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2例Pca患者资料,对其发病机制、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12例术后病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4例在术后2年内、3例在术后4~5年、2例在术后8年发生Pca,3例在术后10年以后发生。经姑息性手术及内分泌治疗,6例死于广泛转移,其余6例至今仍带瘤存活。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仍可能发生Pca,术后应定期随诊,可及早发现术后Pc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271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3例,10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3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 13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1-6年,死亡1例,无瘤生存12例,存活时间1-6年。结论 对低分化者尽可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高分化者行去手术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诊治方法及预後。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术後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龄60-79岁,平均66.5岁。7例行睾丸切除术,1例服用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治疗,1例因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未处理。结果2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例检出前列腺癌,检出率4.2%。9例均获随访,随访期1-7年,2例死于骨转移,其余7例均无瘤生存。结论前列腺偶发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组织学检查是发现前列腺偶发癌的唯一途径,预後与肿瘤恶性度直接相关,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5例术中行冰冻快速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3~18年,1例术后第3年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第5年死于肝、肺转移,其余3例均健在,无复发。术后病理确诊16例,14例未再手术,随访2~17年,无复发,均健在。其余2例于阑尾切除术后第4、6天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3~12年,无复发。结论:阑尾类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术中发现其存在,根据病变范围,行阑尾切除术或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S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例均行前列腺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光镜下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CD34及PR呈阳性表达.随访1~5年,2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5 年出现肝脏等处转移.结论 PSS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CD34 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及抗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1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A组),2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B组),25例行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比较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率、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前列腺窝处肿瘤种植率,综合评价临床同时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48月,平均18.5月。A组11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1.5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为单发肿瘤,8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6.7%,其中6例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5例为T2b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6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5例单发肿瘤,3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4.6%,其中2例复发患者为T3a期,遂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例复发患者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6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0.3月,其中原位复发2例,4例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单发,3例多发,复发率为24%,复发肿瘤2例分期为T1期,又行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为T2a期,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A、B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比较A、C两组间患者治疗情况,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癌(Pc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4例Pca病人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 4例病人术后病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3例于术后8个月-3年发生Pca,1例于术后22年发生Pca,经姑息性手术及内分泌治疗,1例20个月后死于广泛转移,其余3例至今仍带瘤存活。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后仍可能发生Pca,术后应定期随诊,以及早发现术后Pca。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5例术中行冰冻快速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3~18年,1例术后第3年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第5年死于肝、肺转移,其余3例均健在,无复发.术后病理确诊16例,14例未再手术,随访2~17年,无复发,均健在.其余2...  相似文献   

9.
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术前后的化疗,常因毒性反应过大、病人不能耐受而告终止.我科于1994年7月~1995年10月收治6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和化疗的同时给予保尔佳(Polyerga)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例,女22例.年龄36~71岁,平均52岁.原发性肝癌6例(结节型),进展期胃癌19例,其中11例为腺癌,2例未分化癌,6例粘液癌.结肠癌11例,Duck’s分期B~C,其中腺癌4例,粘液癌5例,未分化癌2例.直肠癌15例,Duck’s分期均为C期,其中腺癌10例,粘液癌3例,未分化癌2例.胆管癌2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63例均于术前1周结合化疗给药至术后8~12周.用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对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对前列腺小细胞1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及疗效等方面总结。结果患者临床诊断为BPH,行TURP术,病理报告为前列腺小细胞癌,S100(++)、NSE(++)、CKL(+)、SMA(-)、P504(-)、PSA(-);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快,早期转移,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7个月,早期发现根治性切除可望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13例Ⅰa1~Ⅰb1期宫颈癌患者,8例施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5例Ⅰa1期实施宫颈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及生育情况。结果宫颈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3.5±0.7)h(3~5h),术中平均出血量(419±80)mL(300~550mL),宫颈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0±0.19)h,术中平均出血量(80±27)mL。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月经,术后5例发生淋巴囊肿;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6~50个月),13例患者生存至今,其中1例成功受孕并生育。结论对Ⅰa1~Ⅰb1期年轻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可行的;对Ⅰb2期及以上患者,应视为宫颈根治术的相对禁忌证;Ⅰa1期宫颈癌患者可施行宫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多发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的患者中,减瘤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CRP)的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多发转移性前列腺癌行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且在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之间行腹腔镜CRP手术的患者共6例,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行筋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记录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术后Gleason评分、T分期、淋巴结阳性、切缘阳性、术后1个月及1年尿控、术后1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随访时间、目前PSA、以及是否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PSA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术后均顺利拔管出院。术后病理局部晚期(≥T3b)患者达50%;33.3%的患者术后淋巴结阳性及切缘阳性;83.3%的患者术后1年达到尿控;平均随访29.5个月,有1例患者发展为CRPC。除病例3术前及术后PSA均为0外,其余5例患者术后1个月PSA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9,P=0.043)。结论 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减瘤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能否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万荣珍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13-914
