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D40—CD40L在血液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异常变化直接或简接地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再障及骨髓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它是脂质代谢、血凝因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血流动力学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CD40)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各种细胞中,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AS相关细胞的功能,并且与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CD4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CD40-CD40L交联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是一条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近年在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中应用anti-CD40/CD40L单克隆抗体或基因敲除等手段来干预CD40-CD40L的异常表达,发现阻断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可诱导免疫耐受和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因此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将成为临床移植领域中防治排斥反应的新途径.本文就CD40/CD40L及其交联作用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CD40、CD40L、sCD40L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涓  刘丽  罗承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42-424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及血浆中sCD40L浓度,并与19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结论: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5.
CD40及其受体CD40L(CD154)是免疫应答中一对极其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CD40信号激发后通过MAPK(JNK、ERK、p38)途径、PI3K的级联反应及NF-κB和STAT途径等发挥效应。CD40信号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靶分子。目前,已经出现了多株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的抗CD40功能抗体,其中CHIR-12.12、SGN-40、CP-870,893等三株抗体发展最快,已先后进入了临床研究。本文对抗CD40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的问题包括CD40的分布,CD40的生理功能,CD40与肿瘤免疫,抗CD40单克隆抗体等。  相似文献   

6.
CD40抗原是属于TNFR超家族的细胞表面分子,广泛表达于B淋巴细胞的所有发育和分化阶段和一些其它特定细胞类型上。B细胞表达的CD40分子主要通过与表达在活化CD4T细胞上的CD40配体(CD40L)相互作用传递信号,从而调控B细胞的分化,特别是免疫球蛋白(Ig)的同型转换和生发中心(GC)的形成。我们首先检测CD40抗原和CD40L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然后分别用CD40和CD40L的阻断性抗体阻断这对信号,观察对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0—CD40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淋巴细胞CD40及CD40L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CD40L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0在淋巴细胞及CD3-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0-CD40L共刺激分子途径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以CD40L表达上调为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对CD40/D40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溶性和蛋白方面,对其在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文献不多,可能与其无商品化质粒标准品有关.目的:构建检测CD40/CD40L m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标准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9-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经患者知情同意.方法:以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andom 6mers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该cDNA为模板PCR扩增人CD40/CD40L基因相应的cDNA片断,构建PMD-18-CD40/CD40L重组质粒,鉴定测序后,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主要观察指标:①RNA质量检测结果.②扩增的目的片段电泳结果.③CD40/CD40L基因测序结果.④标准品的扩增情况.结果:组织提取的总RNA完整性良好,构建的CD40/CD40L质粒经PCR扩增后分别得到136 bp,200 bp的清晰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片段完全一致,且质粒的原始浓度为2.66×10~(13)、2.45×10~(13) copies/mL,倍比稀释至2.0×10~6 copies/mL均能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R~2=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CD40/CD40L基因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  相似文献   

9.
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其形成包括一系列病理过程 ,如内皮损伤及功能不良 ,黏附分子的表达 ,化学趋化物质的释放 ,单核细胞的募集 ,白细胞的黏附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取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的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免疫和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1] ,CD4 0 /CD4 0L(CD4 0 /CD4 0配体 )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 ,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 ,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就CD4 0配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1 CD4 0L的…  相似文献   

