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海晨  李侠  郭燕 《中外医疗》2009,28(36):166-16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1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并与3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组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膜抗原CD63、CD62P的表达明显升高,UA、AMI患者CD63、CD62P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以探讨血小板在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并发的心血管损伤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39例心血管病、12例糖尿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CD61的表达。结果 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的CD62P,CD63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的CD41,CD61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均增高,因此检测活化血小板的特异膜糖蛋白在这些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FCM检测58例老年高血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以探讨血小板活化在老年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益  刘逸菲 《医学文选》2001,20(5):614-6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利用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28例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患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的原因,并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老年肾脏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老年肾脏病患者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80例老年肾脏病患者及30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和CD61的表达。结果:高血压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和高尿酸血症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尿毒症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CD41和CD6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均增强,而尿毒症期血小板活化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及急性肺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比较与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48例急性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53(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6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41)血小板表面的表达并与2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D61与CD41、CD62P、CD63呈正相关,CD62P和CD63呈正相关。CD62P、CD63的表达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与急性肺炎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D62P、CD63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均有升高。提示COPD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8例住院uA患者外周血中CD62P、PAC-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同期以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UA组的CD62P、PAC-1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UA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PAC-1、CD62P可作为冠心病发生急性事件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鸿君 《四川医学》2007,28(8):842-843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为(47.26±19.68),(52.14±16.8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CD63的表达量(4.51±3.16),(6.73±2.67),(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 ,以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 3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 6 2P ,CD 6 3,CD 4 1,CD 6 1的表达。结果 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6 2P ,CD 6 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同时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4 1,CD 6 1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强 ,因此检测血小板活化分子的特异膜糖蛋白在老年糖尿病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结果 脑梗死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发病3d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高于发病14d以上者(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说明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是防治脑梗死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成益  刘逸菲 《微创医学》2001,20(5):614-6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利用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28例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患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的原因,并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以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11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3、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D)进行了检测。结果患者组3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用FCM作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手段,结果准确,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反映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质膜上活化抗原的变化,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AIS)与血浆活化血小板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TOAST分型标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infarction,LAA)患者血浆中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CD62P、CD63、CD41的表达,并与30例无症状性颈部大动脉硬化(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结果LAA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4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在LAA组和ACS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血小板CD41的表达LAA组显著高于ACS组(P〈0.001);A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血小板CD41表达的上调还可能是预测AIS发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患者体内静态血小板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62p、CD63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免洗免疫直标法,用血小板CD41a、CD62p、CD63荧光单抗分别标记20例正常人、15例正常孕妇及16例先兆子痫产妇静息态与ADP活化后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其表达量。结果 先兆子病产妇组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量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增高,CD41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态间及活化态间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a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先兆子病产妇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探讨先兆子痫孕妇体内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CD41a、CD62p、CD63等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洗的全血免疫直标法,将血小板CD41a、CD62p、CD63荧光单抗分别标记25例正常人与20例正常孕妇及22例先兆子痫孕妇静息态及ADP活化后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其表达量。结果正常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态间及活化态间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a表达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先兆子痫孕妇组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量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增高,CD41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先兆子痫产妇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2例KD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儿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BPC值. 结果 KD患儿全血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及BPC值较正常对照儿明显增高;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增高更加显著,其中以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最具有统计学意义;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5 d]和阿斯匹林治疗后能明显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儿. 结论 血小板活化过程参与了川崎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大剂量丙球和阿斯匹林治疗能抑制KD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的高表达,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因此在川崎病病程中动态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和BPC值,对KD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检测CD62p阳性表达率,对预测心脏和冠脉异常是否发生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术测定先兆子痫产妇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体内静态血小板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62p、CD63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免洗免疫直标法,用血小板CD41a、CD62p、CD63荧光单抗分别标记20例正常人、15例正常孕妇及16例先兆子痫产妇静息态与ADP活化后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其表达量。结果先兆子痫产妇组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量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增高,CD41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态间及活化态间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a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先兆子痫产妇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分析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表达,研究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 FCM 三色荧光标记即 PAC-1-FITC、CD 62P-PE、CD 61-PerCP 检测本院神经内科、急诊科72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对照者活化血小板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 PAC-1表达为5.80±5.20%、 CD 62P 的表达为8.07±3.85%。正常对照组血小板 PAC-1表达为1.13±0.74%、CD 62P 的表达为0.23±0.15%。脑梗死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 PAC-1、CD 62P 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FCM 检测活化血小板特异性高,结果真实可靠,为判断脑梗死及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血栓性疾病,其发病的机理与恶性肿瘤组织对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血小板活化时其原在胞浆内的颗粒膜蛋白CD62p(α颗粒膜蛋白,P-140)、CD63(溶酶体膜蛋白)在血小板质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1,2〕。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观察了一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已确诊的肺癌患者51例(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9岁。正常对照为健康体检合格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7岁。1.2 试剂及仪器:藻红蛋白(PE)荧光素标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Ⅰ及CD62P阳性率的变化,并且与健康者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Ⅰ及CD62P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治疗2周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Ⅰ及CD62P的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FCM可以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