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类防治及鼠传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5年内共捕获鼠类165只,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47.9%、41.8%和10.3%。居民区与特殊行业均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且2种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υ=1,2χ=45.81,P<0.01)。2种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但均以春、秋季节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与季节消长情况,根据调查应加强春、秋两季及特殊行业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5年淮安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夹夜法。结果 2005-2009年全市4个鼠情监测点共捕获鼠类187只,雌雄比例为1∶1.23,幼鼠比例25.13%,年平均密度为0.52%。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未发现其他鼠种。结论鼠情调查为选择灭鼠方法、时机、对象和场所提供依据,有效控制鼠类密度。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7年鼠情监测结果表明,城镇、特殊行业、农村室内鼠种由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组成;城镇住宅区家栖鼠构成比顺序是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而特殊行业、农村则是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从1996年起,在特殊行业黄胸鼠呈上升趋势。7年来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特殊行业,且无下降趋势,说明农村灭鼠工作需要加强。监测结果还显示,我市家栖鼠类繁殖有两个高峰期,即春、秋两季,提示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对降低当年鼠密度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黄胸鼠分布现况,为鼠传疾病发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外环境采用夹夜法,室内采用鼠笼,空间狭小的地方采用粘鼠板法。结果捕获鼠标本832只,经鉴定为3种,褐家鼠占58.29%,小家鼠占26.44%,黄胸鼠占15.26%。捕到的黄胸鼠有不同发育时期的雄鼠、雌鼠和孕鼠。结论黄胸鼠已在石家庄地区形成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特殊行业鼠密度及控制状况。方法粘鼠板法调查特殊行业鼠类密度及种群和数量,询问各单位控制鼠类措施。结果调查特殊行业106个单位,1 156个房间,布有效粘鼠板1 832块,阳性捕鼠板数量123块,粘捕率为6.71%。共捕鼠136只,粘捕指数为0.0 742只/块。鼠种为褐家鼠(占45.59%)、黄胸鼠(占27.94%)、小家鼠(占20.58%)、黑线姬鼠(占5.88%)。PCO公司预防控制鼠类效果优于单位自行控制效果(χ2=12.58,P<0.01)。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显著高于非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χ2=33.07,P<0.01)。结论特殊行业是鼠类易侵入单位,提倡PCO公司为特殊行业提供鼠类预防控制服务,并应特别加强新建开业单位的开业前鼠类预防控制措施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沈阳市共设立3个鼠类监测点,分别为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2010-2014年沈阳市鼠类平均密度为0.20%,共捕获鼠类77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3种。其中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49.4%和42.8%,不同年度鼠类构成比和密度有所不同;沈阳市鼠类在不同生境的平均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0.50%;从不同月份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来看,除了1月和12月外,其余各月均监测到鼠,鼠密度全年基本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5~6月和8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和防制对策的研究,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大窑湾口岸鼠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及预防鼠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 2 0 0 2年 3月~ 10月采用夜夹法 ,对大窑湾口岸鼠类的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10 87只 ,隶属 1科 2属 3种 ,即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 ,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年平均密度为 5 .0 1% ,高峰期为 7、 8两月。结论 :加强鼠类活动高峰期的防制工作 ,并根据情况进行灭鼠工作 ,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防止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文山市鼠类构成及密度,对鼠疫血清学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捕获鼠类,用夹夜法测定农耕区鼠密度、笼日法测定居民区鼠密度,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0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6属10种,居民区鼠种褐家鼠占43.8%、黄胸鼠占32.5%、小家鼠占23.8%。农耕区的优势鼠种为锡金小鼠、黄胸鼠、斯氏家鼠,分别占33.3%、16.3%、17.0%。居民区的捕鼠率为4.6%,农耕区的捕鼠率为16.2%。75份鼠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此次调查为文山市鼠类种群研究和鼠疫监测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鼠种构成与分布特征,为有效消除鼠害和预防鼠传疾病提供可靠数据。方法室内采用粘鼠板法和鼠笼法,室外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结果捕鼠共计1 721只,分为2科5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总数的56.89%,小家鼠占25.80%,黄胸鼠占14.88%,其它占2.44%。结论褐家鼠是优势鼠种。黄胸鼠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个别地区可能成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鼠类季节消长调查结果 ,采用鼠夹法全年共布放鼠夹 10 80 0个 ,捕鼠类 2 5只属啮齿目 ,鼠科 ,鼠属 ,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 ,其中褐家鼠占 6 4 % ,黄胸鼠占12 % ,小家鼠占 2 4 % ,褐家鼠为优势种。