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联系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探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探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肺主气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经典理论之一。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肺主宣发卫气、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与黏膜免疫功能上的相似性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结合西医学黏膜免疫研究进展,总结"肺肠合病"和肺、肠功能、黏膜免疫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肺主宣降,使卫气布达周身肌表;大肠传化糟粕,使五脏安定。肺与大肠生理功能正常是抵御外邪的基础条件,两者功能失常是导致"肺肠合病"的根本原因。西医学认为"肺肠合病"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黏膜免疫中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是"肺肠合病"的物质基础,其"选择性的归巢机制"则是"肺肠合病"的桥梁。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肺肠合病"与黏膜免疫的关系,可为"肺肠合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肺肠相关的ARDS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突出体现了中医"肺肠相关"的特点。"肺病及肠"、"肺肠同病"是从中医视角观察ARDS的常见结论。基于肺肠相关特征的ARDS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开展ARDS脏腑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其肺肠相关的证候学特征,从而丰富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2)开展肺肠同治、肺病治肠、肺病治肺方法对ARDS证候演变及相关物质基础影响的临床研究,阐明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寻找临床合理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揭示病理状态下肺与大肠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和协调机制。3)开展ARDS肺肠相关的炎症调控与黏膜免疫机制的基础研究,将为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脏腑相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提供实验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医学胚胎发育、公共黏膜免疫系统、内分泌物质三方面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宣肺通腑法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大承气汤的现代临床研究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宣肺通腑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哮喘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当下极为关注的流行性传染病,目前全世界仍在持续蔓延,中国能在这次疫情中取得成效,中医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西医尚缺乏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且需要靠自身免疫调节,而肠道免疫功能占全身免疫功能的70%,肠道微生物群的消耗或缺失会导致免疫反应受损,通过肠-肺轴可以间接调节肺的免疫功能,因此在COVID-19治疗中肠道功能的维护不可忽视。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肺肠合治"来源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主皮毛,其开窍于鼻,胃开窍于口,疫病多从口鼻而入,入肺与胃,肺与大肠相表里,手足同名经同气相求,所以疫病的发展变化始终关乎阳明,与肺、大肠相关。肺经与大肠经疾病的发展及诊治密不可分,古今医家在治疗肺部疾患也多运用"肺肠合治"观点,文章基于现代"肠-肺轴"的认识,初探中医从"肺肠合治"在以消化道为首发或伴消化道症状的COVID-19的应用,通过分清别浊、渗湿利小便、宣肺通腑、分消走泻的治疗原则,使邪有出处,从而达到治疗及预防疾病转归的效果,希望能为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医学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法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大鼠ALI/ARDS模型,观察大鼠血中D-乳酸、丙二醛(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肺、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通腑泻肺法可以有效降低大鼠全身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表达水平,降低血浆D-乳酸、DAO及肺肠组织sIgA含量。[结论]1)通腑泻肺法能够明显减轻ALI/ARDS大鼠免疫炎症及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保护作用较单纯用泻肺法或通腑法效果更有优势;2)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作用靶点不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合成分泌及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方向研究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质和基础,对其认识不断加深。肺与肠在多方面联系密切,比如肺肠组织来源相同~([1])、肺肠黏膜免疫互相联系~([2])、肺肠菌群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和同步~([3])、肺肠同病趋势~([4])。这些研究表明,肺与肠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故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运用该理论以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中医"肺与大肠表相表里"的脏腑理论,采用"肺与大肠脏腑同治"的治疗原则,组方通腑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治疗组60例,予通腑宁颗粒。对照组60例,予香连丸。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治疗上,采用"肺与大肠脏腑同治"原则在思路与方法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炎多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或复发,由于呼吸道、消化道与泌尿道都有黏膜覆盖,根据"肺主皮毛"的中医理论,宣肺祛邪和调节胃肠功能可以稳定泌尿系统黏膜的炎症和免疫活动。慢性肾炎的治疗既要重视治肾,更要重视治肺治胃,在补肾活血的基础上,积极宣肺祛邪及调理胃肠,可减轻肾脏异常的免疫和炎症活动,有效的提高慢性肾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脏、鼻腔、肠道黏膜免疫的相互关联和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各10只。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作哮喘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鼻黏膜、肠黏膜中的CD4+、CD8+淋巴细胞数量,eotax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鼻咽冲洗液、肠黏液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IgA含量。结果哮喘组肺组织、鼻黏膜、肠黏膜中CD4+和CD8+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及mRNA、鼻咽冲洗液中sIgA、肠黏膜eotax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水平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大鼠eotaxin蛋白表达在肺组织和鼻黏膜呈负相关(r=-0.572,P=0.008),在肠黏膜和鼻黏膜呈正相关(r=0.638,P=0.002);eotaxin mRNA表达在肺组织和鼻黏膜呈正相关(r=0.502,P=0.024),在肠黏膜和鼻黏膜呈正相关(r=0.594,P=0.006)。在哮喘组,除了eotaxin蛋白表达在肺组织和肠黏膜呈负相关(r=-0.448,P=0.048),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肺、鼻、大肠之间的黏膜免疫功能可能保持密切的关系或动态平衡。但是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这种平衡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A nephropathy,Ig AN)黏膜免疫机制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近年来Ig AN黏膜免疫机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Ig AN的中医发病机制、辨证论治、外治法等方面对Ig AN的黏膜免疫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从中医角度来看,Ig AN病位在肾,涉及咽、肺、脾、肠,"卫气不固"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伏邪外发"是本病主要的致病条件,"湿热内蕴"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及临床表现,咽肾同治、肺肾同治、脾肾同治、肠肾同治及外治疗法能缓解Ig AN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从而保护肾功能并延缓肾功能进展。Ig AN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等多方面均与现代医学的黏膜免疫机制相应。[结论]从中医角度探讨Ig AN的黏膜免疫发病机制和内外治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Ig AN的优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呼吸系统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再认识,并从该中医理论出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的体现,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为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免疫应答的形成,并参与免疫调节。"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机制正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影响免疫功能。通过解读国家卫建委诊疗方案和浙江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具有共通性,其目的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具有实践意义,其实质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实现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影响Th17和Treg细胞失衡是COPD病理生理的重要机制之一,SCFAs通过调控T h17/Treg细胞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防治COPD的新靶点。现代“肺-肠轴”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具有高度相似性,肠道菌群及SCFAs是肺肠轴的关键介质。前期研究发现,果上叶能调控COPD模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据此推测,果上叶可通过调节SCFAs,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干预COPD,诠释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观点在COPD防治中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干预COPD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之一,在历代医家的众多医籍中均有所论述。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载的肺痹和肠痹医案,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叶天士临证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认识和应用。研究发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论之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仅存在肠病可及肺、肺病可治肠,反之亦存在,且并不存在情况的多寡问题,只是肺与大肠所主不同,在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中,会有所侧重而已。肺病与肠病之间互相影响的情况是存在一定发生条件的,而且肺病治肠、肠病治肺亦非在所有肺病和肠病中都适用,不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日益加重、抽烟人群数不断上升等原因,肺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即二者在生理与病理方面相互影响,故临床在肺系病的治疗中,常加入通腑之剂,调畅腑气,从而"通腑以调肺",使肺部气机通畅.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入手,探究其中西医学理论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分析通腑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脏、腑的解剖学实体构成。方法: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有关的人体系统解剖的记载,模拟远古医学家解剖人体的过程。结论:所有的脏、腑,特别是三焦,都确定了对应的解剖学实体,并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和胃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少阳经半表半里、心藏神、肾藏精"等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认识。从而认为中医的脏腑学说与现代系统解剖学有实体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