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黏附分子T-cadherin表达对C6细胞恶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cadherin分子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C6细胞分别转染pcDNA3.T-cadherin和pcDNA3表达质粒后。筛选3个表达不同水平T.cadherin的C6克隆和2个不表达T.cadherin的C6克隆,研究T-cadherin分子表达水平对C6细胞的细胞黏附、迁移及聚集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不表达T-cadherin的C6细胞相比.表达T-cadherin的C6细胞在附着后1h和4h时的细胞黏附能力均显著增强,分别增强61.2%和25.1%(P〈0.01),而其细胞迁移能力平均下降72.6%(P〈0.010)。同时,T-cadherin表达诱导显著的同源细胞聚集,聚集指数平均下降52.4%(P〈0.01)。结论 T-cadherin分子表达显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黏附分子T-cadherin抑制C6胶质母细胞瘤增殖与p21表达相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cadherin分子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cDNA3和pcDNA3.T-cadherin表达质粒转染C6细胞,筛选出表达T-cadherin的C6克隆3、4和5以及转染空载体后不表达T-cadherin的C6克隆1和2,以Westerrl Bolt检测各克隆的p21和p27的表达;同时,以pcDNA3和pcDNA3.T-cadherin表达质粒分别转染野生型(p21+/+)和p21缺失突变型(p21-/-)成纤维细胞,研究T-cadherin分子介导的细胞增殖抑制是否依赖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结果转染pcDNA3.T-cadherin质粒后表达T-cadherin分子的C6克隆3、4和5的p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27的表达与C6细胞是否表达T-cadherin无关。另外。转染pcDNA3.T-cadherin质粒的野生型表达p21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显著受抑。而转染pcDNA3.T-cadherin质粒对p21缺失突变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不产生抑制作用。结论T-cadherin分子抑制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的增殖与p21表达密切相关,且T-cadherin分子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依赖于p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T-cadherin分子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C6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pcDNA3和pcDNA3-T-cadherin质粒后获得的表达和不表达T-cadherin的C6细胞克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克隆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分析其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指数的关系。结果 转染后表达T-cadherin的C6细胞在去血清培养48h使细胞周期同步后,分别用血清刺激培养12h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与转染空载体的1、2克隆相比,转染T-cadherin基因后表达T-cadherin的3、4克隆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3、4克隆为52.60%和51.84%,1、2克隆为16.17%和13.47%),而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3、4克隆为0.66%和0.39%,1、2克隆为50.6%和57.9%)。在血清刺激0、4、8、12、24和48h时,空载体克隆1在各时间点的分裂指数与其G2/M期的细胞比例一致,而表达T.cadherin的克隆3在各时间点的分裂指数显著低于其G2/M期的细胞比例数。结论 T.cadherin分子表达能诱导C6细胞G2期细胞阻滞,该机制可能是T-cadherin抑制C6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瞬时转染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质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小鼠TIMP-1的质粒,体外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以转染空质粒的NIH3T3细胞作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m印迹分析检测TIMP—1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采用BrdU法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转染TIMP-1质粒的NIH3T3细胞在24h即有明显的TIMP-1mRNA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上调;与转染空质粒的NIH3T3细胞相比,转染TIMP-1质粒的NI心L细胞48h的BrdU摄取率显著升高(P〈0.01),72h的m摄取率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质粒的细胞相比,72h时TIMP-1质粒转染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瞬时转染TIMP-1质粒可以有效地使TIMP-1的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在NIH3T3细胞高表达,TIMP-1高表达显著提高细胞BrdU和MTT摄取率,减少G0/(31期细胞比例,提高s期细胞比例,提示TIMP—1高表达能够促进戍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加速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人胆管埔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转染QBC939细胞后,能稳定表达β-NGF蛋白,且表达强度随转染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MTT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表现出量效依赖关系。结论NGF具有促进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系表达的HLA-G1抑制同种T细胞增殖及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表达的HLAG1分子对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技术,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LAG1转染ECV304,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达的HLAG1分子。