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nandamide, AEA)属于内源性大麻素类长链脂肪酸衍生物,可通过大麻素受体(CB1/CB2)和(或)非CB1/CB2受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AEA类似物包括脂氨基酸类、脂肪酰乙醇胺类和甲基氟膦酸酯类化合物等。AEA类似物在生物活性及化学结构上与AEA相似,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非CB1/CB2受体途径介导的神经保护活性及对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调节作用为该类化合物的重要特征。由于AEA作用于多靶点所致的许多副作用,给其临床试验和应用带来一定困难,而AEA类似物可能既具备AEA的神经保护活性又避免其毒副作用,因此研究AEA类似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AEA及其类似物的神经保护活性和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筏在内源性大麻素受体2(CB2)介导的内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麻素受体2shRNA(Cnr2-shRNA)转染HSC细胞,干扰CB2受体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不同浓度的AEA和甲基-β-环糊精(MCD)对HSC的作用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EA及MCD作用后HSC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c-Jun氨基端激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HSC上的脂筏(LRs)以及CB2受体的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筏,Westernblot鉴定脂筏并检测脂筏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nr2-shRNA转染筛选Cnr2-单克隆细胞株,MTT检测发现转染后CB2受体的减少能减弱AEA对HS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而用MCD预处理HSC细胞后CB2受体的减少对AEA的效应无明显影响。p-P38MAPK和p-JNK的表达与AEA浓度有依赖关系,且可以被MCD部分拮抗。CB2受体在HSC膜脂筏和胞质中均有表达,但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AEA刺激前HSC细胞脂筏,发现未受AEA刺激时脂筏中含有的CB2受体量很少,CB2受体大部分存在于HSC细胞胞质中。结论 CB2受体参与AEA抑制HSC细胞增殖的过程与脂筏相偶联,通过脂筏这个信号平台AEA的刺激可能使CB2受体聚集或增多从而发挥级联放大效应,且这一效应与细胞中p-P38MAPK和p-JNK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脂筏和CB2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变性,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内源性大麻毒素(ECS)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CB1、CB2,内源性配基AEA、2-AG及其内源性配基失活系统AEA水解酶FAAH等,国内外研究表明ECS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多种内源性生理性调节作用并介导哺乳动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受体水平、失活系统、免疫应答及突触可塑性等方面;现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对慢性脑低灌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大鼠齿状回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变化及其在癫痫MFs出芽和突触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齿状回中MAP-2在点燃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尼氏染色和电镜观察阐明MAP-2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原因及意义。结果:齿状回分子层颗粒细胞树突的MAP-2的免疫反应性于点燃后3天明显增强,至14天达到高峰(P<0.01),20~30天降至对照水平(P<0.01) 。MAP-2的增加与齿门神经元的变性之间存在指数曲线相关关系(R2=0.9362)。电镜下,分子层神经元树突内的微管于点燃后3天增多,14天明显增多,至30天已有崩解。还可见轴突分支出芽,神经末梢与树突形成多个突触。结论:MAP-2的过度表达在癫痫大鼠苔纤维出芽和突触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量受损的齿门神经元对抑制性细胞广泛的去神经支配可能是其过度表达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类型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出生后14~28 d龄正常大鼠进行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分别采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分离和记录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EPSCs)以及γ-氨基丁酸(galn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IPSCs),并进行神经元细胞内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NMDA受体介导的EPSCs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NMDA/谷氨酸电流比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体细胞GABAA受体介导的IPSCs下降时间较颗粒细胞的短(P<0.05),而峰值和上升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GABAA受体在大鼠视皮层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而NMDA受体在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6.
