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度混合痔后的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2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意愿予以PPH(n=60)或MMH(n=52)治疗。术后6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直肠肛门测压,测压指标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情况、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术后肛管高压带长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时,PPH组患者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88.3%(53/60)比61.5%(32/52)〕、肛管静息压〔(56.42±2.25)mm Hg比(46.31±2.58)mm Hg〕及肛管高压带长度〔(3.35±0.12)cm比(2.29±0.23)cm〕均高于MMH组(P0.05),但PPH组和MMH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5.51±1.26)mm Hg比(5.39±1.85)mm Hg〕和肛管最大收缩压〔(156.64±9.78)mm Hg比(155.32±8.53)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和MMH均为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但PPH在肛门生理功能保护方面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PPH1组34例、PPH2组36例、剥扎组42例,PPH1组采用单纯PPH术,PPH2组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剥扎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及术后排便疼痛指数、出血、伤口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肛门控便能力、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肛肠测压仪检测手术前后3组患者肛管动力学变化指标;随访0.5。1年并记录痔复发或发生血栓外痔情况。结果PPHl组术后24h疼痛指数低于另外2组(P〈0.05):3组患者在出血、肛门坠胀、肛门控便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便疼痛、伤口水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PPHl组和PPH2组优于剥扎组(P〈0.05):在术后尿潴留、费用方面剥扎组处于优势(P〈0.05)。手术前后剥扎组肛管静息压变化值小于另外2组(P〈0.05),手术前后3组患者直肠感觉阈和直肠耐受量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至1年,PPH1组无复发患者,有3例发生血栓外痔;PPH2组无复发患者;剥扎组复发2例,发生血栓外痔1例。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是治疗混合痔的安全有效术式,适合外痔严重的混合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的评价。方法:采用连续、匀速牵拉的直肠肛门测压方法研究正常组及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优良组与术后不良组儿童的测压结果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无肛术后患儿直肠肛管静息压(21.3±3.4)mmHg低于正常组(66.7±24.0)mmHg;肛门最大收缩压力患儿组(22.4±3.3)mmHg低于正常组(129.0±18.8)mmHg;高压带长度患儿组(12.3±4.6)mm短于正常儿组(23.6±4.6)mm;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ectal and inhib—itory reflex,RAIR)不良组出现的比例与正常组和优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容量阈值患儿组与正常儿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直肠肛门测压法能客观评价无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PPH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疗效及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AIIH)的临床疗效及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PH手术治疗病例78例,分为嵌顿痔组和混合痔组,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两组疗效及控便机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嵌顿痔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直肠测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嵌顿痔是痔病理发展的严重阶段,PPH手术适用急性嵌顿混合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患者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临床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连续收治的260例Ⅲ或Ⅳ度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肛门镜检查发现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改良组,132例);其余患者采用常规PPH (常规组,1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疼痛持续时间[(1.3±0.5) d比(4.8±0.7) d]、应用镇痛药频率[(1.1±0.3)次比(5.9±0.6)次]及住院时间[(5.2±0.8) d比(5.8±0.5) d]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0比7.8%)、肛门坠胀感(0.8%比14.1%)及迟发性出血(0比7.8%)的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于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PPH,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TST)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Ⅲ期-Ⅳ期混合痔及内痔患者实施TST手术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60例进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ST方法较PPH有更少的术中出血(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PS)显示TST组和PPH组分别为1~3分和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P>0.05),达到手术的疗效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没有肛门狭窄及肛门直肠吻合口感染或肛周脓肿发生,未见痔核脱垂及其它病理征候。结论 TST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与PPH相当,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低并发症,但有更少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徒手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徒手PPH术组)106例、乙组(痔单纯切除术组)9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甲组的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的次数、恢复工作时间、肛管直肠狭窄及痔的复发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乙组优于甲组(P〈0.05);手术前后甲组的肛管静息压变化值大于乙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直肠感觉阈和直肠耐受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PPH术治疗重度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费用比吻合器的PPH术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双PPH治疗重度混合痔时应用挂线术防止肛门狭窄的疗效,将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1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双PPH治疗时应用挂线术防止肛门狭窄,对照A组(双PPH加纵切横缝吻合口松解术)、对照B组(单纯双PPH治疗)均未应用挂线术,然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OVS54%、75%,P〈0.01)。结果表明,双PPH同时应用挂线术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疗效显著,避免了肛门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13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9例,行PPH+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61例,行常规开放痔切除术。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7d的直肠静息压、直肠肛管反射抑制阈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0%)明显小于对照组(1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5,P<0.05)。结论 采用PPH、闭合性痔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感更小,肛肠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PPH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分析,评估该术式的远期疗效。选择Ⅲ,Ⅳ度内痔(以脱出为主的环状痔)患者30例行PPH。分别于术前1日及术后3个月对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PH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最大顺应性较术前降低(P〈0.05).其中肛管最大静息压降低尤为显著(P〈O.01)。结果表明,PPH的远期疗效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4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ST治疗组258例,PPH治疗组284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ST组手术时间[(20.6±4.