将表达HLAG1的ECV304与同种异体T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后,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ECV304表达HLAG1对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ECV304转染pcDNA3HLAG1后可稳定表达HLAG1分子;转染空质粒pcDNA3和转染pcDNA3HLAG1的T细胞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59±0.41)和(1.33±0.4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实验显示,抗原特异性CTL对转染空质粒pcDNA3和转染pcDNA3HLAG1的ECV304的杀伤率分别为(64.81±3.07)%和(52.33±4.4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1分子可以抑制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和CTL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C重组质粒转染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后VEGF-C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构建好含有VEGF—C的重组质粒转染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新霉素(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稳定转染后细胞中VEGF—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转染并获得稳定高表达VEGF—C的乳腺癌MCF-7细胞系,其转染组VEGF—C mRNA相对吸光度值(12.382&#177;2.183)较空载组(6.039&#177;1.950)显著上调(P〈0.01)。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组VEGF-C蛋白相对灰度值(0.971&#177;0.186)较空载组(0.594&#177;0.196)明显上调(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转染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可显著增加VEGF—C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VEGF基因表达,探讨RNA干扰对胃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VEGF基因shRNA.构建质粒pcDNA3.1-shRNA—VEGF并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胃癌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胃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VEGF—shRNAB、C组VEGF表达和细胞增殖均明显下调。结论RNAi明显抑制了VEGF的表达和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SYBR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6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NCI—N87、BGC-823、AGS和SGC-7901中VEGF—C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构建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按实验组(MKN-45-GV/C)、对照组(MKN-45-GV)和空白细胞组(MKN-45)加以比较。结果:q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在6种胃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VEGF~C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在胃癌细胞MKN-45中表达最低(0.45±1.44),SGC-7901中表达最高(31.13±0.7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1);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每平均视野形成克隆数分别为6.234±0.32和1.40±1.67,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5%和31%(P〈0.05);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小管数目分别为8.14土1.25、12.76±0.79和18.46±0.72(P〈0.01),小管长度分别为98.56±3.71、105.17±134和151.62±2.51(P〈0.05)。结论:VEGF—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VEGF—C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小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基因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 检测人骨肉瘤细胞株 HOS-8603、U2OS 和 MG-63 中 CXCR4 mRNA 的表达情况;构建、鉴定pcDNA3/CXCR4 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到 HOS-8603 细胞中(PCDNA3/CXCR4 组),同时制备转染 pcDNA3 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pcDNA3组)。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穿膜小室重组细胞基底膜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HOS-8603细胞中CXCR4 mRNA相对表达含量低于U2OS、MG-63细胞(P 〈0.05)。转染后24、48h,pcDNA3/CXCR4 组 CXCR4 mRNA 表达量是 pcDNA3 组的 96 倍和 124 倍(P 〈0.05)。与 pcDNA3 组比较,转染后24、48、72 h,pcDNA3/CXCR4组细胞增殖率和发生迁移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 〈0.05)。结论 CXCR4的表达可能是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Src基因对胶质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携带反义Sr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C6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建立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原位注射重组腺病毒.观察其治疗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Src、Ras、MAPK蛋白的表达,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体外研究表明感染反义Src基因的C6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体内研究表明应用携带反义Src基因的腺病毒原位注射治疗大鼠胶质瘤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减少Src、Ras、MAPK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论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Src基因能够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Src-Ras-MAPK信号通路参与胶质瘤的生长,抑制该信号通路可以增加凋亡通路关键蛋白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连接蛋白 (Cx)基因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作用 ,探讨以Cx43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将含Cx43cDNA的质粒以Lipofec tamine介导转染Cx43表达缺失的C6胶质瘤细胞 ,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x43mRNA及蛋白表达 ,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 (SLDT)检测GJIC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后C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Cx43mRNA及蛋白表达和GJIC恢复。表达Cx43的克隆细胞增殖明显下降 ,培养 2~ 6d时 ,每天除C6组与空载组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余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但细胞凋亡并未增加。