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动物实验分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后纤溶激活和管壁重塑发生时间,确定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irx,rs)的发生时间;对比分析早期和中晚期手术治疗IFPTS的疗效,探寻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建立大鼠IFVT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管壁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采用弹力、胶原纤维染色方法检测内弹力膜阳性率,血管周径和管壁僵硬指数.将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1例接受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的IFPTS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IFVT后1~2个月,n=21),中晚期治疗组(IFVT后>2个月,n=30).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标准(VC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大鼠静脉管壁tPA和uPA在IFVT后2周和4周表达明显增加(P<0.05).管壁内弹力膜阳性率在4、8和12周明显下降(P<0.01),血管周径在12周明显增大(P<0.05),管壁僵硬指数在4、8和12周明显上升(P<0.01).早期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和术前V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9比5.2±1.1,P<0.05),中晚期治疗组症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8±1.7比7.6±3.0,P>0.05).结论 IFFTS发生时间在血栓形成后1个月左右.IFVT后1~2个月是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IFFIS的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物实验分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后纤溶激活和管壁重塑发生时间,确定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irx,rs)的发生时间;对比分析早期和中晚期手术治疗IFPTS的疗效,探寻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建立大鼠IFVT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管壁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采用弹力、胶原纤维染色方法检测内弹力膜阳性率,血管周径和管壁僵硬指数.将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1例接受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的IFPTS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IFVT后1~2个月,n=21),中晚期治疗组(IFVT后>2个月,n=30).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标准(VC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大鼠静脉管壁tPA和uPA在IFVT后2周和4周表达明显增加(P<0.05).管壁内弹力膜阳性率在4、8和12周明显下降(P<0.01),血管周径在12周明显增大(P<0.05),管壁僵硬指数在4、8和12周明显上升(P<0.01).早期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和术前V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9比5.2±1.1,P<0.05),中晚期治疗组症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8±1.7比7.6±3.0,P>0.05).结论 IFFTS发生时间在血栓形成后1个月左右.IFVT后1~2个月是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IFFIS的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纤溶激活与管壁重塑变化,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股静脉血栓模型,检测术后1、2、4、8和12周管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规律;计算内弹力膜阳性率,中膜胶原纤维阳性率,中膜细胞核密度,血管周径和管壁僵硬指数.结果 术后2、4周tPA内膜阳性率高于中膜[(55.58±6.42)%比(37.66±5.73)%;(62.71±4.93)%比(41.26±8.25)%,P<0.05],而uPA阳性率则以中膜为主[(43.08±5.06)%比(59.26±4.08)%;(46.85±5.03)%比(59.17±4.00)%,P<0.05];术后4、8、12周内弹力膜阳性率和中膜细胞核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降低和升高(P<0.01),中膜胶原纤维阳性率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血管周径增大(P<0.05),管壁僵硬指数增高(P<0.01).结论 血栓形成后早期静脉壁内存在纤溶激活和管壁重塑.tPA通过降解弹性纤维、uPA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共同参与了管壁重塑的调控,两者可能在PT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PAs)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A,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A,uPA)两种类型,主要作用是催化纤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的变化.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肾病综合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t-PA的血浆水平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AI-1的水平在肾病综合征组较正常明显升高(P<0.05),激素治疗1周后进一步升高(P<0.05),治疗4周后比1周组有显著下降(P<0.05),但较正常仍高(P<0.05).结论:t-PA/PAI-1平衡的紊乱,可能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损伤机制,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高凝状态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变化。[方法]20只新西兰兔一期建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损伤术前、术后2、4和8周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损伤术后8周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内组织病理变化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情况。[结果]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术后2周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8周时组织学检测显示滑膜、软骨和前交叉韧带呈病理改变,组织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广泛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多种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异常,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的纤维蛋白对GEC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PAI)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谱分析法与反向酶谱法分别在基因转录水平与蛋白质活性水平上检测纤维蛋白对GEC表达tPA,uPA gn PAI-1r 作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纤维蛋白对GEC PA/PAI系统的综合效应,结果:纤维蛋白能够明显促进tPA,uPA与PAI-1的mRNA表达上调,无血清RPMI 1640培养下的GEC几乎检测不到PAI知性,但可检测到PAI-1的活性。纤维蛋白能够浓度依赖性刺激GEC tPA与uPA活性增加以及PAI01的活性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相同剂量的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的作用相似,放线菌酮与放线菌素D均可抑制纤维蛋白上调GEC表达tPA,uPA与PAI的作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显示,纤维蛋白对GEC PA/PAI系统的综合效应是以升高PA活性为主,其活性能够被抑肽酶完全阻断。结论:肾脏局部毛细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可能通过对GEC PA/PAI系统的调节发挥其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至今仍是一个临床难题。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过程中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系统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系膜细胞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反应性氧基(ROS)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为对象,采用TGF-β1刺激12h,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应用DL-buthionine-(S,R)-sulfoximine(BSO)预处理24h,或应用抗氧化剂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1h。应用荧光素法测定细胞ROS含量。系膜细胞tPA、uPA和PAI-1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测定。PAI-1蛋白表达应用ELISA检测。应用合成的荧光素酶底物及荧光扫描法分别测定纤溶酶、uPA、tPA活性。结果TGF-β1可显著增加细胞ROS含量。2ng/mlTGF-β1可显著上调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9倍(P<0.01)和1.5倍(P<0.05)。tPA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但uPA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52%(P<0.01)。TGF-β1可抑制纤溶酶和uPA活性,分别为30%(P<0.01)和23%(P<0.05),但对tPA的活性无显著影响。在BSO预处理组,TGF-β1对uPA、PAI-1mRNA表达和蛋白释放的影响得到显著增强;而NAC预处理可明显逆转由TGF-β1诱导的uPA、PAI-1mRNA表达的上调和蛋白表达增加以及活性的改变。结论TGF-β1可促使细胞ROS产生增加。ROS介导了由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PAI-1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以及uPAmRNA表达的下调和uPA、纤溶酶活性的下降。TGF-β1对系膜细  相似文献   

10.
