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很常见,在结构上常常有巩膜变薄、悬韧带松弛、玻璃体液化、囊袋较薄弱及较大的特点,因此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是临床的一大难点。近几年手术方法和手术设备不断改进,为手术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针对不同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客观需求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至关重要。文章综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11眼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除2眼因测量人工晶体度数为负数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其余9眼均同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在4.0以上者10眼,占91%,在4.5以上者6眼,占54%,1眼因术后发现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视力为0.02,无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34例(4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指导术前准备及完善术后护理,认为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与护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达手术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因子1(NRG1)基因多态性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颞叶癫痫 患者124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LDR技术检测2组NRG1基因的单 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本次研究共检测到 NRG1 基因的 3 个 SNP 位点,包括 rs35753505、 rs6994992和rs62510682;SNP rs357535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变纯 合子CC基因型者患颞叶癫痫的OR值为3.941(1.806~8.599),等位基因C的OR值为1.977(1.378~2.837); SNP rs6994992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杂合子CT基因型者患颞叶癫痫的OR值为 1.018(1.378~2.837),等位基因T的OR值为1.475(1.027~2.118);SNP rs6251068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G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颞叶癫痫发病有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常规法手术治疗与改良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90例病例(90眼),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良术式治疗)和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式治疗),每组45例(45眼)。观察患者术后视力(以<0.1为计数单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改良手术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恢复较快(t=2.011、2.433,P<0.05),术后并发症少(χ2=6.450,P<0.05);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3、0.445,P>0.05)。结论基于本次临床治疗条件下,改良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104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等,随访6个月。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7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104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等,随访6个月。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785(59.2±14.6)min,术后6个月视力检查,19眼(18.3%)视力>0.8,70眼(67.3%)视力为0.585(59.2±14.6)min,术后6个月视力检查,19眼(18.3%)视力>0.8,70眼(67.3%)视力为0.50.8,13眼(12.5%)视力为0.10.8,13眼(12.5%)视力为0.10.4,2眼(1.9%)视力<0.1,术后6眼(5.8%)出现后囊膜破裂,12眼(11.5%)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2眼(1.9%)术后前房出现轻微的炎性反应,6眼(5.8%)出现玻璃体混浊,无1例出现视网膜脱落、暴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避免常规方法引起的角膜缘大切口,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矫正高度近视,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方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17-4019
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把我院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0.1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7%,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角膜内皮细胞恢复,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vW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发现,不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减少会造成血管性血友病,而且vWF水平增加也会造成各种血栓性疾病。vWF水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尽相同;不同血型的个体vWF表达水平也不同。环境因素也可影响血浆vWF水平。了解vWF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本综述讨论vWF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和内合子区域SNP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宋信平 《临床医学》2009,29(8):80-8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患者110例(14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施行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第三代理论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内,124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2眼最佳矫正视力未改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共76眼,〈(±2.00)D者共124眼;术中后囊膜破裂2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17眼;74例单眼手术中36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未见眼压升高者,未见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SMPD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为P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6例PD患者(PD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16名健康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参照SMPD1基因序列及相关文献设计引物序列,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两组SMPD1基因多态性。结果 PD组rs1050228位点TT、CT、CC基因频率、等位基因T、C频率(分别为73.15%、5.56%、21.30%、76.07%、23.93%)与健康组(分别为72.22%、6.02%、21.76%、78.03%、21.97%)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951904位点的CC、CT基因频率、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99.07%、0.93%、99.64%、0.36%)与健康组(分别为99.54%、0.46%、99.81%、0.19%)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02081954位点的CC、CG基因频率、等位基因C、G频率(分别为99.07%、0.93%、99.64%、0.36%)与健康组(分别为99.54%、0.46%、99.81%、0.19%)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50239位点的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81.43%、18.57%)与健康组(分别为91.62%、8.3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和健康组均发现缬氨酸重复次数的多态,且PD组缬氨酸重复次数分布概率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PD1基因突变型p.G508R及缬氨酸7个重复多态在PD的诊断或预防中可提供有用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150例(240只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年内的屈光度、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对随访成功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将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信息对比,发现术后屈光度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38、5.33、6.74,P=0.04、0.02、0.03、0.04);术后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3.56、3.31、5.22,P=0.04、0.03、0.02、0.02);术后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3.42、3.75、4.79,P=0.04、0.04、0.03、0.01);眼轴长度大于30mm时相应的矫正视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44、3.26、3.79,P=0.01、0.03、0.04、0.04)。对手术前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9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围术期的总体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创伤小、视力改善明显、屈光稳定、并发症少及维持时间久等良好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我院收住1例4个月龄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对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根据疾病的特殊性进行教育,并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特殊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11-2413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0例300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术,观察所有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矫正视力<0.05的有15眼,矫正视力在0.05~0.3的有174眼,在0.3~0.5的有93眼,在0.5~1.0的有18眼;术后脱残率为37%,脱盲率为95%。结论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01-1803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视力恢复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优良率为74.0%,组间差异明显(χ2=9.4902,P<0.05)。研究组治疗后眼压和视力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中12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6,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提高患者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来,关于TNF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TNF基因多态性与TNF表达调节的关系及其对器官移植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发生发展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属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过程,研究显示许多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DNA作为一种遗传物质,承担着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任务,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然而DNA是一种相对比较活跃的物质,会发生自发性的损害,另外,DNA还必须承受来自内外环境的一些伤害,这些损伤打破了DNA的相对稳定性,就会导致一些突变的积聚,进而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1]。DNA修复系统通过逆转DNA损伤,在维持正常的细胞进程和基因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生命系…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区-800G/A和第1外显子+915G/C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第1外显子+915G/C位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J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一800G/A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3.077倍(OR=3.077,95%CI:1.336—7.087),携带C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5.37±9.76)μg/LVS(48.294±8.29)μg/L,P〈0.05。结论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TNF-α rs1799724及rs1799964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确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析两组TNF-α浓度及DNA,检测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TNF-α浓度无差异;各组不同基因型比较中精神分裂症组rs1799724不同基因型TNF-α浓度有差异,携带突变基因的基因型即CT、TT基因型对应的TNF-α高于CC基因型对应的TNF-α浓度,而rs1799964位点各基因型TNF-α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无意义。结论 血清TNF-α表达可能与rs1799724位点基因型有关与rs1799964位点基因型无关,两个位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VO公式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Phaco+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95例(135眼)。根据眼轴长度(AL)分为A、B、C3组。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时实际屈光度,并分别计算Holladay公式、Haigis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及EVO公式的平均屈光误差(ME)及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MEEVO大部分为正值,表明使用EVO公式进行预测时,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普遍出现远视漂移。93.33%的MAEEVO位于1.0D以内,MAEEVO在A、B、C组中分别为0.34 (0.18,0.50)、0.47 (0.23,0.68)、0.44 (0.14,0.77),与MAEBUII相比P>0.05,与MAEHolladay相比P<0.05,在B组和C组中与MAEHaigis相比P<0.05,表明EVO公式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