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不同分型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4种亚型,再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及配穴治疗,对照组同穴位予伪针刺,疗程为3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12个月应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STREA)量表评定。结果 LACI、TACI亚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ACI、POCI亚型第3个月至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不同OCSP分型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不同,对PACI、POCI亚型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63例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37例,腔隙性梗死(LACI)43例和后循环梗死(POCI)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对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PACI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比例为62.16%,明显高于LACI和POC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I和POCI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ACI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CI和POC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A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22%,LACI患者为18.60%,POCI患者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脑梗死分型患者中,PACI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抑郁情绪较为严重,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相互影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不同分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不同分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根据牛津地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系梗死组(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4种类型,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等穴,行补泻手法;对照组采用不完整针刺,只留针,不行针。分别于入选时、第1月、第3月、第6月、第12月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LACI亚型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ACI、POCI亚型在第3月一第1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ACI第3月、第6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月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不同OCSP分型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不同,对PACI、POCI亚型有明显促进作用,针刺手法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在发病6小时内判断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的可信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过急诊头颅MRI和MR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和7天时OCSP分型情况.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TACI 5例(10.20%),PACI36例(73.47%),LACI8例(16.32%),POCI0例.7天时TACI 13例(26.53%),PACI 34例(69.39%),LACI 2例(4.08%) POCI0例.结论:急性血栓性(MACO)后6小时内和7天时均以PACI为主,且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高,因此OCSP分型的临床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超早期的血管层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庞潇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9-2031
目的探寻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患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清CRP、UA水平检测,分析颈动脉斑块数量与CRP、UA的关系。结果2处和≥3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1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与无斑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与UA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RP和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UA水平,可以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I患者118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组25例、中面积组43例和小面积组50例,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mRS评分≥3分组72例和mRS评分3分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UA、HDL、LDL、TC、TG、Lp(a)水平变化。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结果实验组血清Hcy、UA、LDL、TC、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大面积梗死组和中面积梗死组血清Hcy、UA、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均0.05),且大面积梗死组血清Hcy、UA、Lp(a)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面积梗死组(P均0.05)。mRS评分≥3分组血清Hcy、UA、Lp(a)水平均明显高于mRS评分3分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cy、UA、Lp(a)是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UA、Lp(a)均呈正相关(r=0.514,P=0.006;r=0.473,P=0.008)。结论血清Hcy、UA、Lp(a)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6例确诊的ACI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住院的7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浆Hcy、血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Hcy和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CI合并高Hcy组与非高Hcy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I伴CAS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无CAS癍块组(P〈0.05)。结论Hcy水平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方法选取9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0例和非糖尿病组45例,检测2组hs-CRP和Hcy水平,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分析不同颈动脉斑块类型患者hs-CRP和Hcy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高血脂、饮酒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hs-CRP和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5)。糖尿病组颈动脉正常患者显著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5)。无斑块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糖尿病患者(P均<0.05),而稳定性斑块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Hcy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糖尿病患者(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多数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不稳定斑块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Hcy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组(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4种亚型,再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予对症治疗,并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完整针刺,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评定。结果LAC I亚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 I、POC I亚型第3-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 I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不同OCSP分型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不同,对PAC、IPOC I亚型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Hcy,并对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6例和5例,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7±7.31)μmol/L和(12.05±3.33)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情况及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的63例确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结果,并与1 177例同期体检人群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检人群中老年组动脉斑块检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1);老年梗死组有颈动脉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显著多于老年非梗死组(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经济实用,对脑梗死的原因分析、治疗、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分水岭性脑梗死(CWI)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4例CW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个月,根据患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9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2组NIHSS、基线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CWI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时,对照组NIHSS为(5.14±1.75)分,复发组NIHSS为(7.81±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再次梗死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初次梗死时(P0.05)。2组基线收缩压、低灌注、梗死分型、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舒张压、既往病史、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收缩压≥140 mm Hg、发病前低灌注、狭窄70%和不稳定斑块与CWI的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支架植入与CWI早期复发呈负相关(P0.05),MCWI和扩容与复发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CWI的复发率较高,高血压、低灌注、严重的血管狭窄和不稳定斑块是CWI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2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I组)及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40名)比较。根据斑块性质将CI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三个亚组,再进行组内比较。结果 CI组、TIA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率及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又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T2DMCI)临床指标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其中以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T2DM组(54例)与非T2DM组(86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入组者UA、hs-CRP水平及临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分析UA及hs-CRP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研究组UA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中,T2DM组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T2DM组(P均<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组高于非T2DM组(P<0.05);随着梗死面积增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UA、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次第上升(P<0.05);UA及hs-CRP水平与临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T2DMCI患者UA及hs-CRP水平及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有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堃  胡为民 《中医药研究》2013,(11):1291-1292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明显脑血管病表现者65例.通过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部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浓度.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5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和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稳定型斑块和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YKL-40浓度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降脂通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都减小,且斑块个数也随之显著减少,和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6个月中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斑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患者均为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外周血尿酸、血脂水平,并接受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按照是否有斑块分为两组,有斑块组38例、无斑块组82例,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肥胖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患者血尿酸值显著高于无斑块组,高血尿酸发生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高低会对老年急性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到年龄、肥胖等原因,因此在诊断时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年龄大、肥胖和血尿酸水平过高的情况,由此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脑梗死之间的关联度,并进一步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方法:以湖南某医院脑梗死患者153例为样本(其中非进展性患者128例、进展性患者25例),另选非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各组混合斑、硬斑及IMT增厚检出率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动脉狭窄比例明显不同(P<0.05);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斑块发生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很大程度上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进展性缺血脑卒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质和狭窄程度有关,而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及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的重要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外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外动脉进行监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和血管解剖学形态。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部位以颈动脉起始部和颈动脉膨大部最明显(P<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梗死侧为高,其比例明显高于非梗死侧(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比,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具有同侧性,梗死发生与否与狭窄有关,与狭窄部位相关性不大,且狭窄部位多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和膨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