纤溶系统和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至今仍是一个临床难题。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系统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Dextran is known to increase th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rate in vitro and to decrease the α2-antiplasmin activity.
We decid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xtran on plasm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 during surgical trauma.
Thirty-one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were given 500 ml of 6% dextran 70. Another nine patients serving as controls were given 500 ml of a glucose-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activities of t-PA and PAI-1during surgery were determined, as w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PA antigen.
PAI-1activity was decreased by 19% after infusion of 250 ml of dextran. After 500 ml, the activity was reduced by 22% (both P <0.05). The activity of t-PA was increased by 43% and 29% (both P <0.05) and the antigenic amount of t-PA was increased by 18% and 15% (both P <0.05) after infusion of 250 ml and 500 ml of dextran, respectively. No changes in these variab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pati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fusion of dextran promotes fibrinolysis by enhancing plasminogen activation in patients subjected to trauma. Since elevated levels of PAI-1prior to surgery are known to predispose to deep vein thrombosis, which may form already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effect of dextran on PAI-1described here may explain its clot prevent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6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C(HDL-C)、低密度脂蛋白-C(LDL-C)、PAI-1、tPA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结果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Lp(a)、PAI-1活性及UAER下降(P〈0.05或P〈0.01),而HDLC水平和tPA活性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DN患者血脂的同时,通过降低Lp(a)改善纤溶系统功能,保护受损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后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0例。依据接受手术前尿激酶治疗时间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为常规抗结核治疗并给予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1个月左右接受手术治疗;B组60例,为常规抗结核治疗并给予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2个月左右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5.72±38.48)分钟,术中出血量(332.96±108.03)ml,术后24小时引流量(264.67±101.37)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4.49±1.22)天;B组患者分别为(149.14±39.06)分钟、(356.64±106.31)ml、(262.38±97.80)ml和(4.53±1.26)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活量(VC)增加量和最大通气量(MVV)增加量分别为86.67%、(0.32±0.10)ml和(13.24±2.45)ml,B组患者分别为96.67%、(0.47±0.14)ml和(17.03±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抗结核及胸腔注射尿激酶穿刺抽液治疗2个月左右疗效改善仍不明显时,接受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DKD患者88例,其中Ⅲ期43例、Ⅳ期45例。将DKDⅢ、Ⅳ期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DKDⅣ—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DKDⅣ—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000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各组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水平。结果DKDⅢ—C组和DKDⅣ—C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O组和DKDⅣ—O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量和血PAI-1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KDⅢ-O组血PAI-1及24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较DKDⅣ—O组明显(P〈0.01)。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血PAI-1水平来减少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有积极意义,且小剂量应用未增加出血倾向,对DK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切除术后残胃功能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Liu J  Wang Q  Tian Z  Cao F  Zhao X  Zhang Y  Gu G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82-85
目的 观察贲门癌术后残胃功能变化,以探讨改善贲门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7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次全切除附加幽门托约肌“捏断”术。术中在幽门托约肌“捏断”前后分别行幽门测压。术后第5天抽取胃液测定总胆汁酸含量,第18 ̄20天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并与单纯近端胃次全切除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近有次全切除后,幽门收缩压高于正常(P〈0.01),幽门括约肌“捏断”后低于正常(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诱导痰中PAI-1、t-PA、u—PA和u-PAR的含量,同期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并进行比较。结果发作组和缓解组诱导痰PAI-1、u—PAR含量[分别为(23.32±2t.64)、(0.766±0.272)μg/L和(17.23±9.40)、(0.700±0.271)μg/L]较对照组[(5.99±5.04)、(O.516±0.197)μg/L3均明显升高(P〈0.05)。而三组诱导痰u—PA、t-PA含量[分别为(O.287±0.235)、(7.68±3.46)μg/L,(0.251±0.276)、(9.88±4.68)μg/L,(0.239±0.322)、(10.35±7.47)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FEV1 % pred呈负相关(r=-0.756,P〈0.01)。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病程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PAI-1、u-PAR参与了哮喘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局部联合转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自体移植动脉血管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12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PCNA—ASODN组、tPA组、tPA+PCNA—ASODN组)。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cm长)对换移植,移植血管及吻合口缝线分别用pBudCE4.1/tPA和PCNA-ASODN液浸泡。于术后3、7、14、28及56d取移植血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内膜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扫描电镜观察移植血管壁血栓形成情况,并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PA基因的mRNA表达率与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术后3、7、14和28d时,tPA组与tPA+PCNA-ASODN组的tPA基因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另2组(P〈0.01),PCNA—ASODN组、tPA组和tPA+PCNA—ASODN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tPA+PCNA—ASODN组和PCNA—ASODN组、tPA组各时相血管壁内膜增生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tPA+PCNA—ASODN组又明显低于另2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tPA组和tPA+PCNA-ASODN组血管壁只见少量血小板附着,未见血栓形成,而对照组血管壁可见大量血小板附着,且有血栓形成。结论血管局部联合转染tPA基因和PCNA—ASODN能有效抑制VSMC增殖和血栓形成,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