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酿酒酵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对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LC)、两性霉素B(AmB)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滴定生长试验,检测酿酒酵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缺失菌株(sod1Δ)对FLC和AmB的药物敏感性;以及外源添加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谷胱甘肽(GSH)对sod1Δ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野生菌株相比,sod1Δ菌株对FLC和AmB均表现出敏感性表型;外源添加NAC和GSH可恢复sod1Δ对FLC和AmB的耐药性。结论 SOD1基因和抗氧化能力在调控酿酒酵母FLC和AmB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ADH2等位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杂合子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破坏酿酒酵母乙醇脱氢酶2基因(ADH2)构建ADH2等位基因缺失的菌株。方法设计一对嵌合引物通过PCR从pUG6质粒中扩增赋予G418抗性的异源显性Kan^r标记产生ADH2基因破坏序列组件。将这个序列组件转化双倍体酵母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由loxP-KanMX-loxP替换其中的一个ADH2产生kan^+转化子。经G418筛选及菌落PCR验证转化子。结果获得了一株缺失一个ADH2等位基因的遗传稳定杂合子菌株。结论PCR介导的基因破坏技术是构建酿酒酵母杂合子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和蛋白转导肽的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导人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为口服基因疫苗的制备打下基础.方法 以pBR322-HPV16质粒为模板扩增L1基因,与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重组质粒再与自行设计的蛋白转导功能片段Tat连接,经测序鉴定后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HPV16L1融合蛋白.结果 融合基因Tat-HPV16L1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经过半乳糖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表明诱导表达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和表达了融合表达载体pYES2-Tat-HPV16L1,为制备以酿酒酵母为运送载体的口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Red重组方法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z0986和z1444基因,构建双缺失突变株.方法 首先构建z0986、z1444打靶片段;其次以电击法转化感受态细胞,之后通过PCR鉴定所得菌株;最终所得阳性单克隆测定生长曲线.结果 z1444单基因缺失突变株(Δz1444/933)及z0986-z1444双基因缺失突变株(Δz0986/Δz1444/933)构建成功,其生长曲线与野生型EHEC O157:H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0986与z1444基因缺失对EHEC的生长无影响.构建Δz1444/933及Δz0986/Δz1444/933为深入研究z1444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肠埃希菌Red重组系统无痕敲除方法,探讨hns基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MG1655为研究对象,将pKD46质粒转化入MG1655感受态细胞.以质粒pKD3为模板扩增氯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并将其转化入MG1655/pKD46,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阳性克隆.利用pCP20质粒删除氯霉素抗性基因,构建MG1655 hns基因缺失菌株.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分析MG1655 hns基因缺失株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苯酚-硫酸法检测细菌胞外多糖含量.结果 氯霉素抗性基因消除后的hns基因缺失株PCR产物长度为434 bp,测序鉴定正确,成功构建MG1655 △hns基因缺失株.MG1655△hns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胞外多糖产生显著低于MG1655(P<0.01).结论 利用Red重组技术成功构建出MG1655△hns菌株,hns基因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HP031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同源重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新的mucA基因突变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新的mucA基因突变菌株,为研究新突变的mucA基因功能提供实验菌株.方法 首先将含新突变的mucA基因同源片段与自杀质粒pEX100T相连接,构建质粒pEXmucA56,再将质粒pEXmucA56转化人大肠埃希菌DH5α,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共培养进行同源重组,并用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平板、假单胞菌分离平板(Pseudomonas isolation agar,PIA)和蔗糖(sucrose)平板进行筛选,获得染色体上含新突变的mucA基因的PAO1菌株.结果 经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rn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质粒pEXmucA56构建及转化成功,经PCR及测序分析证实同源重组菌株PAOmucA56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新的mucA基因突变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AOmucA56,为研究新突变的mucA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碱性磷酸酶PHO8与PHO13双基因缺失酵母菌株。方法 依据基因同源重组原理,采用一步基因置换法构建编码Pho8蛋白N端60个氨基酸残基(包括跨膜结构域)缺失的PHO8基因缺失酵母(pho8?60)菌株;线性化载体p RS303-pho13-ko转化pho8?60菌株,进一步缺失PHO13基因,构建pho8?60和PHO13双基因缺失(pho8?60pho13?)菌株;通过缺陷型培养基筛选方法,PCR鉴定阳性克隆基因组DNA。结果 pho8?60菌株电泳条带为1 151 bp和180 bp,pho8?60pho13?菌株电泳条带分别为1 872 bp和174 bp。结论 成功构建pho8?60pho13?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并鉴定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突变株。方法 运用基因重组方法,以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kan)标记。以pCVD442作为载体,构建含有irp8部分序列和irp5基因的重组自杀质粒pCO85。以EAggECO42为出发菌株,构建缺失irp8~irp5约24kb的HPI毒力岛功能核心区区域的全岛缺失株EAG85。结果 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利用蔗糖抗性筛选,pCO85上的同源序列有效的置换了EAggECO42的irp8和irp5基因。PCR方法扩增irp3、ybtA、irp9等基因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EAG85确为缺失HPI毒力岛基因的EAggEC菌株。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缺失HPI毒力岛的EAggECO42突变菌株,为进一步阐明HPI毒力岛在EAggEC菌株中的功能建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人瘦素基因和蛋白转导肽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瘦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ES2-Tat-leptin,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leptin融合蛋白,利用相关在线软件对融合瘦素蛋白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酿酒酵母成功表达融合蛋白Tat-leptin.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获得了融合瘦素蛋白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Tat-leptin融合蛋白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消化道基因治疗肥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vC的功能,制备鼠伤寒沙门菌spvC基因缺陷变异株。方法: 根据鼠伤寒沙门菌spvC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spvC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导入自杀质粒pCVD442后再导入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观察重组现象,将完全重组的菌株作为spvC基因的缺陷变异株,并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spvC基因缺失711个碱基。