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月对132例前列腺增生伴发心血管疾病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如何做好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2例,年龄52~93岁,平均年龄71岁,术前确诊有高血压51例,冠心病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心律紊乱54例,慢性心脏瓣膜病5例。132例中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15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52例,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59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10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诱发癌11例。术后并发症:大出血5例,高血压危象3例,尿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1例,冠心病发作…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DPT)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994年4月-2004年11月26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乳头腺瘤10例,非典型增生3例.13例良性病变术后均恢复良好.13例乳头癌中11例获随访2~12年,其5年生存率为72.7%(8/11),1例于术后1年腺癌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及早期中高分化腺癌,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80-2000年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22例,其中气管类癌2例,支气管类癌20例,典型类癌17例,不典型类癌5例。22例病人行手术治疗24次(2例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2例气管类癌均作气管袖式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6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行肿瘤刮除并加术后放疗。20例支气管类癌,2例主支气管类癌均作单纯支气管袖式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其中左主支气管类癌病人术后11年复发,再次手术行左全肺及隆突切除重建术,15例作不同形式的肺切除术(一叶或双叶肺切除11例,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1例),3例周围型类癌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81.3%,3例不典型类癌分别于术后10、16、22个月死于远处转移。2例初次手术后6年、11年局部复发病人再手术后已2年、3年仍存活。结论支气管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段以上支气管,平均发病年龄较肺癌轻。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和呼吸道感染。X线以及CT检查,纤支镜检查对诊断有价值。提倡保守的外科治疗,即以肺叶或袖式肺叶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全肺切除。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行前列腺电切术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40例患者的资料,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5例,14例行睾丸切除术并内分泌治疗,1例给予内分泌治疗,随访观察。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8年,未见前列腺癌转移及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低于国内相关报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多数患者可采用手术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章安庆 《安徽医药》2013,17(3):499-500
目的探讨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新途径。方法将55例Dukes B、C期大肠癌患者按时间分为根治切除加植入氟尿嘧啶组(治疗组)和单纯根治术切除组(对照组),随访3年期间,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3年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数22例,Dukes B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5例,33例Dukes C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14例,经统计学分析,Dukes B期,P0.05,Dukes C期P0.05;3年全身转移数治疗组29例中有2例,对照组26例中有5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3年生存数治疗组29例中有23例生存,生存率为79.31%;对照组26例中有12例生存,生存率为46.15%,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解氟尿嘧啶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可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囊癌的手术方案及其选择条件。方法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院5例精囊癌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并进行随访;总结精囊癌不同分期条件下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2例行双侧精囊及膀胱、前列腺、直肠根治性切除术,术后1例术后3月复发并远处转移。3例行精囊肿瘤、膀胱部分、前列腺部分切除术,术后1例2年复发死亡,1例3年死于其他疾病。结论根治性手术是精囊癌的基本治疗措施,可根据肿瘤的范围、周围器官受累情况选择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止血方式。方法 采用结扎膀胱下动脉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 35例。结果 本组 35例病人 ,手术时间 1 5~ 2小时 ,平均 1 5小时 ;切除前列腺重量为 30~ 12 0g ,平均 4 5g ;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增生。术中出血 80~ 2 5 0ml,平均 10 3ml;输血 0~ 4 0 0ml,平均 6 0ml;有 2 6例未输血。 9例术后返回病房后尿液变清 ,2 6例术后 2~ 3天尿液转清 ,停止膀胱持续点滴冲洗。 9~ 14天拔除尿管、膀胱造瘘管。随访 2~ 9年 ,排尿恢复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与术前比较 ,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 2 8 4分降至 9 5分 ;QOL评分由 4 5分降至 2 0 5分 ;Qmax由 5 4ml/s上升至 18 5ml/s;残余尿 (RUV)由 180ml降至 15ml。经统计学处理 ,IPSS评分、QOL、Qmax和RUV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采用结扎膀胱下动脉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立新  吴刚 《安徽医药》2008,12(11):1060-1061
目的探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范围,及在当今前列腺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平均年龄7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前列腺体积58ml,中叶增生13例。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慢支2例,脑血管病2例。并发尿潴留11例,膀胱结石2例。术中根据情况行膀胱造瘘或不造瘘,术后保留尿管4~13d:结果手术时间50~145min,平均98win,1例术中发生耻骨后静脉丛破裂出血而改行经膀胱手术,1例术后第4d发生大量血尿行开放止血。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进一步行去势手术。其余21例手术过程顺利。随访3~5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排尿满意。结论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保留尿道生理结构完整性,具有术后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正确掌握指征,合理应用,对腺体过大,中叶增生明显,局部炎症粘连者应慎重选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是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的一种补充方式,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才能发挥其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