另外还捕获食齿目鼠句鼠青科 ,鼠句鼠青属四川短尾鼠句 16只 ,占总捕率的 2 9.0 2 %与褐家鼠相同。鼠类季节消长以 2月为最高峰 ,鼠密度为 0 .5 6 % ,在 7月、 11月和翌年 1月鼠密度均为零。年均密度为 0 .2 3% ,若加四川短尾鼠句在内鼠密度最高峰为 6月密度为 0 .78%。全年平均密度为 0 .38%。但到翌年 1月密度仍然为零。这主要是双流国际机场从 89年起搞鼠达标以来坚持科学灭鼠 ,把治理环境与药物灭鼠相结合 ,所以鼠密度始终控制在 1%以下 ,达到基本无鼠害机场。今后还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科学灭鼠、巩固达标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摸清我市农村野鼠及家鼠的种类及密度 ,为防治鼠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夹夜法 ,室内每 15m2 布放一夹 ,野外每 5米布放一夹 ,每 5 0米一行 ,均晚放晨收。结果 :共发现 2科 4属 5种 ,分别是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室内共捕鼠 15 7只 ,总捕鼠率为 10 .4 7%。其中褐家鼠占 5 5 .4 1% ,小家鼠占2 7.39% ,黑线姬鼠占 17.2 0 % ;野外共捕鼠 112只 ,总捕鼠率为 7.4 7% ,其中黑线姬鼠占 5 3.5 7% ,黑线仓鼠占 2 8.5 7% ,大仓鼠占 12 .5 % ,褐家鼠占 5 .36 %。结论 :莱阳市农村鼠的种类较少 ,但密度较高 ,要重视鼠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1996~2000年不同生境鼠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三种不同生境五年来的鼠情监测结果表明,青岛市城区居民及特殊行业室内几乎捕不到鼠,年鼠密度无季节性高峰;其室外院内鼠密度高峰期不明显,大面积灭鼠2个月即反弹为原水平。青岛市城区鼠种出褐家鼠和小家鼠构成,且褐家鼠的构成比逐年增加,而小家鼠的构成比逐年减少,农村居民区鼠种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构成。  相似文献   

13.
陈伟  陈东  张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3-564
目的了解雷州市区鼠形动物的分布及其种群结构。方法按一定比例分层抽样,采用鼠夹法在不同环境捕鼠。结果共捕鼠339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其种群结构为褐家鼠、黄胸鼠、臭鼩鼱和小家鼠,市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在城乡结合部和居民区以黄胸鼠为主,城市绿化带以臭鼩鼱为主。结论雷州市区鼠类防制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对192只雌鼠进行妊娠斑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14.
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5种鼠共779只,食虫目动物鼩鼱2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者158只(20.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21.4%、20.9和15.4%,小家鼠、黑线仓鼠和鼩鼱均为阴性。黑线姬鼠阳性率有随体重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鼠体全年均带毒,尤以9、10、11月较高。褐家鼠未见体重和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海市市区2005—2008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广西医学》2009,31(9):1352-1353
目的了解北海市市区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夹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鼠7种计2139只,总鼠密度为17.56%;鼠类构成:褐家鼠占46.19%,黄胸鼠占19.12%,板齿鼠16.60%,臭鼬精占12.62%,黄毛鼠、社鼠、小家鼠等其他鼠分别占3.13%、1.54%、0.79%,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黄胸鼠次之。在2139只鼠类中检到带蚤鼠数74只,鼠体染蚤率3.46%,检获蚤189只,总蚤指数为0.09;鼠体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96只、缓慢细蚤82只、人蚤11只、黄胸鼠蚤指数为0.06;鼠疫F1抗体检测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北海市市区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毒率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1983年长安县滦村与韦曲公社(病区)捕获的3028只鼠(7个种)的带毒率与该地区发病率的关系加以报道。一、7个种,3028只鼠带毒率结果3028只鼠其中黑线姬鼠2060只、褐家鼠414只、社鼠17只、小家鼠105只、黄胸鼠85只、大仓鼠291只,鼩鼱6只。各种鼠捕获后消毒、取肺切片,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黑线姬鼠检出率10.96%、褐家鼠0.22%、社鼠为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惠州市辖区内所捕捉的98只褐家鼠、57只黄胸鼠、11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02%、10.53%、45.45%,其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1mg/kg、112.57mg/kg、664.35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明显地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而黄胸鼠和褐家鼠有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鼠侵害与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高层建筑鼠患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鼠灭鼠措施。方法:采用粉剂法粘捕法鼠迹法对高层建筑进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了长沙市11栋高层建筑,共布粉块2089块,阳性数为409,阳性率为19.6%;共放鼠胶1154张,阳性数为32,阳性率为2.9%,共捕获老鼠40只,其中褐家鼠10只,黄胸鼠10只,小家鼠20只,分别占捕鼠总数的25%,25%,50%。结论:高层建筑内最高几层鼠密度最高,其次在1-5层建筑内有餐饮或服务行业的楼层;高层建筑内有吊顶的楼层鼠密度较高;从鼠粪判断,管道井及楼道褐家鼠的粪便占大多数,吊顶内的鼠粪以黄胸鼠为主,小家鼠多在室内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夹夜法和目测法调查鼠类侵害情况.结果东湖区常年有鼠情危害,鼠密度高峰在5、6月份,9月份也是高峰时期,捕获的鼠种构成褐家鼠占73.02%,黄胸鼠4.76%,小家鼠22.22%,年平均密度为1.27只/100夹夜.结论通过对城区统一灭鼠后的灭鼠效果自查,防鼠设施、内外环境鼠迹均达标,但是灭鼠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需持之以恒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