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非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RVO继发ME 30例30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继发的ME 9例9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的ME 21例21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次,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结果 B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77±0.24)logMAR、(0.27±0.19)logMAR,CMT分别为(596.8±139.6)μm、(272.6±29.2)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83, P<0.05; t=7.189, P<0.05);C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7±0.55)logMAR、(0.43±0.2)logMAR,CMT分别为(647.3±163.6)μm、(393.1±121.5)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88, P<0.05; t=7.189, 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一种治疗RVO继发ME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初步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黄斑部深浅血流密度比值(DSF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单眼iERM的24例患者为试验组,正常对侧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以及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厚度,OCT的GCC模式测量mGCC厚度,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测量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并计算DSFR。DSFR记录方式为ETDRS-Grid记录法。分析iERM组与对照组上述参数的统计学差异以及相关性。结果 iERM组OCT相关参数、mGCC相关参数与对侧眼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ERM组旁中心凹深浅血流密度比值(prDSFR)与mGCC平均厚度、上半部分厚度、下半部分厚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308,r=-0.263,r=-0.307,P均<0.05)。中心凹深浅血流密度比值与下半部分mGCC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0,P<0.01)。mGCC平均厚度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囊样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比较,对确诊为囊样黄斑水肿的患者14例14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为资料齐全并随访时间>6个月的既往病例16例(16眼)。治疗后3、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与治疗前视力相比,两组在治疗后3、6个月视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11.4,F试验组=16.3, P<0.01),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与对照组相应时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122,t治疗3月=1.11,t治疗6月=0.79,P≥0.05)。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所下降(F对照组=5.77,F试验组=7.29,P<0.01),试验组治疗前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288,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3月=1.702,t治疗6月=1.92,P<0.05)。试验组术后4眼(28%)眼压升高。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必须警惕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测量眼缺血综合征(OIS)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观察OIS患者SFCT的特征,探索早期评估OIS的指标。 方法 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48例(48眼),以是否确诊OIS将患者分为OIS组24例(24眼),对照组24例(24眼)。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应用SD-OCT的EDI模式测量SFCT,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和SFCT的差异。 结果 OIS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IS组的平均SFCT为(204.83±27.34)μm,对照组的平均SFCT为(226.58±33.49)μm,两组的SF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4, P=0.018)。 结论 OIS患者的SFCT明显变薄,SFCT可作为早期评估OIS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定量分析高度近视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患者黄斑及视盘区域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变化。方法 采用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6月~12月在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76眼),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应用ETDRS分区,根据脉络膜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和3级组。采用OCTA测量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以及视盘区视乳头层、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层(RPC)血管密度,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并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统计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s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与豹纹状眼底分级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间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视盘区RPC层血管密度、SFCT、TCA、LA、SA、C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豹纹状眼底分级与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CVI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黄斑前膜眼的黄斑形态及功能变化,探讨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因“继发性黄斑前膜”行剥除黄斑前膜手术55例(55眼)的临床资料,对继发性黄斑前膜的病因及发病情况作分类和比较,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黄斑形态的变化、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层厚度(CMT)、IS/OS层的完整性,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的变化。手术前后视力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IS/OS层完整组与不完整组的视力及CMT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造成继发性黄斑前膜的病因有眼外伤、白内障手术、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视网膜静脉栓塞等。除5例失访(9.09%)外,完成随访的50例视力与术前相比,40例(80.00%)提高,10例(20.00%)不变;术后BCVA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7, P<0.001)。IS/OS层完整组的术后BCVA好于IS/OS不完整组(t=-4.437, P<0.001),而两组间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 P=0.329)。结论 继发性黄斑前膜对黄斑功能影响显著,手术治疗可以保存或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术(GLP)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35例(135眼)BRVO-ME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n=45)、单纯激光组(n=45)、联合治疗组(n=45),单纯药物组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单纯激光组仅应用GLP治疗,联合治疗组先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间隔1周后应用GLP治疗。 结果 三组治疗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对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BCVA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水平对比,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1、2、3个月后CMT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GLP治疗BRVO-ME较单纯药物和单纯激光治疗,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效果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ti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验光、前置镜下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为PM继发CNV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5mg/0.05mL,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根据每次随访所见的BCVA、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视网膜下积液、CNV渗漏等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重复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结果患眼平均治疗次数为1.8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13.30±4.42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55.50±6.72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42.20±7.67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9,P<0.05);治疗前CMT平均402.80±21.96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224.90±6.95μm,较治疗前下降177.90±23.2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可消退脉络膜新生血管,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FFA、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经球旁注射曲安奈德及倍频YAG532激光机进行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光凝术后1、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FF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视力增加37例,不变4例,减退1例。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3者11例,治疗后23例。治疗前CMT为(561±104)μm,治疗后6个月为(349±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周注射曲安奈德后1、3、6个月分别有2、6、1眼眼压增高,滴用降眼压药水后均能控制。