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和TGF-β1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肝炎、2 8例HBV相关性肝硬化及 2 0例肝癌患者血清sFas、TGF β1、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进行检测 ,同时对其中 4 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和TGF β1水平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并且其结果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as和TGF β1水平与HBV DNA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进程可能与血清sFas及细胞因子TGF β1水平密切相关 ,而与血浆中HBV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硬化病变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体检者与70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结果: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2C、PC2Ⅲ逐渐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T3和T4)逐渐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素水平紊乱。联合检测血清HA、LN、Ⅳ2C、PC2Ⅲ及T3、T4对评估肝硬化的病变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血清的TNF-β1,IL-1和HA,LN,IV—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β1和IL-1的水平,用心法检测血清HA,LN,IV—C,PⅢP的水平。结果:血清TNF-β1和IL-1的变化趋势与HA,LN,IV-C,PⅢP呈正相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NF-β1,IL-1和HA,LN,IV-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NF-β1,IL-1和HA,LN,IV—C,PⅢP水平可做来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10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0例非肿瘤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酶法胆固醇水平测定。另外还对28例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纠正低蛋白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肿瘤组。而非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低白蛋白肿瘤病人在蛋白矫正治疗后,胆固醇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癌细胞复制呈加速与失控状态,为了满足癌细胞合成细胞膜的需要,导致LDL代谢增加,使细胞大量从血液LDL颗粒内摄取胆固醇,致使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呈负相关。恶性肿瘤病人在矫正蛋白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非内源性致癌因素。由此,血清胆固醇测定,可作为肿瘤疗效、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 HBV-DNA 载量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并统计分析 HBV-DNA 载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BV-DNA 载量取对数值(lg)后平均水平为5.49±1.39,HA 为(166.95±148.20)ng/mL,PⅢNP 为(12.14±7.37)ng/mL,Ⅳ-C为(65.29±45.48)ng/mL,LN 为(59.52±35.67)ng/mL。患者组肝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HBV-DNA 载量只与 LN 呈正相关性(r=0.284,P =0.01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与多数肝纤维化指标没有直线相关关系,但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抗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及铁蛋白三者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明确三者对肝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128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7例,酒精性肝硬化48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3例;12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情况:A级45例,B级49例,C级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Child-Pugh分级由A级提高至C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亦逐渐上升,并且与Child-Pugh分级成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对客观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方法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对应血清.采用Fenton反应测定血清中ROS,组织内ROS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患者血清及组织匀浆内T-SOD、Mn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肿瘤患者血清中T-SOD和Mn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中ROS与MnSOD呈明显负相关(r=-0.924),癌组织内T-SOD和MnSOD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ROS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MnSOD在消除ROS阻止肝癌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ROS、MnSOD与组织ROS、MnSOD之间可能有重新分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 β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多功能肽家族 ,由三个同功型组成 ,人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含量最丰富 ,它是肝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重要递质 ,近年有关它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也受到普遍关注。我们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法 )测定了 19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 TGFβ1 含量、现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测定对象  1998年 10月~ 1999年 3月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患者 191例 ,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 2 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5 2例、原发性肝癌 48例、其他消化…  相似文献   

9.
陈渝萍 《临床荟萃》2000,15(9):411-411
肝硬化患者 ,体内常存在多种代谢异常 ,并对机体其他器官产生病理生理影响。就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AI、B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作一初步探讨。1 对象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16 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1 ] ,年龄 40~ 6 8岁 ,男 12 0例 ,女 40例 ,所有患者近期无上消化道出血 ,并按 Child评分标准 ,分为肝功能 A级组 5 0例 ,B、C级组 110例。对照组 5 0例 ,年龄 41~ 70岁 ,男 38例 ,女 12例 ,为无急慢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sFas和M30的变化,探讨其对CHC患者肝纤维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75例CHC患者(CHC组)和5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sFas及M30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用于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结果 CHC组中血清sFas和M3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在肝纤维化程度不同的CHC患者组间比较中,血清sFas和M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as用于诊断CHC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CI:0.439~0.731,P0.05,当临界值为15.38ng/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71.6%;血清M30用于诊断CHC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735,95%CI:0.523~0.894,P0.05,临界值为433.90U/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78.7%。结论血清sFas与M30在CHC患者内均高表达,其中M30对于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具有较佳的指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及脾脏超声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Ⅳ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的相关性.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正常体检者采用Philips脱机软件Q lab测量各感兴趣区声强值,136例肝硬化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Ⅳ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值,采用Spearman统计方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脾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各感兴趣区声强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距肝左叶表面4.5 cm、肝右叶表面1.0 cm、肝右叶表面3.0 cm、肝右叶表面5.0 cm处感兴趣区声强值与H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5、0.464、0.491、0.377.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脏声强值结合血清指标可为临床肝硬化程度评估、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清  张晓娜  王胜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80-1781
在我国酒精性肝病(AID)已经成为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后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其发展趋势较快,其中酒精性肝炎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足以引为重视。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诊疗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激活素(Activin)是新近发现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其中以ActivinA最为重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通过检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ctivinA和肝功能指标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酒精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人体多种激素降解、排泄、转化的重要器官,也是甲状腺激素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肝脏发生疾病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进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CC家族趋化因子配体(CCL)20(CCL20)水平及肝纤维化比例面积,并分析血清CCL2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l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sAg,HBeAb,HBcA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使用OLYMPUSAU 60 0生化仪对SARS、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其中SARS患者 3 7例 ,肺结核患者2 6例。结果 :SARS组血清中ALT、LDH L、HBDH的水平较肺结核组显著性升高 (P <0 0 1) ,ALB水平降低 (P <0 0 5 ) ;而AST、TP、CK、CK MB、BUN、CR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相比血清ALT、LDH L、HBDH活力和AL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检测5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κ轻链、λ轻链水平,用罗氏自动生化仪测定清蛋白水平。轻链水平升高者(κ和λ轻链水平均高于参考范围上限)作为观察组,轻链水平正常者(在参考范围内)为对照组。所有升高的免疫球蛋白及轻链,经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证实均非单克隆。结果观察组35例,对照组22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C阳性率和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及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游离轻链升高可能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对轻链水平升高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加强筛查,以便实现对PHC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患者的支持状况,提高其希望水平,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解调查,笔者认为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改善病人的心理问题,详细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以促进希望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程鹏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16-12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对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及30例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30例。分别检测血清MMP-3、TIMP-1水平并计算TIMP-1/MMP-3比值。结果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分别为(20.32±3.1)、(22.73±5.2)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17.45±2.3)ng/ml(P均〈0.05);血清TIMP-1水平分别为(1.72±0.4)、(2.24±0.3)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1.49±0.3)ng/ml(P均〈0.05)。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清MMP-3、TIMP-1水平均比代偿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代偿期组患者的TIMP-1/MMP-3比值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8 vs0.086,P〉0.05);失代偿期组比健康组和代偿期组比值增高(0.103 vs 0.088,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MMP-3和TIMP-1水平及TIMP-1/MMP-3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与肝硬化进程相关,可作为肝硬化的一种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