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使具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患者获益,同样可使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但缺乏这类抗高血压药物对亚洲人群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最近,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Mochizuki S等的研究证实,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亚洲人群应用此类药物的相关研究数据很少。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的研究表明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isartan)可减少日本心血管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是一种高度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与受体部位结合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除降压作用外,则通过特异性阻断AngⅡ与AT1受体在这个部位的结合,最大限度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我们采用缬沙坦联合常规降压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旨在探讨缬沙坦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巧英 《浙江医学》2010,32(9):1409-1411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抗高血压疗效已获充分肯定.但目前关于缬沙坦与其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尿酸影响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近10年来人们对醛固酮(ALD)及其拮抗剂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了一些新的研究,并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因此,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病生理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年死亡率达35%-45%,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住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循证医学进展,产生了心衰最新治疗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所用代表性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B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拮抗剂等,我科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以此治疗模式为中心,辅以持续低流量吸氧,从2001年1月-2004年12月,综合治疗CHF病人4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常规用药。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从理论上说,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抑制体内各种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其临床效果应强于ACEI。但是,最近的临床试验结果并没有显示出ARB的优越性,相反,有研究报道ARB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该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否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其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浆内皮素(ET)在缬沙坦干预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终点缬沙坦干预组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总量,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浆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抑制RAS系统,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阿魏酸钠合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疗效。方法:9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或未坚持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治疗组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GFR组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ACEI或ARB、β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的金三角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明确指出可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直接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替代,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策略之一。结果经过10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这两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应用要点都已基本明确。结论 ACEI是治疗CHF的基本和首选药物,ARB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王栋印 《中原医刊》2007,34(1):88-89
缬沙坦是新一代非杂环类口服有效的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AngⅡ)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我们2004年8月-2005年8月应用该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辉 《中外医疗》2010,29(5):119-119
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结果表明国内外已有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双肽酶抑制剂、糜蛋白酶、血管紧张素1-7、中性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NEP-ACE)双重抑制剂、泰咪沙坦、缬沙坦、依普利酮等,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心血管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运动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病例,60例行缬沙坦治疗,60例为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对两组血压治疗及主要终点方面(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没有明显区别,主要终点方面对照组共发生24例事件,而缬沙坦组发生6例事件,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及利尿剂的基础上,协同舒张血管,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低度炎症反应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血管紧张素II可能起一定作用。笔者以前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的分泌较正常血压者升高。了解血管紧张素II在高血压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中的抗炎作用,探讨高血压病的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B组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代文80mg/d)治疗。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1β的浓度,2周后复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白介素-1β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缬沙坦治疗2周后,高血压病患者脂多糖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的分泌下降[(2857±643)pg/mL比(2146±508)pg/mL,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血管紧张素II可能与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激活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缬沙坦治疗能部分逆转高血压病的炎症反应,且与血压的降低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能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和延缓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进展。我院对高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做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类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它在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的干咳副作用的同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更完全。本文通过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的对照研究,来评价缬沙坦抗高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复杂的级联系统,该系统过量表达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R)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基于RAS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考虑RAS抑制剂有可能降低心肌血管重建术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然而,有关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冠脉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方面的研究数据并不一致。在多数研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并不能降低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反,ACEI甚至与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升高有关;但选择性AT1R拮抗剂能降低PCI后的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预防和控制房颤中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与心房间质结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房颤中发挥重要作用。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都存在RAS系统的激活。心功能受损愈重,RAS活性愈高,发生房颤的机率愈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各40例.缬沙坦组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对照组均未使用ARB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腹膜平衡实验(PET)、残余肾功能(RRF)、24h尿量、日超滤量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治疗后的PET、RRF、24 h尿量、日超滤量较对照组高(均P<0.05),VEGF、TGF-β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ARB可降低残余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抗腹膜硬化和保护腹膜功能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