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sFas、sFasL水平。结果:两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87.50%和20.51%、61.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减低,治疗后治疗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活立通络法治疗CAA疗效好、毒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阻抑了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2.
代喜平  李达  梁冰 《陕西中医》2006,27(11):1366-1368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制。方法:中药组30例予补肾生血方(太子参、黄芪、白术、仙灵脾、熟地黄等)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康力龙和环孢霉素A(CsA)。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70%,西药组为67%,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4、RBC-C3bRR、CDI58分子定量明显升高,T细胞亚群CD8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RBC-ICR和CD35分子定量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补肾生血方对CAA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纠正CAA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高红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3.
补肾活血通络法配合西药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25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岚云 《陕西中医》2009,30(8):972-97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配合西药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法自拟基本方(黄芪、川芎、五味子、菟丝子、丹参、三棱、赤芍、地龙、白芥子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2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血糖、血压、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活血,通络降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CAA)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IFN、TNF-α水平,观察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5,P<0.01),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后IFN-γ、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CsA对照组作用基本相似(P>0.05)。提示:补肾化瘀中药能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从而减轻造血负调控因子对骨髓的造血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活血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录  王宪华 《陕西中医》2009,30(8):995-996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活血通络汤(黄芪、天花粉、葛根、生地、乌稍蛇、威灵仙、鸡血藤、桃仁、红花、桂枝、党参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10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7%。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可改善微循环,改善感觉障碍及肌反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俊丽  张香芝 《陕西中医》2009,30(7):821-82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类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采用补肾、活血、化痰类(何首乌、黄精、益智仁、葛根、赤芍、地龙、菖蒲等)中药汤剂;对照组20例,采用肠溶阿斯匹林片和胞二磷胆碱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差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说明本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具有补肾益智,活血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徐好利 《陕西中医》2010,31(8):963-965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汤(黄芪、山药、菟丝子、枸杞子、丹参、水蛭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补肾,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张利  寇久社  张鸿  郭媛  文凯 《陕西中医》2012,33(8):1002-100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口服补肾活血方组(治疗组)和超短波加TDP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痊愈24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刘江  肖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陕西中医》2012,33(8):999-100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钾片治疗,治疗组50例使用化痰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并给予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钾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分别为66.7%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爱英  刘珍 《陕西中医》2010,31(4):397-398
目的:观察补肾扶正、活血降浊类中药内服与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扶肾方(黄芪、淫羊藿、山茱萸、丹参、半边莲、白术、大黄等)配合灌肠方(大黄、牡蛎、蒲公英、六月雪、川芎)配合西药治疗本病2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能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P<0.05),降低血肌酐(P<0.05)和血尿素氮(P<0.0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扶正,活血降浊的功效;可提高免疫力,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骏  雷显泽 《陕西中医》2005,26(8):793-794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活血通络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灯盏花素片)配合西药(激素、维生素)等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利湿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唐爱华  李双蕾  周卫惠  钟金清  赵伟 《陕西中医》2009,30(12):1604-160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蠲痹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络通痹方(黄芪、茯苓、栝楼、川牛膝、僵蚕、制半夏、地龙、葛根、丹参、水蛭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FBG、PBG、HbA1C、IGF-1、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的升高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络蠲痹的功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衣蕾  雷媛琳  吉海旺 《陕西中医》2010,31(6):698-70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祛风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2例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祛风中药(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独活、丹参、没药、乳香、乌梢蛇等)。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方面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祛风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马建生 《陕西中医》2012,(10):1319-13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PPI三联疗效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加益气活血方(太子参、白术、黄芪、莪术、紫丹参、法半夏、薏苡仁)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Hp抑杀率为81.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复发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而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明显;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IL-6和TNF-α的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滋阴平肝活血法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铁英  张立刚 《陕西中医》2007,28(11):1490-14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仅采用单纯西药葛根素注射液、辅酶A注射,口服西比灵等治疗;治疗组45例以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活血通窍的经验方(磁石、珍珠母、丹参、五味子、柴胡等),加用对照组的西药治疗。结果:耳聋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7.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耳鸣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5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活血通窍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桂龙通络胶囊(桂枝、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等)治疗,对照组用弥可保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肢体神经症状及感觉疗效分别为90%、63%,两组有效率比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桂龙通络胶囊具有活血通络利痹,修复神经损伤,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纤汤治疗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米烈汉 《陕西中医》2009,30(4):387-389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抗纤汤(红参、苏子、沙参、丹参、黄芪、鸡血藤、当归、川芎、百合、冬虫夏草)配合泼尼松治疗本病1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肺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肺纤维化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基本方(黄芪、党参、白术、丹参、熟地、当归、大黄等)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红蛋白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血红蛋白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明显改善CRF患者肾功能、临床症状及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红  胡筱娟  路波 《陕西中医》2009,30(4):419-420
目的:观察温经养血、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甘草、大枣、通草、细辛等)治疗本病3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5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血黏度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温经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商国强 《陕西中医》2007,28(10):1308-1310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化痰通络类中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采用自拟二麻芪芎饮(天麻、升麻、黄芪、川芎、银杏叶等)治疗,并与采用常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4周(2个疗程)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NA)及椎基底动脉(BA)血流变化比较:两组均能增加脑部血流量,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方有较好的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的作用,从而使腔隙性脑梗塞得以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