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邝宁子 《西部医学》2003,1(4):345-346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 8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 ,36例 (男 12例 ,女 2 4例 )口服中药汤剂 ,2次 /日 ;32例 (男 10例 ,女 2 2例 )作为对照组口服氯喹片 ,0 .2 5~ 0 .12 5 /次 ,2次 /日。两组局部外擦 10 %氧化锌软膏 ,2次 /日 ,连续观察 1个月。结果 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总有效率 97.2 % ,对照组 84 .4 % ,2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多形性日光疹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基本痊愈.结论 多形性日光疹不容易痊愈,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不但要注意饮食习惯,且患者出行时要密切注意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云南省4个不同海拨、不同民族聚居地正常人群中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的发病情况,3个不同海拔地区3家医院就疹病人中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情况.方法 在海拨依次为380m、1870m、2410m、3280m的云南省元江县(傣族、哈尼族聚居),昆明市西山区、官渡区(汉族、彝族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香格里拉藏族自治县随机选择1-2个自然村,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查,同时调查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皮肤科、丽江地区医院皮肤科、玉溪地区医院皮肤科就诊或住院病人中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情况.结果 (115岁以上被调查者4899人,男2400人(49.0%),女2499人(51.O%),多形性日光疹的患病率0.65%(32/4899),慢性光化性皮炎为O.18%(9/4899);(2多形性日光疹的发病女性高于男性(P<0.01.其好发年龄20~40岁.慢性光化性皮炎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形性日光疹在不同海拨地区的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海拨高的香格里拉地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元江县和昆明市(P值均<0.01,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患病率在各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家医院就诊的75413名患者中多形性日光疹占0.21%,慢性光化性皮炎0.17%.结论 (1多形性日光疹在云南省的患病率高于慢性光化性皮炎,好发于中年女性.高海拨地区患病率高于低海拔地区,人们必须加强防晒意识和措施;(2医院就诊患者多形性日光疹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表明大多数病人症状轻呈一过性,到医院就诊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与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4至2015年收治的112例多形日光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照组联合应用维生素E+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2.8%高于对照组55.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性日光疹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激素类外用搽剂-复方吲哚美辛酊在多形性日光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03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外用复方吲哚美辛酊涂擦患处,每日3次.对照组50例外用艾洛松涂患处,每日1次.疗程均为2 周,治疗结束后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第7 天、第14 天总显效率分别为69.8%和86.8%.结论 复方吲哚美辛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苋菊苦甘汤外敷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2.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5%、痊愈率为34.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苋菊苦甘汤外敷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较好,无副作用,利于广泛性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2年5月开始应用该药(上海中西制药厂)治疗盘状红斑狼疮、慢性光化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现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形性日光疹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光敏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不清,与其它特发性光敏性皮肤病不易鉴别,其皮损有时似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皮损,最近有研究证明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综述了多形性日光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蒿甲醚胶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PLE)和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光敏性皮肤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105例慢性光化性皮炎和63例多形性日光疹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CAD63例,PLE32例)口服蒿甲醚胶囊,40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CAD42例,PLE31例)0.2g/次,2次/d.局部均用10%氧化锌软膏外檫2次/d,其它治疗相同,半月1疗程,治疗两疗程.结果多形性日光疹治疗组总有效率84.4%(27/32)。对照组总有效率80.6%(25/31),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统计无显著性差异.慢性光化性皮炎治疗组总有效率85.7%(54/63),对照组81%(34/42),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统计无显著性差异.口服蒿甲醚胶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均未发现副作用.结论蒿甲醚胶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是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光防敏汤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蓝科肤宁)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内服中药抗光防敏汤联合蓝科肤宁冷敷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43例,采用内服中药抗光防敏汤联合硼酸液湿敷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效率分别为95.35%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光防敏汤联合蓝科肤宁湿敷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类光敏性药疹皮损局限于暴光部位,停服司帕沙星,口服抗组胺药物有效。[结论]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潜伏期1d-7d左右,停药、避光,按一般光敏性皮炎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药疹的类型及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9年6月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皮疹分型按《临床皮肤病学》分型方法,致病药物根据《新编药物学》进行分类;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致病药物或可疑致病药物,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结果引起心脑血管病药疹的主要药物为抗高血压药、中成药,麻疹样疹、荨麻疹型药疹常见。165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结论药物引起皮疹为医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病情控制不佳将累及到肝、肾等脏器,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必须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类光敏性药疹皮损局限于暴光部位,停服司帕沙星,口服抗组胺药物有效。[结论]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潜伏期1d-7d左右,停药、避光,按一般光敏性皮炎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110例固定性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性药疹多发于青壮年,绝大多数为男性。好发部位为外阴部,其次为四肢及口唇。致病药物1960~1970年代磺胺类居首位,解热镇痛剂次之。1980~1985年解热镇痛剂跃居首位。讨论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问题,对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的患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改善全身症状,缩短病程;而对无全身症状的患者不必要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18-120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最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多有失眠症状。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寐。这种失眠症状往往呈慢性反复发病过程,临床缺乏持久、有效的药物,这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纳入慢性肝病患者117例,其中痰热内扰型共62例,肝肾阴虚型共55例,两组患者均长期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们观察了给予患者中药足浴治疗后,慢性肝病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发现,依疗效标准评价,治愈51例,显效44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9.7%,显效率为81.2%。  相似文献   

17.
刘蓉  周东  马银燕 《四川医学》2009,30(11):1713-1715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1999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住院的药疹患者1265例,筛选出由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患者33例临床资料。结果33例重型药疹(SDE)患者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CBZ)占63.64%;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为69.7%;并发药物性肝损害为63.64%。结论引起重型药疹的抗癫痫药物(AEDs)以卡马西平(CBZ)最常见,且以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最高;并发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虚则使脏腑组织的机能减退。艾滋病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病程漫长,故久病伤气十分明显,治疗时重视补益元气是必要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Acq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 is a rare skin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systemic diseases, particularly diabetes and chronic renal failure. A 52-year-old Saudi female patient with a known case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II, chronic renal impairment, hypertension,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troke and left hemiplegia presented with multiple pruritic skin eruption on the trunk and extremities. We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acq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 in association with sick euthyroid syndrome to be re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