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即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直接导致患儿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研究资料显示国外脑瘫患病率为2‰~3‰[1],而我国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2]。近年来,脑瘫已成为儿童致残  相似文献   

2.
庞文瑞 《河北医药》1997,19(6):364-365
脑性瘫痪的早期干预061001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庞文瑞脑性瘫痪(脑瘫)为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系指出生前后1个月内的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18%~0.60%。因为本病可导致患儿肢体残废和智力低下,但早期的干预措施却可使...  相似文献   

3.
静滴脑活素治疗7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泉州市儿童医院郭玉章,饶立德,陈青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我们于1992~1994年佐用脑活素静滴治疗脑瘫患儿7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诊...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未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障碍及行为异常。小儿脑瘫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六种。其中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相似文献   

5.
脑活素穴位加肌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6月至1994年11月间,作者对67例小儿脑性瘫痪应用脑活素穴位封闭加肌肉注射治疗,兹将观多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7例均符合国际解得者协会常设脑性瘫痪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痉挛型65例(痉挛型双侧瘫28例,痉挛型四肢瘫25例,痉挛型偏瘫12例),运动障碍型l例,共济失调型1例。其中脑性瘫痪并发癫痛7例,脑瘫并发语言障碍15例,脑瘫并发智力明显低下2例。67例中男49例,女18例。年龄4个月~5岁。辅助检查:67例中行头颅CT检查者62例,其中脑萎缩46例,以皮层萎缩为主。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运动区(额顶部)低吸收区,侧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分析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要点,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3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儿治愈出院255例,8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8.3%。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生存质量和促进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6例,随机将其中的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给予治疗,另外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实施SPN、SPR治疗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59.09%、46.15%,下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78%、76.47%;上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6.36%、61.54%,下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5.19%、84.31%;上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77.27%、76.92%,下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96.30%、94.12%。结论神经外科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指出痉挛型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强脾弱证,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开辟治疗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有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常规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加快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综合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儿童致残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8‰-4‰。我科自2001年2月-2002年12月对48例脑瘫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智香 《淮海医药》2007,25(6):585-587
2004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上我国专家们对1988年9月在佳木斯第一届全国脑瘫座谈会上提出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进行的修订指出,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相似文献   

11.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性瘫痪为临床常见病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我院儿科自1999年6月起 ,以药物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1]。其中男46例 ,女20例 ,<1岁22例 ,1~3岁28例 ,4~6岁12例 ,7~9岁4例。临床分型 :痉挛型50例 ,肌张力低下型8例 ,混合型6例 ,共济失调型2例。2治疗方法2 1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 ) :智力发育不全者取风池、风府、天柱 ,头不能竖加大椎 ,不能坐加肾俞、腰阳关。上肢活动障碍取肩月禺、臂月需、肩贞、曲池…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1994年~2003年我院用高压氧(HBO),治疗脑瘫患儿18例,除常规用药物治疗外加用HBO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玉林市小儿脑性瘫痪型别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该院门诊脑性瘫痪患儿按临床特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52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338例(64.38%),手足徐动型103例(19.62%),混合型35例(6.67%),肌张力低下型26例(4.95%),震颤型10例(1.90%),共济失调型5例(0.95%),无法分型8例(1.52%)。结论小儿脑性瘫痪型别以痉挛型为主,其次为手足徐动型。  相似文献   

14.
姚荣芳 《安徽医药》2015,(7):1401-140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30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脑瘫轻症)202例和对照组(脑瘫重症)101例,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宫内感染(8.42%)、妊娠高血压(16.83%)、难产(44.55%)、早产(14.85%)、新生儿窒息(43.56%)、低出生体重(44.55%)、呼吸窘迫综合征(46.04%)、高胆红血症(27.7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为脑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与小儿脑瘫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高危因素对于降低脑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方面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小儿脑性瘫痪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长期的肢体痉挛严重的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中,MRI异常52例(92.8%),脑萎缩、脑白质病变、脑软化灶、先天畸形、混合病变等是儿童脑瘫常见的MRI形态学异常。结论 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适合我市具体情况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家庭康复模式。方法 对32例脑瘫忠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6个月~3年。结果 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结论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于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从妊娠期至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非进行性损伤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多种并发症。它是造成儿童肢体伤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外发病率为1~2‰,我国大约1.8~6‰。 1 小儿脑性瘫痪分类的历史 1893年Freud将临床表现相似,而病因各异的痉挛性瘫痪所有类型统为一类,命名为小儿脑性瘫痪。同时他最先提出本病分类法,将本病分为六类,先大性脑性瘫痪伴全身运动障碍;瘫痪性运动障碍;痉挛性截瘫;两侧性偏瘫;舞蹈病;双侧手足徐动症。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脑瘫)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脑瘫患儿脑部形态学改变,我们于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对46例脑瘫患儿作头颅CT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男女之比1.7:1;年龄<6个月3例,~1岁12例,~3岁3O例,~6岁1例。病因:颅内出血1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6例,早产儿4例,黄疸2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原因不明10例。脑瘫诊断标准参考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标准[1]。痉挛型39例,手足徐动4例,混合型2例,肌力低下1例。二、检查方法使用岛津4500TE全身CT机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征候群。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普及,因此多为脑性瘫痪的常规检查项目。本文就脑瘫痪患儿的头颅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218例脑瘫病儿均为1989—1991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25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2个月76例,1岁—3岁54例,3岁—7岁57例,7岁—12岁3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脑瘫诊断四要素,并按美国脑瘫协会诊断分类标准为:痉挛型98例,手足徐动型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