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代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革命,由于其具有的无创性、整体性、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相结合的优点符合针灸、经络的整体性、功能性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针灸和经络研究。此类研究,实验设计是否严谨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遵循实验研究中统计学的一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还要注意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针刺的特点,对实验进行周密设计。1应用于针刺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常用技术及选择方法1.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to鄄mography,PET)是利用发射正电子的短半衰期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2.
3.
4.
任榕娜 《临床荟萃》1998,13(19):904-905
碘作为首批被人类发现的第二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在以往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碘缺乏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充分证实了碘与甲状腺肿的关系.近年,碘对胚胎发育影响及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有关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锰与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榕娜 《临床荟萃》1997,12(21):993-994
目前已证明对人体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必要微量元素有14种,其中对脑功能有重要影响的锌、铜、铁等已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重视。然而,微量元素锰对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较少。近年,一些学者已注意到锰与脑功能的关系,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1 锰的生物学作用及在脑的分布 锰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其参与了体内多种金属酶的合成,如赖氨酸酶、丙酮酸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并在细胞和组织中,尤其是脑细胞和组织中氧化还原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锰参与合成及  相似文献   

6.
缺氧会对大脑产生较大影响,引起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引起机体低氧的常见原因包括高海拔缺氧环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缺氧会引起脑形态、微观结构及脑功能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由缺氧引起的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从影像学的角度解释缺氧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的可能原因,探讨潜在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皮质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与康复效果间的关系。方法:60例累及上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5例,并与20例健康者做对照。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2周和1个月时,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被动运动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和2组脑梗死患者正常肢体被动运动时均为对侧MCA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3次结果类似。患侧肘关节被动运动时,治疗前除对侧MCA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外,同侧血流速度也明显增快(P<0.05)。但治疗2周和1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同侧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而康复治疗组则一直维持在较快的水平。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单纯药物治疗组与同侧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9341,P<0.05),康复治疗组则与双侧流速均呈正相关(r=0.99139,0.88812,P<0.05)。结论: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机理可能与募集皮质范围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脑组织的不良影响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大量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在未发生临床脑卒中之前 ,患者脑形态学和认知功能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 ,影像学上表现为无症状脑梗塞 (silentcerebralinfarction ,SCI) ,脑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LA) ,脑萎缩 ,即所谓“亚临床改变”[1,2 ]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无症状的脑损害在功能上可能引起认知能力的减退 ,甚至以后发展为痴呆。因此 ,在高血压患者未发生脑卒中之前 ,对其脑形态学以及脑功能改变的研究将对患者未来病程的发展起到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人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关键技术的进展,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人脑功能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尽管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连续性,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不能令人满意,寻求新的临床治疗及康复策略来促进神经再生,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迫在眉睫。近年来研究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大脑功能重塑,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1]。深入了解周围神  相似文献   

11.
白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78-3778
为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康复作用及其原理.将脑梗死患者2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脑功能成像与针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CT和MRI成像技术仅能提供人体形态学信息,而脑功能成像技术则可用于检测脑功能的变化,这种功能性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针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脑卒中造成病灶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与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有关。在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大脑皮质有广泛区域参与神经重塑过程。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张丽君 《现代康复》2000,4(12):1798-1799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脑功能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对111例脑功能性疾病患采用不同的靶点及剂量实施治疗,统计及分析疗效,结果:防访6~40个月,平均26个月,三叉神经痛有效率88.6%,癫痫87.5%,帕金森氏病60%,精神病75%,药物依赖57.1%,丘脑痛例数较少,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通常可分为确定实验系统、制定刺激(激发)方案(paradiam)、优化扫描序列、定位像扫描、BOLD(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加权像扫描、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受激脑活动区的可视化显示等步骤[1]。文献中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案很多[2,3]。本文介绍fMRI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可变门限统计分析法。1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法fMRI实验中,每一幅BOLD加权像都…  相似文献   

17.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目前缺乏一套有效的疼痛评估机制。脑成像研究技术可以直观地研究疼痛相关脑区活动变化,以神经递质变化为疼痛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指标。本文综述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疼痛研究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亚菲  刘旸  张通 《中国康复》2020,35(11):576-58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治疗对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对照组(CG)5例。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MI组、EM组分别进行运动想象、实际动作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患手对指实际动作、想象时偏瘫对侧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定量分析治疗前后cSMC区的激活强度t、L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FMA、STEF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MI组上述评分均更高于其它2组(均P<0.05)。治疗后,3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的激活部位相似:治疗前运动想象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SMC区、双侧SMA区,治疗后,各组双侧SMC区激活强度有增大趋势,MI组对侧SMC区激活显著(P<0.05),且对侧偏侧化优势较CG组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想象促进脑功能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大量失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可发生在意外创伤、战伤、手术、消化道大出血等过程中,常导致患者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对于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其对血液动力学和对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而对于其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较少.而人脑作为有自身调节功能的器官,虽然少量失血对其影响不大,但当机体失血量过大,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 kPa(1 kPa =7.5 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会显著减少,脑灌注压下降,从而可能导致脑功能障碍[1].本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急性大量失血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患者的脑功能与脑涨落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长 ,老年性痴呆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6 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 3%— 5 % ,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位居第三[1] 。由于该病病程迁延 ,呈进行性加重 ,并有严重的记忆力减退 ,性格变化 ,情感倒错 ,甚至产生错觉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 ,研究对该病的无创伤检测脑功能的方法 ,及时评价脑功能 ,为痴呆患者提供早期诊断手段 ,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研究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CCMD - 2 )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2 ] ,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潍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