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病例报告 男,11岁。因发热、颜面水肿7d入院。患儿于7d前出现发热和颜面水肿症状,颜面水肿以晨起时明显。在家服用维C银翘片后症状无好转,来院就诊,门诊以急性肾4小球肾炎收住院。查体:t38.6℃,P96次/min,R26次/min,BP90/60mmHg,颜面轻度水肿,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肺听诊正常,右中下肺呼吸音减低。  相似文献   

2.
张威  王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238-2239
1病例报告女,32岁。因间断发热45d入院。患者近1个月余间断发热,最高达40.3℃,热型无规律,偶有寒战。院外间断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发热不缓解。此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院外化验血小板减低,最低36×109/L。入院前口服强的松45mg/d。既往无流产病史,孕1产1。查体:T39.6℃,P80次/min,R28次/min,BP100/62mm Hg,口腔黏膜及睑结膜散在出血点,全身皮肤散在淤斑,网状青紫,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肺清晰,心律齐,心尖部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WBC15.5×109/L,N0.91,PLT11×109/L;ESR…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男,48岁。2 a前因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入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后出院。无高血压、肝炎、结核病史。出院时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略大,室间隔运动明显减弱,各瓣膜回声好,超声诊断:符合心梗后心脏改变。后又多次在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基本相同。2005-10-12以寒战、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入院,曾在乡卫生院按上呼吸道感染静滴青霉素5 d,无明显好转。查体:T 38.2℃,R 26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向下传导,余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肺呼吸音减低。辅助检查:Hb 12.5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起病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临床表现及延误诊断原因。方法:对1例以中年男性起病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APS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先出现血小板减少曾误诊为EVANS综合征,后发生脑梗死确诊为APS。结论:中年男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或静脉血栓要考虑到APS可能,尽早行相关抗体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5.
【病例】 男,62岁。因突发寒战、高热28天,加重2天入院。患者28天前无诱因突发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6℃,发热持续30分钟~1小时,经保暖出汗后体温降至正常,平均2~3天发作一次,均无任何诱因。既往史:47年前患疟疾,经治疗后痊愈。在当地诊断为疟疾复发,予氯奎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入院前2天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天发作3~4次,无任何诱因,测体温高达41℃,未用任何退热药,可自行缓解,发作持续时间相近。查体:体温36.2℃,血压125/70mmHg。心界向两侧轻度扩大,心率82/min,律齐,心音有力,肺动脉第2音〉主动脉第2音(P2〉A2),心尖部可闻及局限性2/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3/6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粗糙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第1、2听诊区可闻及收缩中期2/6级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及2/6级舒张期哈气样杂音。  相似文献   

6.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的误诊原因,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以反复自发性流产为主要表现的PA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停经20周,发现无胎心、胎动4d入院,行彩超检查诊断为死胎.既往自然流产6次,均伴有血小板减低,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行肝功能、骨髓穿刺等检查结合酶联免疫法测定抗心磷脂抗体(ACA)(+++),确诊为PAPS.本例误诊时间长达7年,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PAPS临床少见,易误诊.患者出现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或死胎及血小板减少等临床表现时,行ACA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并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龄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5例高龄男性A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缺血事件复发9例次,复发率明显下降,无一例死亡,预后良好。结论高龄APS者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等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1997-02~2005-02我院急诊就诊并最终确诊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腔髓外浆细胞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容易出现误诊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误诊为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的鼻腔EMP 1例,结合文献对发生误诊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鼻腔EM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病理取材原因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本病例的诊断错误,后经鼻内镜下重新取检,并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减少误诊.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病例。结果:误诊为不典型结核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多处脓肿的脓液真菌培养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马尔尼菲青霉常累及骨髓、肝、脾、淋巴结和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从人体内培养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包憩室的诊治特点。方法: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结果:1例罕见的心包憩室,术前诊断为右上纵隔囊肿,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并明确诊断。结论:先天性心脏憩室属于罕见疾病,影像学上囊肿形态的易变性是术前诊断心包憩室的重要线索,术中发现囊性病变和心包相通,是鉴别心包憩室和心包囊肿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鼻脑型毛霉菌病(Rhinocerebral Mucormycosis,RCM)发病的危险因素、误诊原因、临床诊治等要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头面部外伤后鼻脑型毛霉菌颅内感染死亡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对毛霉病的认识不足、原发糖尿病误认为脑外伤所致、病原学检查不及时是延误诊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治疗,使用二性霉素B、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积极彻底的外科清创手术、高压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  徐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9):3700-3702
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巨大尖锐湿疣的淋巴管瘤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淋巴管瘤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呈鸡冠状或菜花样,伴轻度渗出和出血,但醋白试验阴性.组织病理未见空泡化细胞,但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扩张的淋巴管,管腔内尚能见到染成淡红色的淋巴液,个别囊腔混有红细胞,周围有弥漫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结论: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巨大肥厚性胃炎误诊为胃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报告1例巨大肥厚性胃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临床无特异表现,影像学及胃镜等检查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容易误诊为胃淋巴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结论:Menet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肥厚性胃炎,病理可以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通常无症状,肿瘤细胞间有大量血管样腔,并突向腔内形成乳头,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实性团块,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区。结论: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诊断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Spitz痣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Spitz痣的误诊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Spitz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面部和四肢。结论:Sp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阑尾炎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新生儿阑尾炎误诊病例。结果:误诊为肠梗阻,术后死亡,病理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先天性巨结肠(HD)。结论:新生儿阑尾炎早期出现的症状是腹胀和呕吐,特点是穿孔早且容易发生腹膜炎,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时腹部体征不明显,无腹肌紧张。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瘤(LP)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典型LP病例进行全面病理学检查和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与正常卵巢黄体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LP均发生于妊娠后期,临床无明显自觉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反应与正常卵巢黄体相似。多在剖腹产时偶然发现而误为卵巢肿瘤。结论;LP为妊娠后期卵巢黄素化细胞的结节状增生,并非真性肿瘤。妊娠期出现卵巢明显增大,应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必要时术中可作活检,以避免误切卵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