动性在抑郁情绪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35(95% CI:0.004~0.067,P<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81%]。结论 中学生的抑郁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其NSSI行为,也可以通过冲动性间接影响NSSI行为,冲动性在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