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秀民 《中原医刊》2006,33(21):85-85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68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双侧峡部裂56例,单侧峡部裂12例,CT表现:裂隙征、双边征、椎管冗长征、双关节征、假性椎间盘膨出、骨赘形成及椎管狭窄。结论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isthmic sp ondy lolisthes is,ISS)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总体发病率约3%~10% [1,2].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系椎弓峡部骨质缺损引起椎体前移,导致脊柱失稳、相邻椎骨的关节突关节结构异常,伴随一系列脊柱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峡部裂发生率约占成人的5%,常伴有脊椎滑脱。现就我们经CT检查证实的30例腰椎峡部裂及14例伴脊椎滑脱的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X线平片能明确诊断 ,但不能观察椎管及椎间盘的改变。CT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诊断中能显示出X线平片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就 36例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 36例 ,2 5例以腰椎X线平片为诊断依据 ,按Meyerding法示有Ⅰ°滑脱 14例 ,Ⅱ°滑脱 11例 ;11例未摄X线平片 ,CT定位片上明确有腰椎滑脱。 36例中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8岁 ,发生在腰32例 ,腰4 12例 ,腰52 2例。病程 6个月~ 12年。主要临床表现 :单纯腰痛 2 0例 ,腰痛伴单侧下肢…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lurn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及轻度腰椎滑脱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7例腰椎峡部裂及轻度腰椎滑脱中,32例行单脊椎内固定植骨术,15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随访43例,满意率90.7%,并对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峡部裂对腰椎水平面稳定性的影响 ,将取自 6具新鲜尸体标本的 1 1个脊柱功能单位 (FSU)分别在完整状态和峡部裂状态下进行剪切应力加载实验。结果 :峡部裂较完整FSU水平稳定性显著下降 (P <0 .0 1 )。提示 :峡部裂使腰椎失稳 ,抗剪切力能力下降 ,造成椎体滑脱倾向  相似文献   

10.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1.
腰4、5神经根管的分段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成人腰骶段标本腰 4、5神经根管形态解剖学的观察 ,探讨腰 4、5神经根管的构成、分段。方法 :将 3 0具成人标本随机分成相等的 3组 :横断标本组、纵剖标本组和后方暴露组 ,从不同的断面观察神经根管的构成。结果 :腰 4、5神经根管由骨性部分和非骨性部分构成 ,在不同的部位其构成不同。在椎间管内神经根只占其相应截面的 1/3~ 1/4,但其有效空间相当小。结论 :( 1)神经根管为一纤维 -骨性管道。 ( 2 )神经根管分为 A、B、C3段 ,各段引起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12.
(1)目的 探讨Dick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并滑脱症的临床效果。(2)方法 对27例腰峡椎峡部崩裂并滑脱症的病人行Dick钉内因骨税椎体及上下位椎体横突间植骨治疗。(3)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经150d~3年(平均480d)的随访,优良率达88.9%,滑脱椎体复位率达68.4%,(4)结论 应用Dick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并滑脱症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用于活塞车床伺服刀架的音圈电机,当其体积受到限制时,车削过程中音圈上将产生大量的焦耳热,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由一个弹簧来提供本应由音圈电机提供的驱动力的直流分量的方法,以减少音圈上产生的焦耳热;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动脉、静脉顺、逆行穿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1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男 1 4具 ;女 7具 )观察了胫神经血管鞘的位置关系 ;动脉、静脉的伴行关系及管径 ;首次以股骨下端连线为标志测量了有关长度和距离 ( cm)。结果 :( 1 )胫神经在窝上部位于血管鞘外侧 ,在中部与血管鞘前后重叠 ,在下部则位于血管鞘内侧。 ( 2 )动、静脉由上而下的伴行关系可分为两型。 型 :先并列后重叠再并列 ,占 73.81 %。 型 :先重叠后并列 ,占 2 6.1 9%。 ( 3)血管直径及上方并列段有关数值 :动脉上端直径 ( cm) :男 0 .73± 0 .1 9,女 0 .64± 0 .1 9。动脉下端直径 :男 0 .54± 0 .1 1 ,女 0 .52± 0 .1 2 ;静脉上端直径 :男 0 .92± 0 .1 5,女 0 .72± 0 .1 9;上方并列段长度 :男 5.0 7± 2 .0 5,女 5.80± 2 .63。到标志线距离 :最高点 男 1 1 .94± 1 .70 ,女 1 0 .99± 1 .62 ;中位点 男 9.30± 1 .75,女 8.0 9± 1 .59;最低点 男 6.69± 2 .2 2 ,女5.1 8± 2 .43。结论 :后入路的动、静脉穿刺只适于 型。结合上方并列段的有关数值可在动脉的体表投影上准确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LUMBARstenosisisacommondiseaseofmiddle andold agedpopulation,severelyinfluencingpatientsqualityoflife,evencausingdisability.Patientssufferingfromlumbarstenosisareoftenassociated withlowdegreelumbarspondylolisthesis.Theposteriorap proachinwhichthedirectdec…  相似文献   

16.
综述脊柱胸腰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解剖学进展,阐述了胸腰段脊柱椎弓根各项数据测量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总结了胸腰段脊柱解剖学测量的研究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腰椎滑脱的脊椎应用新型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固定,恢复脊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并自髂嵴后部取骨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滑脱复位率达90%,4 ̄5月后达到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脊住骨滑脱现象。结论: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率高,固定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再滑脱等并发症少,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9.
探讨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指掌侧固有静脉存在但分布不恒定,指掌侧浅静脉解剖恒定。指掌侧静脉作为手指血液回流系统的一部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观测40例成人尸体的髂外静脉及其属支,结果如下。1、髂外静脉长度左侧和右侧各为7.41±1.60cm和8.32±1.43cm,中段外径各为8.85±1.73mm。和8.89±1.22mm。2、旋髂深静脉长4.4±2.1cm,中段外径1.59±0.33mm。3、腹壁下静脉内、外侧支长度各为6.62±2.30cm和6.90±2.01cm,中段外径各为1.43±0.53mm和1.02±0.43mm。4、耻骨静脉长2.30±0.81cm,注入处外径1.27±0.77mm。5、髂外静脉属支类型:I型占51.3%,Ⅱ型占20%,Ⅲ型占5%和Ⅳ型占23.7%。文中就上述结果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