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剑鹏  张胜  高锦丽 《新中医》2014,46(3):96-98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医组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血小板(BPC)、D-二聚体(D-D)、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术后第10天,2组患肢肿胀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0天,2组患者D-D、PT、APTT及BPC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VT发生率中医组为3.33%,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配合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DVT发生率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2组术后均无DVT形成;2组的APTT、FIB及对照组的D-二聚体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组PT术后均延长(P均<0.05),且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下降(P<0.05)。结论肝素抗凝法与益气活血法均能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均能对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影响,且益气活血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黏、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医组服用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股肌康复穴位按摩,肝素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中医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肝素组(P<0.01);PLT,D-D,PT,aPTT术后1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d中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中医组和肝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组DVT1例(3.33%),肝素组DVT1例(3.33%),对照组DVT6例(20.0%),中医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辅助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静脉血流速度及患肢周径变化情况,统计2组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和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PT、APTT、FIB及患肢周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加快血流速度,减少伤口分泌物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评价。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参附注射液50 m L治疗组及参附注射液100 m L治疗组,各40例。检测两组自术前3 d开始至术后4 d的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的水平,并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共计7 d。结果术前3 d各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Fbg及D-D水平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术后当天各组Fbg与术前3 d比较均降低(P0.01),PT延长(P0.05)。各组术后当天D-D水平较术前3 d均显著提高(P0.01)。随着时间推移,各组术后第4日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当天显著降低(P0.05),且参附注射液100 m L组降低幅度最大(P0.01)。术后第4日的Fbg与术后当天比较逐渐增加(P0.05),对照组回升最快(P0.01)。术后第5日两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DVT发病率20.00%和7.50%均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1)。结论大剂量参附注射液对于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术后8 d观察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DVT发生率为4.8%,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8 d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8 d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时凝血四项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改善(P0.05);术后第8天,治疗组P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术后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8天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凝血功能,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勇  欧阳桂林  肖涟波 《陕西中医》2013,(11):1498-1499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汤加减联合肝素抗凝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自拟舒筋活络汤加减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2组患者患侧大腿周径、血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腿及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汤加减联合肝素抗凝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患肢肿胀,有助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潘炜 《西部中医药》2014,(2):100-10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次/d。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方,水煎分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33%,对照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D-dimer的差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将134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局部双柏散热奄包外敷,对照组术后仅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天APTT、PT、D-dimer、血小板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血小板术后第12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为2.99%,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49%。结论:对于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口服联合空气压力波,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时的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变化及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周、2周时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田可为  陈柯  范克杰  马文龙 《新中医》2020,52(18):92-9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 例与对照组38 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治疗组在术后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2 周后,检测2 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水平并根据是否有DVT 形成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小板计数(BPC)、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 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BPC、PT、FIB、APTT 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 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Harris 评分上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益气活血通络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降低DVT 的形成,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抗血栓治疗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术后予常规抗血栓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7、14 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术后2周DVT发生率,比较2组术后输血量、48 h引流量及术后3 d大腿、小腿周径,术后3、7、14 d血栓溶解疗效,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前和术后3、7、14 d凝血指标及血浆D-D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PT、APTT明显延长,FIB、TT、D-D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术后7、14 d凝血指标及术后3、7、14 d血浆D-D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7、14 d凝血指标和D-D水平与本组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14 d PT、APTT长于对照组(P0.05),FIB、TT、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治疗组PT、FIB、TT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输血量及术前大腿、小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48 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 d大腿、小腿周径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3、7、14 d血栓溶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7.77%、88.89%、94.44%,对照组分别为55.17%、65.52%、68.96%,治疗组术后第7、14 d血栓溶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36%,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抗血栓治疗能显著降低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祛瘀汤干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周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静脉血流速度,术后21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 d治疗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检测两组患者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变化情况,治疗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两组血栓形成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TT、PT、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效果与低分子肝素钠相当,而且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对改善其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巫小平  廖浩  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66-226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辨治对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D-二聚体、血流流变学、血脂、凝血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表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加减可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周玉  赫军  余蓓  郑岚  陈惠飞 《新中医》2019,51(16):261-26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康复护理治疗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髋骨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行髋骨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通络汤。结果: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BP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大、小腿周径差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大、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护理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防治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160例医院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论两组术前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均进行戒酒、戒烟、控制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片,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祛瘀生新汤治疗,每日1剂。术后14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1 d及术后14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分别为(1.32±0.16)mPa/s、(36.34±3.53)%、(25.34±2.76)%及(2.91±0.28)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D-D、FIB、APTT及TT等凝血指标,CRP、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可较好的防止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