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即对照组(Sham)、乌司他丁组(UTI),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气腹后30min动脉血气分析(PaCO2、SaO2、PaO2)、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做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气腹后30min:UTI组各血气分析指标(PaCO2、SaO2、Pa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比Sham组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具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行根治手术的连续4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三天内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入监护室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压力峰值(Ppeak)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均无住院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和术中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超滤完成后动脉血压高、中心静脉压低,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少,监护室治疗时间短(均P<0.05)。两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PaO2较高,Ppeak较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短,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少。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安全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围术期治疗,对患儿心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5.
刘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77-27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乌司他丁组(n=30),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以及TNF-α、IL-6均较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幅度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内皮糖萼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二 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乌司他丁组(20例),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时给予生理盐水50 mL或乌 司他丁2×104 U/kg。观察切皮前(T0),体外循环10 min(T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2),术后8 h(T3)时患者动脉血中内 皮糖萼成分syndecan-1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0,T2及T3时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泡动脉血 氧分压差(diff erence of alveolar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aO2)。结果:在T0时,血浆syndecan-1和TNF-α含量,以 及OI和PA-aO2,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1和T2时syndecan-1和TNF-α含量较T0时均 升高,在T2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在T1,T2和T3时syndecan-1和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与T0相 比,在T2和T3时,两组患者OI均降低,PA-aO2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 改善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肺换气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释放,减少血管内皮糖萼脱落有关。  相似文献   

7.
乐涵波  张永奎  张斌杰 《浙江医学》2005,27(2):84-86,8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心脏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20例)在转流前静脉注入、预充液及转流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各30万单位;对照组(18例)同时加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阳性表达量和平均荧光强度(MFI)的变化.结果肝素化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肝素化后10min乌司他丁组CD62p阳性表达量和MF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转流30min和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乌司他丁组PLT、PAGM及CD41a、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术后24h乌司他丁组PLT、PAGM及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对照组术后24h与肝素化前比较,PLT、PAGM及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乌司他丁组术后24h与肝素化前比较,只有PAGM及CD62p阳性表达量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兔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1万U.kg-1乌司他丁组、2万U.kg-1乌司他丁组,每组8只。逆行胰管注射质量分数为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作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所有兔于模型制备成功结束后稳定30 min,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再灌注180 min。在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前对照组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1,1万U.kg-1乌司他丁组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1;2万U.kg-1乌司他丁组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万U.kg-1。于灌注结束后立即将兔处死,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观察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万U.kg-1乌司他丁组、2万U.kg-1乌司他丁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万U.kg-1乌司他丁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1万U.kg-1乌司他丁组(P<0.05)。1万U.kg-1乌司他丁组、2万U.kg-1乌司他丁组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万U.kg-1乌司他丁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1万U.kg-1乌司他丁组(P<0.05);1万U.kg-1乌司他丁组、2万U.kg-1乌司他丁组Bax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万U.kg-1乌司他丁组Bax蛋白表达低于1万U.kg-1乌司他丁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ANP兔心肌细胞凋亡,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及Bax的不同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0例和生理盐水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术前、术后1~3天每天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组仅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检测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 结果 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72 h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尿素氮(BUN) 和血清肌酐(Cr) 也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 结论 乌司他丁可较好地保护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杨文惠  张洪  商保军 《医学综述》2010,16(15):2374-237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功能。方法选择9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乌司他丁组(30例):给予乌司他丁12000U/kg,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开始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抑肽酶组(30例):于CPB中一次性给予抑肽酶5000000U;对照组(3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术后24h胸腔积液量减少33.3%(P<0.05),抑肽酶组术后24h胸腔积液量减少39.8%(P<0.05),乌司他丁组和抑肽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肽酶组有2例发生严重过敏。结论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均具有维持纤溶活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静滴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对照组n=37)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组(实验组n=39),实验组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天2次,6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间生命体征、HR、平均动脉压、血气等改变,统计住院期间ICU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乌司他丁治疗后,肺损伤得到控制者28例(71.79%),与对照组的17例(45.