10.
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资料均显示,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斑块中致凝血物质与血液直接接触和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真正罪魁祸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是ACS发生的病理基础,免疫与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CD40/CD40L作为免疫及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异常变化直接或简接地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再障及骨髓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胰岛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CD40L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STZ 60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糖尿病大鼠,B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抗CD40L抗体,C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组在移植前24h注入抗CD40L抗体每只20μg。同种胰岛细胞来自SD大鼠,胶原酶V消化法和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细胞,收获量为(3.49±0.23)×10^5 IEQ/kg,将同种胰岛细胞按12000IEQ/kg导入受体,移植后每天和每周相同时间点检测血糖和体重变化,3d、7d、15d、22d后检测白介素-2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可使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至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A组为(23.84±2.74)mmol/L,B组(8.15±1.40)mmol/L,维持(18.12±4.12)d,C组(7.42±2.55)mmol/L,维持(8.00±1.30)d,后两组正常血糖维持天数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变化比较:非移植的A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下降,B、C组至移植后体重有所回升,但移植4周后C组的体重再次下降。移植7d、15d后,IL-2的表达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为(0.1280±0.0104)和(0.1235±0.0073),C组为(0.1744±0.0096)和(0.1667±0.0098)(P〈0.001),移植22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显著延长移植的同种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所用脐带于无菌条件下取自本院产房健康新生儿,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辛伐他汀原粉由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提供。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在第4代有70%细胞汇合的情况下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快速分离后加入含10μmol/L硫酸铜的磷酸盐缓冲液氧化修饰24h,在准备后15d内用于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NF-κBP65mRNA,同时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NF-κBP65的表达。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分子和NF-κBP65mRNA的影响实验中,共分5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低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④高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⑤单纯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5h。免疫化学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P65分子表达的实验中,共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结果: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CD40/CD40L的表达情况:20~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后,CD40/CD40L的表达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②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预先给予辛伐他汀(1μmol/L和10μmol/L)干预1h明显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CD40/CD40L表达,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10μmol/L的高浓度辛伐他汀较1μmol/L的低浓度辛伐他汀作用更明显(P<0.05);而单纯给予10μ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③辛伐他汀对NF-κBP65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加入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培养24h后NF-κB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53±0.06,0.08±0.01,P<0.01)。而预先给予1μmol/L辛伐他汀孵育1h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升高的NF-κBP65mRNA,明显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31±0.04,0.53±0.06,P<0.01)。高浓度组(10μmol/L)作用更显著,显著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14±0.04,0.53±0.06,P<0.01),而单纯给予辛伐他汀(10μmol/L)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P65mRNA的表达。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而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可能与其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P65的表达有关。提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到达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所用脐带于无菌条件下取自本院产房健康新生儿,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辛伐他汀原粉由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提供。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在第4代有70%细胞汇合的情况下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快速分离后加入含10μmol/L硫酸铜的磷酸盐缓冲液氧化修饰24h,在准备后15d内用于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NF-κBP65 mRNA,同时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NF-κBP65的表达。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分子和NF-κB P65 mRNA的影响实验中,共分5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低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④高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⑤单纯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5h。免疫化学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P65分子表达的实验中,共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结果: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CD40/CD40L的表达情况:20-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后,CD40/CD40L的表达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②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预先给予辛伐他汀(1μmol/L和10μmol/L)干预1h明显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CD40/CD40L表达,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10μmol/L的高浓度辛伐他汀较1μmol/L的低浓度辛伐他汀作用更明显(P〈0.05);而单纯给予10μL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③辛伐他汀对NF-v:BP65 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加入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培养24h后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53&;#177;0.06,0.08&;#177;0.01,P〈0.01)。而预先给予1μmol/L辛伐他汀孵育lh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升高的NF-κB P65 mRNA,明显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31&;#177;0.04,0.53&;#177;0.06,P〈0.01)。高浓度组(10μmol/L)作用更显著,显著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14&;#177;0.04,0.53&;#177;0.06,P〈0.01),而单纯给予辛伐他汀(10μmol/L)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而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可能与其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P65的表达有关。提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到达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40分子是B淋巴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量约为45~50kD,是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CD40配体主要表达于CD4~ T细胞,分子量约为33kD,为Ⅱ类膜蛋白。CD40及其配体在T—B淋巴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CD40及其配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邱莲女  周永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1036-1038,1041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肿瘤细胞CD40分子激发常常导致其生长抑制,甚至凋亡以及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D40分子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分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解毒汤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及CD40/CD40L途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肾活血解毒汤组(中药组)、阿托伐他汀钙组(西药组)、益肾活血解毒汤+阿托伐他汀钙组(中西药结合组)各8只,给模型4组家兔行颈动脉球囊导管内膜损伤术,结合高脂饮食复制AS模型。分别于8周、16周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CD40/CD40L表达百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8周后模型4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CD40/CD40L表达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家兔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6周后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CD40/CD40L表达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CD36百分率值增减,CD40/CD40L百分率值随之增减,二者存在正比关系。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汤通过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及CD36蛋白,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降低炎性反应等起到抗AS作用,可能是益肾活血解毒汤抗AS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CD40-CD40L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D40-CD40L交联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是一条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近年在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中应用anti-CD40/CD40L单克隆抗体或基因敲除等手段来干预CD40-CD40L的异常表达,发现阻断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可诱导免疫耐受和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因此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将成为临床移植领域中防治排斥反应的新途径。本文就CD40/CD40L及其交联作用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儿童过敏性紫癜CD40-CD40L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CD4 0- CD4 0L的表达与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0 - CD4 0L的表达以及免疫功能,同时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1)HSP组CD4 0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而CD4 0L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 <0 .0 1)。(2 )HSP患儿TH2类细胞因子中的IL 4 ,IL 5及IL 6明显增高,TH2的特异性膜蛋白分子CD30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L- 2及IFN γ分泌减少。(3)HSP存在选择性的IgG的异常增高,血浆中仅IgA、IgE水平高于对照,IgG、IgM无差别。结论 HSP儿童存在CD4 0 CD4 0L表达异常与免疫功能紊乱,且二者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CD40和CD40配体(CD40L)的表达和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MS急性发作患者(Ms组,32例)GC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0和CD40L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MS组淋巴细胞中CD40和CD40L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CD40(29.67±9.95)%vs(26.60±6.28)%(P<0.05)和CD40L(9.65±3.62%)VS(6.90±1.66)%(P<0.01);GC治疗后淋巴细胞CD40L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8.27±2.28)%vs(10.07±4.00)%(P<0.05),而CD40表达较治疗前显著增高(34.75±7.86)%VS(29.51±9.95)%(P<0.05).结论 Ms急性发作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CD40和CD40L的表迭明显增高,GC对MS患者淋巴细胞CD40L表达有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