结论 Cx43基因及GJIC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优选靶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HCV -C)对人胆管上皮细胞 (BEC)的转化及致癌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含有HCV- C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 C导入BEC细胞,G418筛选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细胞中HCV -C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锚着非依赖性生长实验、成瘤性检测等鉴定其生物学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所致肿瘤组织中HCV- C蛋白表达。结果 HCV -C转染的BEC细胞中HCV- C蛋白表达于胞质,质粒pcDNAHCV C转染细胞的倍增时间较pcDNA3转染细胞和未转染BEC细胞明显缩短(分别为 14h, 28h, 30h)。pcDNAHCV C和pcDNA3转染细胞及未转染BEC在软琼脂中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 36. 0%、2 .5%和 1 5% (P<0. 01)。3种细胞接种裸鼠后,pcDNAHCV C转染细胞注射组出现肿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胆管细胞癌,肿瘤组织有HCV- C蛋白的表达。而pcDNA3转染细胞及未转染BEC细胞注射组在注射 36d后仍未见肿瘤发生。结论 HCV- C蛋白具有促胆管细胞转化和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CBP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0-CBP,应用pcDNA 3.0-CBP和空载体质粒pcDNA3.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G418(800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BP蛋白水平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Wound-healing实验对细胞进行侵袭和迁移能力研究.结果 转染CBP基因的细胞株有目的 基因整合和相应蛋白高表达.MTT检测pcDNA 3.0-CBP转染组活细胞吸光度(0.2787±0.0786)低于未转染组(0.5089±0.1301)和pcDNA 3.0(-)空载体转染组(0.4804±0.1547).pcDNA 3.0-CBP转染组与两对照组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侵袭实验表明pcDNA 3.0-CBP转染组穿透滤膜数(3.52±0.77)明显少于未转染组(8.17±0.86)和空载体转染组(8.22±1.30),转染组与两对照组侵袭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转染组细胞迁移数(71.30±7.68)明显少于未转染组(119.40±8.38)和空载体转染组(111.41±12.56),转染组与两对照组迁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可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恶性表型,可能通过对Src家族激酶(SFKs)的负反馈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15.
反义AKT2 RNA逆转C6胶质瘤的细胞恶性表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反义AKT2RNA逆转C6鼠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方法将逆转录病毒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脂质体复合物直接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J905和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LXSN载体转染组为空载对照。随机筛选阳性克隆并应用蛋白印记和原位杂交鉴定转染。MTT法和TUNEL法评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Transwell法分析侵袭能力,划痕实验研究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法分析细胞周期,并进行GFAP的表达分析。结果转染ASAKT2cDNA后C6细胞AKT2表达显著抑制。与C6对照组和LXSN空载组比较,转染反义AKT2后C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增加(0.33vs13.67,P<0.01),侵袭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抑制,诱导细胞出现G0/G1细胞周期阻滞,上调GFAP的表达。结论反义AKT2RNA基因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迁移并使G0/G1细胞周期阻滞逆转其恶性表型,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重要优选靶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瘤体内直接注射白细胞介素(IL)-7基因抗小鼠乳腺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构建IL-7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L-7);建立乳腺癌TM40D细胞BALB/C小鼠移植模型;瘤体内直接注射pcDNA3-IL-7,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IFN-γ的分泌量;局部肿瘤经治疗后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IL-7;与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15.2±11.8) ng/L、pcDNA3组(133.6±9.4) ng/L比较,pcDNA3 -IL-7注射组(242.3±10.1)ng/L外周血IFN-γ明显增高;pcDNA3-IL-7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cDNA3-IL-7显著促进CD4+T细胞、CD8+T细胞内IFN-γ的分泌量;常规病理显示pcDNA3 -IL-7注射组肿瘤组织大量坏死,炎性细胞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瘤体内直接注射pcDNA3-IL-7明显抑制小鼠乳腺肿瘤生长,显著促进IFN-γ分泌,增强了小鼠机体抗乳腺肿瘤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生存素反义核酸增加人结肠癌对泰素帝的化疗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对泰素帝诱导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Adr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用脂质体瞬时转染LOVO/Adr细胞,以RT-PCR法检测质粒转染前后细胞survivinmRNA的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泰素帝对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pcDNA3.0/survivin明显下调LOVO/Adr细胞survivinmRNA表达,MTT检测发现,泰素帝对转染pcDNA3.0/survivin、pcDNA3.0及未转染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7.3±2.9)%,(21.9±2.3)%和(21.1±1.9)%,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仪分析显示,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7±1.7)%、(13.4±1.6)%与(14.3±1.8)%,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能下调LOVO/Adr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增加其对泰素帝的敏感性,为临床提高结肠癌疗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