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2.9±0.5)d]明显短于PPH组[(26.4±6.3)min和(3.5±0.7)d](均P〈0.05)。TST组和PPH组治愈率分别为96.5%(249/258)和95.4%(271/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TST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量、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的评分值均明显低于PPH组(P〈0.01)。术后TST组无肛门狭窄发生,而PPH组有5例(1.8%)出现肛门狭窄(P〈0.01)。结论TST与PPH治疗重度内痔临床疗效均满意.但行TST的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和评价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120例Ⅲ度混合痔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痔上黏膜环切术组(PPH组)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TST组),每组60例,前瞻性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牵拉不适感、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术后肛周水肿、术后肛门狭窄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肛门直肠测压以客观评估肛门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TST组相比,PPH组术中牵拉及不适感明显,术后疼痛轻,术后肛周水肿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肛门直肠测压示:PPH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更小。结论 在Ⅲ度混合痔的治疗上,痔上黏膜环切术效果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更能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但要考虑到术中牵拉不适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内痔或以内痔脱垂为主的混合痔(内痔Ⅲ,Ⅳ期)的临床价值,对156例环状内痔或以内痔脱垂为主的混合痔(内痔Ⅲ,Ⅳ期)骶麻下行PPH,分析环状内痔或以内特脱垂为主的混合痔(内痔Ⅲ,Ⅳ期)经PPH治疗的资料。结果冠示,156例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痔核明显回缩;手术时间12~28min,平均20min;48例(30.8%)术后冈肛门疼痫需用镇痛剂,108例(69.3%)术后无疼痛;术后住院天数3~5d,平均4d。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内痔或以内痔脱垂为主的混合痔(内博Ⅲ,Ⅳ期),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剪口结扎结合PPH术治疗混合痔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剪口结扎结合PPH组、剪口结扎组及PPH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剪口结扎结合PPH、剪口结扎、PPH治疗。观察术后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术后大出血、急性尿潴留以及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情况,直肠肛管测压对肛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直肠阴道瘘和直肠尿道瘘,剪口结扎结合PPH组在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和术后大出血方面均明显低于剪口结扎组(P〈0.01),在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方面低于PPH组(P〈0.05),直肠肛管测压均优于剪口结扎组(P〈0.01)和PPH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术式治疗混合痔能很好地保护肛垫组织,保持肛管正常的解剖结构,不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Milligan—Morgan(MM)术治疗重度内痔对肛门功能的远期影响,回顾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96例重度内痔患者资料,其中42例采用PPH治疗(PPH组),54例采用MM术治疗(M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结果显示,PPH组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患者少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年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术后3年存在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多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PPH治疗重度内痔对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和评价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95例混合痔患者分为A组(101例)和B组(94例),分别采用外痔切剥辅助PPH和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在术后1d、术后3d、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对便血、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不适、肛缘肿物突出、肛门潮湿、肛门瘙痒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1周便血、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不适、肛缘肿物突出、肛门潮湿和肛门瘙痒情况均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肛缘肿物突出A组明显少于B组(P〈O.05)。结果表明,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具有对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且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向量测压技术评估先天性无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 利用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系统对40例先天性无肛术后随访患儿进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 根据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将疗效分为优、良和劣组。无肛术后优、良及劣组静息状态肛管内最大压力值分别为(85±44)mmHg、(71±38)mmHg及(42±28)mmHg,与对照组的(161±64)mm Hg相比较明显降低(P<0 01);向量容积则为(241±51)cm·(cmHg)2、(120±70)cm·(cmHg)2 及(89±27)cm·(cm Hg)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4±326)cm·(cm Hg)2 (P<0 01)。缩肛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增加,并且劣组肛管内最大压力值、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显著低于优组和良组。结论 无肛术后肛管内最大压力值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差的患儿有明显的压力分布不对称。向量测压是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和复发率的影响。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PPH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观察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 VAS评分、术后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H术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肛肠功能和手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用Ligasure血管闭合技术(LT)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Ⅲ度痔患者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PPH组(44例)和LT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疗效及出血、疼痛及费用。结果(1)手术时间:LT组为(12.0±4.1)min;PPH组为(19.0±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术后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PPH组和LT组分别为3.1(2.6)和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费用:LT组为(4838±301)元,PPH组为(7796±49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PPH组术后出血(超过50ml)4例,复发1例;LT组无术后出血(1次量〉50ml)和复发。(5)满意度调查:术后6个月时,患者对手术疼痛、排便和总体满意度进行自我评分,PPH组分别为95.0%、100%和100%,LT组则分别为87.2%、97.4%和9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和PPH都是治疗痔的有效方法。LT与PPH比较,具有术中及术后几乎不出血、手术时间更短和费用更低的优点。但术后疼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于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探讨两种术式治疗慢性肛裂埘肛门功能的影响。将120例肛裂患者分别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试验组60例)和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60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和肛管静息压(ARP)等指标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肛管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明显的并发症;试验组ARP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ALCT、RRP和AM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裂手术后可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但肛门自制功能基本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