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引言为探讨PTEN和cyclin E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PTEN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997~2003年存档标本,其中子宫内膜增生20例,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10例,子宫内膜癌50例,45例为子宫内膜样癌,5例为浆液性癌,另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材料为对照组。1.2免疫组化染色PTEN为多克隆抗体,cyclinE为单克隆抗体,染色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1.3结果判断及统计学处理PTEN以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且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标记。cyc-lin E则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且阳性细胞数>5%为阳性标记。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2结果2.1PTEN和cyclin 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阳性率为100%,从内膜增生组———非典型增生组———内膜样癌组,PTEN的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但非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cyclin E蛋白在正常宫内膜组中均为阴性,从内膜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和Cycli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CyclinA蛋白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11/20)、45.45%(25/55),与全部为阳性表达的正常内膜及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的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CyclinA在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9/20)、67.27%(37/55),显著高于全部阴性表达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10.00%,3/30)(P〈0.05)。两者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30,r=-0.5556;P〈0.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复发有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和CyclinA的过度表达涉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7KIP2、cyclin E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组织中p57KIP2、cyclin E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p57KIP2蛋白在EIN中阳性表达最高,在增生性病变中表达最低,在正常内膜组织中表达稍高于EA,但仅在EIN与在增生性病变中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最低,在增生性病变、EIN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在EA中表达最高(P≤0.05,P<0.01)。在EA组织中,p57KIP2、cyclin E蛋白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分期有关(P≤0.05,P<0.01),cyclin E蛋白的表达还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两者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57KIP2与cyclin E之间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1)。
结论
p57KIP2、cyclin E均参与了EA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p57KIP2、cyclin 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对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TEN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增生期子宫内膜100%表达率相比,PTEN蛋白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66.7%和53.1%。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升高、病理分级的降低及肌层浸润的加深,PTEN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失表达主要局限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占46.9%,10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则未见PTEN的失表达,PTEN失表达在这两组肿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蛋白过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占25%,在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为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TEN的缺失和P53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子宫内膜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内膜中hMSH6和p56的表达,探讨hMSH6和p5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08-01-2013-03-01刮宫及手术切除的6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中p53和hMSH6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SH6蛋白表达率为27.6% (18/65),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75.0%(15/20),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73.3%(11/1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55.3%(36/6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3%(2/15),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5.0%(1/20),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MSH6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2;x2=10.99,P=0.004),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6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01.结论 hMSH6基因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xl 和Bcl-xs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 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及Bcl-xs 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 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F=5.33,P=0.02);Bcl-xs mRNA 及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与Bcl-xs 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Bcl-xl 及Bcl-xs 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比例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AC)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COX-2与PTEN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EAC中的表达。结果 COX-2的阳性表达率自正常内膜至非典型增生及EAC呈阶梯性升高(13.33 %、50.00 %、64.58 %)(P<0.05)。EAC中,COX-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级(G1、G2、G3分别为4/9、64.29 %、81.82 %)、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分别为75.00 %、57.14 %)、手术-病理分期(早期、晚期分别为56.41 %、9/9)、淋巴转移(有、无分别为9/9 、56.41 %)相关(P = 0.007,P = 0.009,P = 0.001,P = 0.001)。预后好的EAC中,COX-2与 PTEN之间存在负相关(rs = -0.400,P<0.05)。结论 COX-2与EAC的浸润转移相关;预后好的EAC中,PTEN可能参与COX-2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腺癌C-erbB-2 COX-2过度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erbR-2、COX-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20倒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3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1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43例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2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C-erbB-2、COX-2的表达。结果:C-erbB-2和COX-2在各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单纯性增生组为4.5%,和9.1%,复杂性增生组为4.8%和14.3%,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30.0%和25.0%,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60.9%和52.4%,腺癌组为92.0%和91.7%;C-erbB-2、COX-2在各实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C-erbB-2与COX-2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erbB-2、COX-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涛  王平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5):477-47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等3组标本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率分别为15.0%(3/20)、50.0%(10/20)、77.8%(35/45),由正常子宫内膜至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过程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COX-2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高分化内膜癌COX-2阳性表达率(89.3%)高于中低分化内膜癌(58.8%),P〈0.05。结论 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OX-2表达上调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27、MCM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27、MCM7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内膜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27和MCM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7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非典型性增生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M7阳性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和非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p27与MCM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06,P<0.02),p27蛋白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MCM7蛋白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p27低表达和MCM7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关(P<0.05)。结论 p27蛋白的表达缺失和MCM7的高表达可能涉及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阳性率分别为56.7%、42.5%、5%和53.3%、62.5%、90%。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ERα呈负相关(r=-0.279,P=0.008)。结论:Twist高表达、ERα低表达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rsican和VEGF的表达。结果:Versica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8.0%、57.5%和5.0%;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6.0%、55.0%和10.0%。Versican和VEGF分别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肿瘤分级、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间质中富于Versican和VEGF,其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增殖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和maspin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典型子宫内膜增生、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阳性率分别为10%、37.5%和52.5%,12.5%、42.5%和43.8%。Twist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与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maspin没有显著相关(r=0.322,P=0.056)。结论: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和maspin蛋白表达不同,表明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P27kip1和cyclin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2 7kip1、cyclinE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kip1和cyclinE在 4 0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 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 7kip1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90 %、70 %、6 2 .5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E表达阳性率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 (P <0 .0 5 )。P2 7kip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有关 (P <0 .0 5 )。P2 7kip1与cyclinE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P2 7kip1、cyclinE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P2 7kip1还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 ,并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激素依赖的cyclinG1与孕激素受体亚型PRA和PR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cyclinG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低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cyclinG1与PRA、PRB蛋白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数,以5%作为判断标本阳性表达的标准,同时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灰度值反映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腺癌中PRA、PRB和cyelinG1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同时分析cyclinG1表达与PRA、PRB的相关性。结果:48例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PRA阳性表达分别为88.2%(15/17)、79.0%(15/19)、66.7%(8/12),PR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联性(P〉0.05);PRB阳性表达分别为47.1%(8/17)、15.8%(3/19)、8.3%(1/12),cycl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35.3%(6/17)、10.5%(2/19)、0%(0/12),PRB和cyclin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cyclinG1表达与PRB表达有关联性(P〈0.05),与PRA的表达无关联性。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PRB和cyelinG1的表达具有关联性,都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子宫内膜腺癌中PRB低表达可能是导致cyclinG1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抗原( PCNA)和pRb2/p130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CNA和pRb2/p130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殖症和7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差异显著( P=0.043;P=0.020),pRb2/p130的表达分别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差异显著( P﹤0.05);子宫内膜癌中,PCNA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差异显著(P﹤0.05),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P=0.045),pRb2/p130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有差异( P﹤0.05),pRb2/p130和PCNA呈负相关( r=-0.331,P=0.003)。结论:pRb2/p130和PCNA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结合在一起可能成为评估识别具有高风险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新参数。  相似文献   

18.
侯锐  姜罗  曹薇  赵福杰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08-1611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YKL-40在31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1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的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YKL-40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YKL-40血清浓度(中位数102.58 ng/ml)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位数58.20 ng/ml)和正常对照者(中位数37.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YKL-4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46),但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腹腔冲洗液或腹腔积液细胞学结果无关(P〉0.05)。②YKL-4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2%(14/3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10.0%(1/10)和正常对照者的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YKL-40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49),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YKL-40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和血清水平均呈高表达,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血清中表达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提示YKL-40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或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基质溶解素2(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探讨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10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结论:MMP-10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