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曲后居”,《内经》、《难经》各有一处,用来形容心(夏)死脉的形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难经·十五难》:“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病,但钩无胃曰死,夏以胃气为本。”古今注家多依常训,未尽得经旨,故陈管见于此,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3.
考“类集方广义”本方条下有如下之记载:“因于肝胆气郁而来之狂症、胸腹动甚,见人则惊惧,兀坐独语,书夜不寐、或多猜疑之心,或欲寻死、难安于床者,本方可治”又曰、“癎症、时时塞热交作,郁郁悲惨,多梦少寐,或怕接触生人,或屏居暗室,久则殆如劳瘵者,本方亦可治”本例因与上项记载症候相同,乃以本方去铅丹加大黄,患者服药二剂后,腹中不动而心尖搏动则非常明显,此即汉方医学之“虚里动甚”“其动也应衣”(按“虚里”部位在心尖搏动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 福州人病目,两睑间赤湿流泪,或痛或痒,昼不能视物,夜鼻可近灯光,兀兀痴坐。其友赵谦子(?)语之曰:“是为烂缘血风。我有一药正治此,名曰二百味花草膏”。病者惊曰:“用药品如是,世上方书所未有,岂易遽办?君直相戏尔。”赵曰:“我适见有药,当以与君。”明日携一钱匕至,坚凝成膏,使以匙抄小许入口。一日泪止,二日肿消,三日痛定,豁然而愈。乃往谒赵致谢,且扣其名物。笑曰:“只有羯羊胆,去其中脂,而满填好蜜拌均,蒸之候乾,即入瓶研细为膏。以蜂采百花,羊食百草,故隐其名,以眩人云。”  相似文献   

5.
一、析“当”《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句中的“当”许多人解为“应当”,如《医古文易览》便持这种见解。我以为解“当”为“将”,更为准确。因为这句话是长桑君拿药给扁鹊时说的,而其时扁鹊尚未服此药,“当知物矣”,只是预测未来服药的效验而言的。用“将然”的语义更符合实际。“当”解作“将”,古籍常见。例如:“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史记·魏公子伤》《经传释词》曰:“当,将也。”又如《吴越春秋·句践外传》“越将  相似文献   

6.
贾延利 《中医研究》2007,20(11):20-21
《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它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全书用问答形式,辑为八十一难。但《难经》写作年代久远,文词古奥,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1居《十五难》;“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该句也出现在《素问》中,《素问·平人气象论》:“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句中“前曲后居”的“居”字,各家解释不一。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注:“居,不动也。”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相似文献   

7.
侯春光  杨涛 《光明中医》2010,25(11):2094-2094
<正>《灵枢·厥病》篇谓:"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者,胃心痛也。"这是对心胃同病的最早描述。心居胸中,胃居膈下,两者以横膈相邻,经脉络属,关系密切,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指出虚里之搏动,  相似文献   

8.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七条原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以下简称第十七条)历代注家对本条解释主要为以下二种: 一、认为是指脏腑相合,在治疗时,应当脏病治腑。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以下简称“补正”)注释本条曰,“‘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脏者,当随其所合脏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从之。二、认为是指有形与无形之邪相合,在治疗时,应当审因论治。如《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注释本条  相似文献   

9.
赏苔的意趣     
文乐 《养生月刊》2006,27(3):266-266
只听说有赏花、赏月的,谁会去赏苔呢?是的,我就喜欢赏苔。在那些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有我钟情的绿苔。学生时代读《陋室铭》,我就十分神往那种纯朴淡雅的意境,其中有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于是,绿苔的影子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实在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但它毕竟也是生命,有它执著的青春。后来,我吟会了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咏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在此时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上了教师的我,爱上这个普通的职业,并且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每当我穿过闹市中的老桥或古巷,每当我在山林徜徉或在幽径漫步,凡是有绿…  相似文献   

10.
“坐”字在《伤寒论》中凡五见,各家注解不一,笔者体会,有如下数种:(一)作动词,用坐字本意,《说文》“坐,行止也。”“坐”作行止解,与站立相对。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论语·先进》“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皆用此意。《伤寒论·平脉法》中说:“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对此二个“坐”字,各家都以动词作解,并无疑意。如成无已、张隐庵,章虚谷等皆持  相似文献   

11.
“心开窍于耳”,指耳窍为心所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此说今已少人问津,尽管有很多人不自觉地运用其理实践于临床,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鲜有云“心开窍于耳”者。《内经》中关于耳窍所主之脏记载有二,即心与肾。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金匮真言论》则认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王冰在心“开窍于耳”下注说:“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张介宾有“舌本  相似文献   

