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历介绍病人男 ,2 2岁。体检时发现左侧腹部肿块 ,2 0天后入院。病人除偶有腹胀感外 ,无其它症状。既往无外伤史 ,无胰腺炎等病史。体检 :左侧腹部略膨隆 ,可扪及约 2 0cm×15cm肿块 ,位置固定 ,边界欠清。囊性感 ,无压痛 ,叩诊呈浊音 ,腹部B超示 :腹膜后巨大囊肿 ,左肾受压移位。腹部CT示 :腹膜后巨大囊性肿块 ,边界清 ,2 6 3cm× 14 0cm×10 0cm。密度均匀 ,增强后无强化。胰腺、脾脏受压移位 ,左肾上极、肾门及左肾静脉受压变形。双肾上腺、双肾密度正常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KUB +IVP示左肾向外移位。全麻…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肿块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中立 《腹部外科》2002,15(4):200-201
腹膜后肿块绝大部分为肿瘤。由于腹膜后的潜在性间隙大 ,便于肿瘤膨胀性的生长 ,因此 ,在发病早期的占位症状和体征很容易被患者忽视 ,医师也可能发生误诊。当腹膜后肿块出现压迫邻近组织器官并发疼痛、梗阻、血流障碍 ,甚至肿块自行破裂等 ,方能明确诊断。此已为时过晚 ,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增大 ,甚至丧失了手术时机。现就几个方面略论腹膜后肿块的临床特点。一、部位深在、潜在间隙广泛腹部肿块分腹壁肿块、腹腔内肿块、腹膜后肿块。显然前两者的诊断相对的比后者容易许多。腹膜后间隙上起左右膈下 ,下达盆腔底部 ;两侧至腰方肌外界 ;间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IR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以腰、腹痛为首发症状.B超均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3例发现腹膜后肿块.腹部CT均发现腹膜后肿块,对肿块的大小和部位均能明确.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3.3%.10例行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1例逆行置人输尿管支架管,1例肾穿刺造瘘.后2例情况好转后,仍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随访无复发,1例因同侧肾积水复发行二次治疗,1例因对侧肾积水而行二次手术.结论:腰、腹痛患者应考虑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B超对肾积水敏感,腹膜后肿块依赖腹部CT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随访应同时注意对侧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例1.女,23岁。生后半年发现右上腹包块,曾诊断为“肝脏肿瘤”,一直未进行治疗。近几年肿物增大,腹部如妊娠7个月样,无泌尿及消化系统症状。查体:腹部隆起,右肋缘下可触及手拳大固定的硬性肿物,右下腹可触及15×15cm囊状肿物,可移动,但不能推过腹中线。X线腹平片显示右上腹肿物边缘钙化,其间有骨样结构,右下腹肿物呈现一致性阴影。IVP示右肾向下向外移位,肾轴外展,肾盂轻度积液。钡餐透视:正侧位片见升结肠拉长并向前向外移位,盲肠进到盆腔内,小肠被推向四周。诊断:腹膜后畸胎瘤,腹膜后良性囊肿(肠原性),右肾受压肾盂积液。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取出右上腹腹膜后钙化的肿物,约16×16cm,内有毛发和骨结构。继而又取出下腹的囊状肿物,该囊肿从升结肠起始部内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部手术大血管误伤多发生于与后腹膜较之固定的肿瘤切除术,其次为器械松脱或盲目钳夹所致血管损伤造成凶猛出血险情。随着小儿外科的发展,一些已往放弃手术治疗的累及腹部大血管的高难度手术已有开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现结合病例对其预防及处理问题做一探讨。病例介绍例1.男,8岁。3岁时曾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后腹膜腔畸胎瘤。当时肿块为成人手拳大小,家属拒绝手术自动退院。5年后由于肿瘤明显增大,严重影响小儿活动,第2次入院要求手术切除。肿瘤已明显增大达25×20×25cm,并与后腹壁大血管粘连紧密。手术中,牵搬巨大瘤体时与瘤体相贴近之下腔静脉造成0.5cm裂口,术野被血充满,迅速指压出血部位,将预先安放的下腔静脉阻断带缚紧后,出血即得到控  相似文献   

6.