结论 早期激光联合球周注射曲安奈德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患者(25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联合组康柏西普+激光光凝术)、B组(对照组激光光凝术)各125只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BCVA和CMT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BCVA和CMT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联合组的BCVA、CMT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10P)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较单独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的“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30例,10d一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针灸、直流电血栓通离子导入、生蒲黄汤合滋阴降火汤加减口服,比较治疗前及分别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底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各疗程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BCVA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各疗程较上一疗程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改善视功能,且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眼,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取油器具取硅油,20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第二组98例,将输血管直管两端垂直剪断,保留长度为5 mm,一端套在23G取油穿刺套管上,另一端连接20 mL注射器取油,23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在硅油取出时间长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1.52)min vs(4.85±2.02)min,t=1.38,P=0.14];第一组与第二组间气液交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51)min vs(2.16±1.24)min,t=8.34,P=0.003];第一组与第二组间的眼压在术前及术后1 d、4 d、1周、1个月等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二组间在感染率、出血率、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等并发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的硅油残留率低于第...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手术,但LASIK术中眼压急剧变化、激光切削的冲击力等因素可能会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基础研究表明,超过30s的负压吸引有可能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视网膜微观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临床研究显示,目前的LASIK手术对RNFL厚度影响不明显,但可有一过性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其他三种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7例(200眼),分别行4种飞秒激光LASIK手术,其中A组:FEMTO LDV Z8飞秒激光,B组: Ziemer Crystalline飞秒激光,C组: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D组: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每组各50 眼。术后应用RTVue OCT分别测量角膜瓣厚度并分析。 结果 术后1周,A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组内变异范围小;B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但是变异范围大;C组和D组变异范围较小,但C组角膜瓣厚度偏薄,D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4种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中央厚度与周边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比较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值110 μm差值有明显差异,A组(3.43±2.81)μm和D组(3.13±2.89)μm明显好于B组(6.88±4.13)μm和C组(5.44±3.62)μm(F=2.397, P=0.018)结论 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比Ziemer Crystalline和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精确,可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析 84 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进行对照观察,以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及30 d时,记录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及黄斑区容积(PM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资料.结果 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观察组(258.06±23.34)μm,对照组(259.88±21.01)μm, P>0.05;术后7 d,观察组(270.94±20.26)μm,对照组(260.54±20.88)μm, P<0.05;术后30 d,观察组(275.46±25.38)μm,对照组(260.68±22.95μm), P<0.05.黄斑区容积(PMV):手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观察组(8.29±0.55)mm3,对照组(8.28±0.54)mm3, P>0.05;术后7 d,观察组(8.68±0.68)mm3,对照组(8.32±0.62)mm3, P<0.05;术后30 d,观察组(9.46±0.73)mm3,对照组(8.34±0.58)mm3, P<0.05.判定术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新增/加重者观察组有15 只眼,对照组有2只眼.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水肿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雷珠单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40例40眼RVO-M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雷珠单抗组和卵磷脂联合组,雷珠单抗组19例,卵磷脂联合组 21例,雷珠单抗组每4周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卵磷脂联合组是在雷珠单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治疗 12 周,治疗期间每4周随访一次,观察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出血面积、黄斑中心区厚度(CMT)、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脉络膜血流面积(CFA)、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DCP)的血管密度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果 两组患者各治疗时间点BCVA(LogMAR)、CMT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FAZ、SC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各治疗时间点眼底出血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卵磷脂联合组各治疗时间点的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均优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FA有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2周,两组患眼DCP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卵磷脂联合组DCP改善情况优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辅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能更好地促进眼底出血的吸收、增加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彩色照相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CSC43例(49眼59个渗漏点)行OCT联合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并测量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的距离。结果59个渗漏点在OCT上和/或眼底彩色照相上有阳性体征者54个(91.5%)。FFA测量的54个渗漏点到黄斑中心凹的平均距离为(2.15±1.06)mm,OCT测量的平均距离为(2.09±1.04)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CT联合同步眼底彩色照相可以用于CSC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次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DME患者24例(30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联合治疗组(光凝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每组15眼。联合治疗组在格栅样光凝前1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foveal thickness, FT)。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BCVA分别为0.10±0.09和0.11±0.12,FT分别为(518.1±117.5)μm和(524.9±147.4)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5和P=0.39)。联合组治疗后视力提高和FT改善。术后3、6个月,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BCVA分别为0.19±0.16和0.23±0.18,0.17±0.13和0.28±0.15; FT分别为(324.1±115.2)μm 和(279.4±98.8)μm,(354.1±121.2)μm 和(248.4±102.6)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随访过程中,联合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药物治疗控制;1例白内障进展。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格栅光凝治疗DME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但远期疗效、水肿复发率及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BRVO继发ME患者33例(38眼)为研究对象,均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随访6个月期间,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判断是否行再次注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OCT结果,并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最小分辨率视力(VA)对数为(0.59±0.21),首次注射后1个月显著改善至(0.35±0.12)(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BCV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仅5例(15.15%)发生眼压一过性增高,未见其他明显眼不良事件。 结论 基于OCT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ME短期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飞秒激光鹰视FS 200制作的角膜瓣的形态及其厚度的临床特点,并与传统微型角膜刀Moria 90刀进行对比.方法 LASIK术后1个月应用傅立叶前节OCT(OPTOVUE RTVue-100)测量中央角膜瓣厚度,角膜上0°、90°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10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与Moria 90刀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Wave-lightFS200飞秒激光组(A组)中央角膜厚度及平均角膜厚度均低于Moria 90刀组(B组),分别为(112.2±3.2)μm和(128.2±11.2)μm(P <0.01),变异范围也小.A组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形状近似规则的平面,中央厚度与周边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制作的角膜瓣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弯月形的透镜.中央、旁中央、周边区角膜瓣厚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A组各个点的厚度与预期厚度(110 μm)的平均差为(2.99±4.34) μm,而B组为(16.82±9.7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精确度高,可控性强,稳定性好且操作更安全,是薄瓣LASIK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