12.
扇,为身外之物,我却一直喜欢它,甚至把它当成我的首饰一样看待,这大概是因为我爱读文学作品的缘故。曾经,我被电影《桃花扇》中侯朝宗爱慕李香君,将情诗题于扇卜,赠于她作为定情物的情节而感动。也为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手持鹅毛扇,用计千千万的大将风度所倾倒。北宋晏几道在《鹧鸪天》的词中写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藏扇赏扇,个中的文化趣味是不在言中的。  相似文献   

13.
胸痹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据现代中医之研究,当属现代医学之心肺病变、胸膈病变等,尤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似.然后世诸多文献,尤唐宋以后.因胸痹有“心痛”、“心胃病”、九种心痛”等称谓,则常与脾胃病胃脘痛混淆.此不敢日沉冤千古.但不辨明个中奥秘实难真正继承发扬中医经验之精华.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复习.探寻幽微于后:1 内经纲目、仲景正名《(?)间·脏器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进一步描述了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契,如以后触及其心.伛楼者肾心痛也痛也;……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者,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相似文献   

14.
“至数”即至极2数,亦天地自然之数。《素问·三部九峰论》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因为一为万数之始,九为单数之极。超过九,只是零的增加。古人认为,天地虽大,万物虽多,都离不开数,而数又无不是从一开始,至九回复。《黄帝内经》中有很多章节都用了九数作为理论推演。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兹浅述如下:l太一巡九宫《灵枢·九宫八风》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后天留四十六日.明目居仓门四十六日.明目居阴洛四十五日,明目居上天四十六日.明目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  相似文献   

15.
口苦是临床中常见症状,多见于大邱为患和胆热之症。阳陵来治疗口挂症在响经》中早有记载。如《东问·专病论篇》:“有病日苦,取阳陵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u眼病畜,姜太息.日苦,呕宿汁,心不淡淡……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我校谢国荣教授常取此穴治疗日苦症获奇  相似文献   

16.
听雨 《中医药文化》2001,18(2):48-48
泛览新世纪改版后的《医古文知识》,不禁给人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新感觉。 如新开辟的“神农本草”栏目(封三),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原文及其原植物、中药饮片的彩色照片一起刊登了出来,我为《医古文知识》这一溯源之举,为他们将更好地办好这件有助于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发扬的大好事而作击节赏。 仅以该栏目首期刊登的“麻黄”来说,在多年来的中药学教材及《中华本草》等重要工具书里,对其功能与主治的表述,基本上都只是强调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三大功能,主治“风寒表实证”、“风寒咳…  相似文献   

17.
1.昔邪看奇迹,□□咏同心。(温飞卿《洞户二十二韵》)2.院院烧灯如白昼,□□火底坐吹(竹坐)。(王建《宫词》)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为治太阳表证误下所致脾胃损伤、客气上逆的心下痞证之方。其方证中“下利”一症当具备。最近,我用此方治疗胃虚便秘之证,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举两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厥 ,其义有二 :其一 ,厥者 ,抵阻也。《山海经·北海外经》云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 ,引申于疾病则为心之络脉、毛脉、经络发生抵阻不通 ,“心之隧道被脂膏瘀窄而气不宣畅”(《王氏 (燕昌 )医存·卷九》语 )。其二 ,厥者 ,逆也。五脏气血发生逆变 ,变则损心 ,而成本病。厥心痛之名 ,首见于《灵枢·厥病》云 :“厥心痛 ,与背相控 ,善瘛 ,如从后触其心 ,…厥心痛 ,腹胀胸满 ,心尤痛甚 ,…厥心痛 ,痛如锥刺其心 ,…色苍苍如死状 ,…卧若徒居 ,心痛间 ,动作痛益甚。”1 临床病象突然膻中或左侧胸闷而疼痛 ,其痛有隐痛、胀痛、刺痛、绞痛 ,持续…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病多因七情所伤,气血不足所致。如《金匮玉函经》血痹虚劳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说明虚劳病人,阴气不足,营血日亏,虚阳上浮,心神不宁,阳不得入于阴,故不得眠。《内径》云:“怵惕思虑则伤神”,心主神明,心失所养,神无所附,导致欲眠不眠,多梦善惊。《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据此节经文,我认为是外邪不解,日久不愈,出现少阴经症,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