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05年4月20日-7月15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最小4岁,最大40岁,5—10岁病例占80%;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2日至11月21日,灵山县三海镇一农村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51例,发病率为77.04%(151/196).经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学校教学秩序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暴发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 选择一起具有互相传染流行的多数人感染的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28例,男女性别比为1.4:1,罹患率为11.92%,疫情持续时间为84天,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应预防为主,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08年10月20日~11月25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最小4岁,最大21岁,5~10岁病例占82.54%;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病例共计142例,罹患率为11.18%;1月5日达到第一次流行高峰,1月21日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发病最多的班级为5(2)班,发病数25例,占全部发病的17.61%;发病年龄集中在7—12岁年龄段,以10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30.28%;70.42%的病例没有接种史,所有病例均有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腮腺肿痛(100%)。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搞好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是控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我市遂川县新江乡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被及时调查处理和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大多较轻微,但由于其可并发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卵巢炎、肾炎和糖尿病等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子代生育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危害,故对其预防控制工作也不可轻视。2006年4月7~14日,我县某中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此次疫情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7日上午9点30分接到丁堰镇卫生所报告,丁堰镇丁堰小学发生数十例腮腺炎病例,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丁堰小学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三间分布、流行曲线、潜伏期等分析为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0月18日市疾控中心向市卫生局进行了报告,市卫生局随即向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市政府、市卫生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建立了统一指挥领导组,迅速落实了相关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马颖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099-1101
目的分析扬州市邗江区某学校1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局部暴发,为有效防控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4例,罹患率为2.25%(34/1512)。首例病人于2009年4月30日发病,5月1—6日出现发病高峰,5月26日疫情结束。34例病例分布于10个班级,年龄在8—12岁,其中3(1)班病例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32%(11/34)。结论提高学校防病意识,加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2.
李承炎  王斌 《吉林医学》2014,(2):280-282
目的:通过描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寻找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搜索2012年9月1日以来该乡小学师生有腮腺或其他唾液腺肿胀者,以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该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发病最多的是三年级2班和四年级2班,罹患率分别为41.67%和38.71%,有聚集现象。年龄主要集中在8、9岁组(占70%),有年龄聚集现象。男∶女=1.63∶1,χ2=0.577,P=0.447,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χ2=4.37 P=0.03 P<0.05),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 95%CI 0.14~0.94)。结论:此次疫情暴发是由于首发病例发现不及时,隔离期限不彻底所引起的,密切接触以及学校空间的相对密闭是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重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永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1,(7):645-645,647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青海省预防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流腮1078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9.45/10万,发病率居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以冬春夏季节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7.90%;发病年龄以6~19岁学生为主,占当年报告病例数的67.25%;2009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40∶1.00。结论学生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防治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邓艳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7-1598
目的 了解电白县树仔镇山美村委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等进行疫情分析及实际采取隔离、预防接种等疫情应急处理方法。结果 该起腮腺炎流行以在校小学生发病为主,经综合处理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结论 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雪涛  林晶  王修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38-1638,1628
目的分析邹城市某镇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该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有关资料. 结果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合计共确诊41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全部为在校小学生,其中39例集中在一个班级.结论此起疫情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教室内卫生条件较差、空气通风不良和适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是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善教室卫生条件,加强学龄期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年遵义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遵义市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7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2例,死亡81例。按现住址报告数居前位的分别是红花岗区70例、汇川区31例、正安县30例;男性179例、女性96例;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70例、40~49岁50例;异性传播202例、同性传播43例;家政家务69例、农民68例、工人24例;术前检测80例、其他就诊者54例、检测咨询40例。结论性传播途径是遵义市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遵义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一起小学生群发性腮腺炎癔症进行调查,总结经验,为预防和处理癔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病23人,罹患率为5.96%。发病的23名学生中有21人45d前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91.30%,2名未接种疫苗的学生中有1人确诊为腮腺炎,其余学生无阳性体征。结论对小学生应该加强基础免疫,积极进行查漏补种;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对腮腺炎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基因定型和基因序列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49/10万,各年发病率在4.69/10万~43.1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高,2013年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9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地域性特征;每年发病季节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为4—7月,第二个小高峰在11月到次年1月;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74∶1,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儿童为主(占72.71%),年龄主要分布在5~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中学,发生地为农村中小学30.43%(21/69)低于城镇中小学及中等教育学校69.57%(48/69)。病原学监测发现,福建省存在F和G两种不同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流行传播。结论 2011—2020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仍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F和G两种不同基因型在福建省存在传播链,需加强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肺结核病疫情情况,为本地区的结核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结核病报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石家庄肺结核的疫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①2005-2011年共有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9 621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3314例,新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从2005年的36.17/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9.63/10万,呈不断下降趋势。②由非结防机构转诊诊断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占全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从2005年的14.43%上升到2011年的49.05%。③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男女性别构成比在2.31∶1~3.78∶1之间。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男女性别构成在2.27∶1~2.62∶1之间。④女性在15~24岁为高发病年龄组,男性在55~64岁为高发病年龄组;⑤就职业分布来看,以患者绝对数计,新发活动性肺结核职业分布前3位分别为农民、学生、工人。结论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达到以点带面、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效果,减少本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畹町经济开发区传染病疫情,为制订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36例,发病率256.12/10万,无死亡病例。结论传染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要针对疫情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