孙晓明  曹天生 《腹部外科》2001,14(3):162-1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7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 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 ,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 ,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 ,其中手术治疗 6例 ,完整切除 5例 (占 83.3%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 ,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 ,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腹腔肉瘤的治疗腹腔肉瘤在普外科虽少见 ,但其生物学特性致使外科医生难以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国外资料证实 ,1/3的病例误诊及接受不正确的治疗[1] 。通常腹腔肉瘤分为腹膜后及内脏肉瘤。对腹腔肉瘤的基本治疗原则相似 ,即强调首次治疗的肿瘤全切除术 ,即整块切除并保证切缘为阴性。腹膜后肉瘤手术时充分暴露术野极为重要。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不同的切口。较大的上腹部肿瘤可采用胸、腹联合切口 ,其优点是除易于显露肿瘤便于切除肿瘤外 ,还可以同时处理肝、脾、肾、胰、胃等处的脏器 ,必要时还可行联合脏器切除。但从肿瘤治疗观点考…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早期缺乏症状,多数病人就诊较晚,常以腹部肿块或肿块压迫邻近组织、脏器出现症状时才获诊断,良性及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均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率很重要.强调运用各种影象学检查技术,尤其是B超,在腹部肿块的诊断中应视为首选检查方法.在治疗上作者的观点是:对恶性肿瘤应尽可能地彻底切除,并广泛切除受累的邻近组炽.若为良性肿瘤则不应实行危及患者生命的冒险手术,不要勉强行肿瘤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肾脏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肾错构瘤并行根治性左侧肾脏切除术+下腔静脉癌栓摘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文后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脏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术后预后较差。结论:肾脏神经外胚叶肿瘤是青少年及成人中的一种极具侵袭力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多以腰腹部疼痛、腹部肿块或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Ĥ��������Ӱ��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 ,但一般不包括来自腹膜后固有器官的肿瘤。腹膜后肿瘤少见 ,仅占全身肿瘤的 0 5 %以下 ,由于肿瘤生长部位深在 ,周围器官多 ,加上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 ,故诊断较为困难 ,除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 ,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大[1] 。近年来 ,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腹膜后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甚至一些无症状的肿瘤也能早期发现。1 肿瘤的分类  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 ,转移性肿瘤为来自它处恶性肿瘤的腹膜后肿块。而原发性肿瘤的组织类型 繁多 ,以起自间叶组织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生长缓慢。症状不典型,以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右上腹肿块为主,均手术摘除肿瘤。结论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B超、CT和X线钡餐透视是主要检查手段,治疗原则是将肿瘤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2.
正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对少见,占全部脂肪肉瘤的33%~45%[1-2]。病因不明,发病隐匿,初发时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常以偶然发现的腹部或盆腔巨大肿块就诊。压迫侵犯周围器官才引起相应症状,晚期可出现体质消瘦甚至恶液质。1临床特点多发生于肾周围、脾肾之间、肾上腺或盆腔等部位。(1)早期不易发现:腹膜后腔间隙较大,位置深在,潜在组织疏松,早期不易出现明显症状及体征,即使存在非特异性轻微症状也常被忽视,待患者自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性, 5 0岁。以发现腹部肿块 3个月余入院。体查:右中、下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中、下腹可触及一 2 0cm×1 5cm×1 0cm球型肿块,质硬、活动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正常。CT示:右侧中腹部见一巨大团块影,边缘清楚,大小约1 2. 0cm×1 5. 0cm,涉及 1 2个层面 (层厚 1 0mm),其密度不甚均匀,CT值 3 6~ 4 4Hu,内见絮状略高密度影;肠管被推移向前向左移位。扫描野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腹膜后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后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后方,肿瘤包膜完整,大小 1 8…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以则 《腹部外科》1997,10(5):195-19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于腹膜后但不含来自胰腺、肾脏等器官的各种肿瘤。临床上多数以腹部肿块就医。肿瘤大,约80%属于恶性,90%能在术前根据B超、CT或MRI作出定位诊断。但定性诊断困难,主要依据术中病检确诊。确定为腹膜后肿瘤,一般情况好时均应手术探查。因此,手术策略应在术前准备作出考虑。一、术前准备根据肿瘤部位及可能侵犯的血管和脏器,术前需充分准备:①大量备血;②准备血管修补或移植的器械和材料;③肠道准备(可能合并结肠切除);④了解双侧肾功能和输尿管走向,必要时输尿管插管(可能合并肾切除或预防输尿管…  相似文献   

15.
