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胃出血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者出现门脉高压时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但近年来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普及,发现部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消化性溃疡甚至消化道肿瘤所致。PHG是指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并发胃出血,表现为黑便和呕血,若不及早抢救治疗,也可并发大出血,引起休克,诱发肝昏迷,加重腹水,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胰腺疾病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呕血与黑便。其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但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也并不少见,我院2002~2007年共诊治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现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胃镜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各47例,依次施行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  相似文献   

5.
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诊,首次出血死亡率可达 50%~70%[1]。我科自 1996年 3月~1999年 3月使用善得定对43例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43例,均为我科1996年3月~1999年3月收住的确诊为肝硬化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男34例,女9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隐匿性肝硬化3例。2例既往有脾切除术史,所…  相似文献   

6.
善宁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大,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观察善宁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选择82例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善宁与垂体后叶素进行疗效对照,为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常见五大出血原因之一。由于其出血量较大,来势比较凶猛,对病人生命威协甚大。计有关资料统计,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约1/3,1/2的病例就可能因此死亡[1]。对其治疗一向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十分重视。从外科手术角度来看,一般作分流术,断流术,或同时作分流加断流术。从手术时机来分,有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我院自1985~1994年10月,对15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作了急诊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54岁。…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患者,除2例酒精性肝硬化外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9.5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者49例,仅便血者15例。失血程度大量出血28例,中等量出血者26例,少量出血10例。1.2内镜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轻度6例,中度18例,重度40例。出血原因:静脉曲张破裂25例(食管一胃底结合部16例,胃底5例,食管4例),粘膜糜烂出血2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例的临床报告。结果通过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58例,其中有15例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溃疡3例,通过内镜诊治综合治疗,有效率88.52%。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是主要诱因,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减少静脉曲张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出血主要来自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亦可因急性胃粘膜糜烂而引起广泛性渗血所致,肝硬化患者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出血主要来自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亦可因急性胃粘膜糜烂而引起广泛性渗血所致,肝硬化患者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可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证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救治,并非单纯依赖药物或手术治疗所能奏效的,必须经过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所治疗的4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围手术期的处理和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对52例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72 h以内)病死率达5%,择期手术病死率3%,止血率96%,9例出现并发症,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消失35例,明显好转9例,好转5例。随访49例5 a内复发出血率16%,5 a存活率7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的患者采用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其并发症少,止血率高,近期效果好,且择期手术的危险性远远低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 ,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不断增加 ,并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就 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资料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均为经临床、实验室、 B超或 CT检查确诊 ,并以呕血和 /或黑便为主诉而行急诊胃镜检查 ,其中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 56岁 ,病程 1.5~ 14年 ,平均 10 .2年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 2 4~ 4 8h内行胃镜检查 ,确定出血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采用 级分类法[1] 。2 结  果内镜所见 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笔者自1990~1996年7年间采用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大网膜包肺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例,操作容易,断流彻底,止血效果确切,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术前均有2次以上的出血史,钡餐检查均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轻度3例,中度15例,重度6例),所有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按。hila分类:A级4例,B级16例,C级4例。中…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由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因子缺乏、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或肝源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或肝硬化病情危重时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及DLC等引起,其中约50%是由于食道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感染疾病科住院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8例,经采取积极有效用的急救措施和精心护理及饮食指导,有效的控制了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硬化并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组18例及垂体后叶素对照组18例,分别比较止血起效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在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对肝硬化并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垂体后叶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管的出血。常见出血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非甾体抗炎药损害胃肠黏膜、肿瘤、血管畸形、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据一项5000余项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调查分析,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74.6%,其中溃疡病占48.7%。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底静脉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可达40%以上,常会发生失血性休克、诱发肝昏迷而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很多,而临床止血效果不仅取决于正常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1999-2000年我院收治的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探讨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方法治疗。结果:50例中出血停止3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8例;死亡4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临床上应首选能降低门静脉压的生长抑素和生长抑素衍生物进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治疗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绝大多数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急,出血量多,除药物治疗止血外,三腔二囊管压迫是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方便,安全的治疗措施。我科应用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9例,均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