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职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构建项目引领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资源评价标准、打造校企双元建设团队等方面提出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的建议,并从资源超市交易、教师优课优酬、资源迭代共生等方面提出在线课程建设的持续优化保障机制,为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打造和提质迭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课程质量学生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观察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以期有效地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方法以某医科大学2841名各专业各年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应用自主研制的“课程质量学生评价表”对该学校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采用平均数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探讨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结果国家级精品课程得分无明显优势;各项指标得分,“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教师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列前三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指标,占总分实际权大于其他指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眼科“青光眼”为实验教学课程,着重探讨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式互动教学模式改革。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课堂学习模拟性,体现“问题""讨论""互动”教学特点。在2007级八年制本科生大班课教学中实施并评价反馈,取得满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和育人质量,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方面入手初步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优序图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并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最终, 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结构及内容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南京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剖析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医科建设是“健康中国”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课程建设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而研究和推进“医+X”课程建设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师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新医科课程建设的认识与需求,为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标“金课”标准,总结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两性一度”,从重新定位课程“三目标”、“标准化病人”进课堂,增强课程高阶性;引入前沿指南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增强课程创新性;重构课程内容设计、增设多元化过程性考评指标,提高课程挑战度,以期为急危重症护理“金课”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万计划”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具体措施。基于锦州医科大学近年来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经验,探索和分析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想法和思路,以提升一流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CSE评价模式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方法 以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评定、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理论框架,采用半结构访谈筛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9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建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采用优序图法计算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研究的29名专家权威系数为0.85,2轮专家咨询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61、0.577(P<0.05),最终形成了包含“实施目标”“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实施效果”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18条评价观测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CSE评价模式适用于作为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指标构建方法科学,遵循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当下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体育课程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笔者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和我院体育课程现状出发,对我院体育课程建设,从教师竞争上岗、学生自主选课、分级教学与评价、专项运动能力等级评价、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阐述了实行学分箭的设想。1 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与发展趋势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指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教育也必须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2002]13号文中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重新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加以定位,对今后体育课程的设置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优化我国营养咨询与教育这一注册营养师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我国营养专业人才的营养咨询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水平,同时为其他高校开设同类型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美国4所高校的营养咨询与教育课程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所开设的该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本校该课程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基本与美国接轨;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融合度、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略有不足。未来,可通过开发线上教学资源、编写实践指导手册、增加实践基地并丰富实践课程形式和内容等多种方式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体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2004年广东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当前精品课程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提高高等院校课程质量整体水平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2003年~2010年我国医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二级学科分布、课程分布、地区分布、高校分布特点,以及2003年~ 2010年各二级学科精品课程门次数变化趋势,了解我国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以期为课程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职教集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教集团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文章就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对《病理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学条件建设进行梳理,探讨职教集团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思路,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病原生物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通过优化《病原生物学》理论课内容,创建适合《病原生物学》的PBL教学,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课教学体系及编写新的教学大纲等措施,使《病原生物学》课程建设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公共基础课程总体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及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分级及权重等四个方面为重点,建立了公共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查与能力评价为主的学业水平体系,并根据该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测量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体系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现状,有利于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本体系可以作为同类院校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探索并实践医学教育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全程监控维护在线教学运行、全面指导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全方位评价提升在线教学质量,不断反馈调整,理论课程基本实现线上线下...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整合课程有利于整体优化医学课程的结构,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构建了“注重素质、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服务专业”为理念的医学功能学实验整合课程,探索确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本文从考核方法与课程结构内容的关系、实施效果等方面就如何建设和优化该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为实验整合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以积极姿态,多方面、多层次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优化我国全球卫生课程体系、加强全球卫生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的全球卫生素养是全球卫生教育的时代要求。本研究介绍了“全球卫生研究——理论与实践”与“全球卫生领导力”两门全球卫生课程,通过比较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分析了目前我国全球卫生课程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课程建设与优化方案,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提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