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HR明显下降,PaO2上升,PaO2/FiO2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中ICU病死率实验组为25.64%,与对照组的59.45%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具有改善肺功能作用,并可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及应用乌司他丁(UTI)进行干预,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39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9只)、ALI组(15只)和UTI组(15只)。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后6、12、24 h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测定肺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与ALI组比较,UTI组PaO2显著改善(P<0.05),肺W/D比值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肺组织损伤减轻。各时间点肺组织HSP70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HSP70在脓毒症ALI大鼠中的表达上调,UTI可能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改善脓毒症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吴道静 《安徽医学》2012,33(10):1276-1278
目的比较肺开放式通气治疗与常规通气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在治疗的SAP合并ARDS患者,按照通气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采用肺开放式通气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①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通气治疗,PaO2,PaCO2和SaO2在治疗8、16、24、48 h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②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PaO2、SaO2和PaO2/FiO2在治疗后16、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48 h后PaO2,PaCO2,pH,SaO2,PaO2/FiO2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肺开放通气治疗方式相对于非开放式通气治疗在短时间内更为有效。③在小潮气量、低PEEP水平维持下,逐步提高PEEP,VT和FiO2水平,观察组16例患者中12例首次肺开放通气即改善明显,3例患者2次开放通气有效,1例患者失败,操作过程中患者HR,MAP均较为稳定;另外,无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开放通气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呼吸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黄永婵  庞晓军  曾红  赵志梅 《广西医学》2011,33(9):1124-1126
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ARDS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加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PaO2、SaO2、PaO2/ FiO2.方法 治疗1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PaO2、SaO2和PaO2/ Fi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诊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前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体位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Ⅱ~Ⅲ级,于开胸前仰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组,n=20)、仰卧位单肺通气30min(T2组,n=20)、侧卧位单肺通气30min(T3组,n=20),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组比较,T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均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T3组PaO2、S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PvO2、SvO2、CaO2和CvO2无明显变化。与T2组比较,T3组PaO2、PvO2、SaO2、SvO2和CvO2明显升高,Qs/Qt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侧卧位单肺通气时血液氧合明显优于仰卧位单肺通气。应尽量减少仰卧位时单肺通气的时间,或避免仰卧位时应用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应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上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治疗组则在相同时间内静滴乌司他丁溶液(0.6×104 U/kg)100 mL。分别于上止血带前0 h、松止血带后2 h、6 h、24 h取血测血气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OI)值。结果:对照组在2 h,6 h,24 h时点PA-aO2差值较0 h时点的明显增大(P〈0.01),治疗组各时点组内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6 h时点的差值增大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OI值各组变化与PA-aO2相反。而两组PaCO2值在2 h都有升高(P〈0.01),在6 h,24 h时点恢复,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能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肺泡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 ,术中观察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阻力 (PVR)、气道峰压 (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环磷酸鸟苷 (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黄嘌呤氧化酶 (XOD)及丙二醛含量 (MDA) ,并记录术后应用人工呼吸时间。结果 :与NO组相比 ,对照组再灌注后PAP ,MPaP ,PVR明显升高 (P <0 .0 5 ) ;肺氧合功能明显受损 ,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 ;cGMP明显降低 (P <0 .0 1) ,而ICAM 1,XOD及MDA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说明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后 11min吸入 2 0ppmNO连续 30min对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cMGP ,ICAM 1及XOD活性 ,降低及灭活 /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6)采用单纯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8)采用肺复张结合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复张/通气时患者HR、MAP和CVP均有所变化,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治疗;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患者复张/通气后24h、48h时PaO2和PaO2/FiO2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9%vs10.53%,P〉0.05)。结论肺复张术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低氧血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n=18)体外循环期间每5分钟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8)体外循环期间不通气。所有病人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 α,LDH含量及术前、体外循环后1,4及8h肺功能指标(PaO2/FiO2)。结果:处理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α,LD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体外循环后1,d及8h PaO2/FiO2较同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间断肺通气可能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降低肺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等环节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玫  马中原  伍湘伊  石文剑 《新疆医学》2011,41(3):17-19,14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低温肺保护液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0.5万u/kg,加入4℃舍氧冷血灌注液中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对照组(4℃合氧冷血灌注液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检测体外循环(CPB)前、CPB后1/2、6h的肺泡氧和指数(OI)、呼吸指数(RI=A—aD02/Pa02)。结果:(1)体外循环后1/2h实验纽与对照组O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外循环后6h实验组OI、R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调整机体促炎系统及抗炎系统动态平衡,从而抑制白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