结论: 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C基因缺陷变异株,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中的第1个编码基因hp0520/cag1基因缺陷株,为进一步研究cag1基因在cag PAI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同源重组技术,通过PCR扩增出cag1基因两侧同源臂序列,酶切纯化后分别连接于带卡那霉素抗性标志的载体两端,构建成cag1基因自杀质粒。将该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受体野生株中,通过抗性筛选与PCR验证得到cag1基因缺陷株,与人胃上皮GES-1细胞共培养后,与野生株比较,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成功敲除H.pylori cag1基因,获得cag1基因缺陷株;与野生株相比,cag1基因缺陷株破坏细胞的能力降低。结论:成功获得幽门螺杆菌cag1基因缺陷株;cag1基因缺失后H.pylori对GES-1细胞的毒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suc2基因的克隆及在酵母基因组中的定位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强  王冀姝  陈萍  柳天平  牛利国  韩骅  苏成芝 《医学争鸣》2000,21(12):1447-1450
目的 克隆酿酒酵母的蔗糖转换酶基因(suc2),并定位突变酵母基因组中的suc2基因以获得无蔗糖转换酶表达的酵母品系。方法 用PCR法从酵母Y190基因组中扩增出suc2的成熟肽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序。将色氨酸合成酶(TRP)基因片段插入suc2基因中,构建成用于同源重组的suc2基因定位突变载体。导入酵母Y190,用营养缺陷筛选出suc2基因突变的克隆。用PCR扩增并克隆突变后的suc2基因,用序  相似文献   

14.
伤寒沙门菌fljA样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探讨z66鞭毛抗原阳性伤寒沙门菌的fljA样基因的功能,制备沙门菌fljA样基因缺陷变异株。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fljA样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并在5末端加接酶BglII位点,扩增fljA样基因上、下游片段,用BglII消化后,定向连接成fljA样基因的缺损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先克隆至pGEM—T质粒,再经BnmHI酶切后导入自杀质粒pGMB151,电转化入伤寒沙门菌(GIFU 10007),进行同源重组。用PCR观察重组现象,将完全重组的菌株作为fljA样基因的缺陷变异株,并通过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结果: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fljA样基因缺失231个碱基。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flja样基因缺陷变异株,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表达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伤寒沙门菌z66鞭毛抗原编码基因fliB的表达调节机制,建立该fljB基因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1acZ)插入变异株。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进行制备。设计加接茚nI和SalI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获得舻基因的上、下游同源性DNA片段,并与用Kpn I和Sal I酶切pSV-β-半乳糖苷酶载体(pSV-β-galactosidase vector)的片段定向连接,将连接片段克隆至自杀质粒pGMBl51,再通过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伤寒沙门菌,在含X-Gal的蔗糖平板上筛选获得同源重组的变异株。结果:经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PCR及序列分析证实,fljB基因中的763bp被3550bp的lacZ片段替代。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flj∷lacZ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fljB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荚膜 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杀载体pKO3-Km质粒构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后扩增出包含KbvR基因编码区、启动子结合区及 转录终止区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质粒上构建KbvR基因回补株。绘制不同菌株生长曲线,了解KbvR对细菌生长的 影响。通过结晶紫定量实验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拉丝实验、离心试验及RT-PCR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荚 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株,RT-PCR结果显示KbvR基因在缺失突变株中不表达,在回补株 中重新表达。KbvR基因不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基因敲除株后细菌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能力下降。体外试管静止培养48 h, 与野生株相比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而KbvR基因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明显生物膜。结晶紫染 色定量实验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超粘性实验和RT-PCR结果均显示,KbvR基因缺 失突变株荚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说明KbvR基因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和荚膜的形成。结论KbvR基因作为密度感应系统 LuxR孤儿调控转录因子,正调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荚膜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KbvR基因可通过影响荚膜 形成而调控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并鉴定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突变株.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方法,以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kan)标记。以pCVD442作为载体,构建含有irp8部分序列和irp5基因的重组自杀质粒pC085。以EAggEC O42为出发菌株.构建缺失irp8-irp5约24kb的HPI毒力岛功能卡受心区区域的全岛缺失侏EAG85.结果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利用蔗糖抗性筛选,pC085上的同源序列有效的置换rEAggEC O42的irp8和irp5基凶。PCR方法扩增irp3、ybtA、irp9等基因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EAG85确为缺失HPI毒力岛基闪的EAggEC菌株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缺失HPI毒力岛的EAggEC O42突变菌株.为进一步阐明HPI毒力岛存EAggEC菌株中的功能建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外膜蛋白T(OmpT)基因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UPEC CFT073 ompT基因缺失株(命名为COTD),并建立小鼠急性尿路感染模型,体内外实验比较野生株与敲除株之间在膀胱组织的定植能力。结果 PCR分析及测序鉴定证实ompT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粘附率为(8.3±1.9)%,敲除株粘附率为(6.7±2.2)%,敲除株粘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体内实验膀胱组织内,野生株定植细菌数为(7±2)×105cfu,敲除株定植细菌数为(17±8)×104cfu,ompT敲除株定植于膀胱组织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证实OmpT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细菌定植膀胱组织,在UPEC致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隐球菌白化突变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隐球菌白化突变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新生隐球菌产黑素株与白化突变株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PCR产物的克隆,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发现白化突变株酚氧化酶结构基因(CNLAC1)在1715-2617bp之间大片段缺失(约450bp),而产黑色素株却无此缺失片菌病的预后和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