江艺 《腹部外科》2002,15(4):197-198
腹部肿块病变的特点是发病隐匿 ,临床变化多端 ,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杂 ,如癌肿待可触及到腹部肿块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在影像诊断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结合临床病情分析 ,腹部肿块病变的术前诊断已较过去有了大大改观。尽管如此 ,目前大约仍有三分之一的腹部肿块病变需在剖腹探查术中才能明确肿块的性质、部位和来源。本文就如何做好腹部肿块诊断及剖腹探查的处理谈一些认识。一、重视有关腹部肿块病变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区、有无手术史以及发现有腹部肿块时的部位及至就诊时肿块的大小变化。注意腹部肿块变化中…  相似文献   

16.
王永勤  刘景达 《腹部外科》2002,15(6):366-367
198 1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笔者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T) 5例 ,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 ,良性 1例 ,恶性 4例。 5例均有腹胀症状 ;4例恶性肿瘤患者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腹部触诊肿块光滑 ,不活动。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3~ 94g/L ,血沉 36~ 6 4mm/h。例 1、例 2伴腰部酸胀、麻木 ,例3、例 5伴腹部隐痛。术中见 :良性肿瘤被膜完整 ;恶性者被膜面粘连 ,血管丰富。例 1:男 ,5 6岁。发现腹部肿块 3个月。体检 :脐部左侧肿块 15cm× 10cm。术中见肿瘤位于肠系膜上血…  相似文献   

17.
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组织,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由于相当一部分腹部和腹膜后肿瘤的症状较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就诊时肿瘤常已侵犯大血管。虽然目前对腹部和腹膜后肿瘤主张综合治疗,但就多数肿瘤而言,手术切除仍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以腹部剧烈疼痛就诊者2例,无明显腹部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者1例,其中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结果本组3例病灶均为单发,大小约4.0cm×5.8cm×6.0cm~17.7cm×8.5cm×10.2cm。CT表现: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2例,右侧腹膜后1例,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见囊变坏死,1例瘤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及沿囊壁分布的弧线样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及间隔均明显强化。结论 CT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发生的髓质脂肪瘤,是一种无功能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是造血组织或脂肪组织。1905年首先被Gierke描述,1929年Oberling定名为髓质脂肪瘤(Myelolipoma)。本疾病常在剖检时被偶然发现。近年来,由外科手术切除的报告增多。本文作者报道1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为45岁男性,主诉为腹部肿块。6年前有左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史。近年来发生无痛性血尿,并出现腹部肿块,经CT检查,证实为右侧腹膜后肿块而收住人院。住院检查发现巨大肿块在右季肋部并波及回盲部,表面光滑,随呼吸运动上下。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肾外性的肾母细胞瘤1例报告乔志正,魏恒祥,刘殿国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小儿腹膜后间隙常见肿瘤,成人极少发病,肾外性的肾母细胞瘤更是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2岁。1994年5月13口入院,2月前无意发现左腹部无痛性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