大麻素1型受体(CB1R)作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之一。CB1R主要分布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参与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CB1R放射性配体的不断研发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分子影像技术的日渐成熟,有助于实现CB1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与分布的在体可视化。目前,CB1R PET显像可以有效评估亨廷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CB1R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神经精神疾病诊治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就CB1R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麻使用障碍及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GABA(γ-氨基丁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通过作用干GABAA,GABAB和GABAC三种亚型受体发挥生理效用.突触内GABAA受体介导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是GABAA受体介导抑制性作用的理论基础,而近来,科学家们描述的一种GABAA受体介导的新型抑制作用即持续性抑制.是由于低浓度的GABA激活突触外GABAA受体引起的生理效应.突触外GABAA受体由能将生物物理学性质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亚基组成,在药理和功能上也区别于突触内受体相似物.这篇综述将更加全面具体的阐述重组体的性质,天然突触外GABAA受体以及其相关试剂的研究.并深入从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外GABAA受体在GABA能抑制电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μ型阿片肽受体(MORs)介导大鼠癫痫敏感性形成过程中海马NMDA2B受体(NR2B)表达变化。方法红藻氨酸(KA)皮下注射建立大鼠癫痫发作模型,采用脑立体定位及微渗透泵技术,海马内微量注射MORs激动剂PL017,或和拮抗剂β-FNA。7d后通过阈下剂量KA检测大鼠癫痫发作敏感性,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NR2B表达变化。结果PL017可显著增加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NR2BmRNA(+)神经元数及平均灰度。β-FNA则明显降低两个脑区的NR2BmRNA(+)神经元数及平均灰度。结论MORs介导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机制与NR2B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红藻氨酸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激活海马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对CA1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KA (10 μmol/L)对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KA受体的激活不仅显著性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流(P<0.01),而且同时显著性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流(P<0.01)。结论KA受体通过激活同时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传入,对海马神经元动力学的平衡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癫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埋藏电极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方法,观察槐定碱对MPP-DG通路联系上双脉冲刺激反应的影响,分别以群峰电位幅度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上升斜率的PPR(paired-pulse ratio)为观察指标。槐定碱以腹腔注射(i.p)形式给药,剂量为6.0mg.kg-1。双脉冲刺激实验按脉冲间隔(IPIs)20~1000ms分别给出。结果槐定碱给药后,群峰电位幅度的PPR相比给药前有明显降低,但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上升斜率的PPR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6.0mg.kg-1剂量槐定碱对麻醉大鼠MPP-DG通路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怀福  胡平  陈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3,(2):4-6,10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 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在帕金森病(PD)和原发性震颤(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我院确诊的51例PD患者,19例确诊为ET患者及11例正常人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DA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ROI)计算PD患者、ET患者和正常人DAT对^(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比值及两侧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AIPD、AICON)。结果 1)正常对照组左右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1.633±0.088、1.623±0.0691,双侧对称,双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55,P=0.527),不对称指数为2.074±1.793。正常人双侧ST/CB均值的95%可信区间为1.577-1.678。2)ET患者左右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1.561±0.117、1.546±0.115,两侧基本对称,双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96,P=0.180),双侧ST/CB均值及不对称指数同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34,P=0.063;t=-0.795,P=0.433)。ET患者双侧ST/CB均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1.498-1.608。3)PD患者双侧ST/CB比值低于正常人ST/CB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01,t=-4.968,P=0.000)。PD患者左右双侧ST/CB值的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386-1.463、1.447-1.534。结论^(99)Tc^m-TRODAT-1 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可鉴别帕金森病与原发性震颤,弥补CT、MRI等检查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与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HKC,以未处理的HKC为阴性对照,以8ng/mlTGF-81处理的HKC为阳性对照,以不同浓度的MCP-1(0.1、1.0、10、100ng/m1)处理细胞,或以同一浓度的MCP-1(1ng/ml)在不同时间点(0h、12h、24h、36h、48h、72h)处理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各组HKC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HKC细胞α-SMA及ILK表达。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观察MEK抑制剂(PD98059,10μmol/L),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μmol/L)和ROCK抑制剂(Y27632,500μmol/L)对HKC细胞ILK表达的影响。结果MCP-1(0.1、1.0ng/m1)作用后HKC细胞α-SMA mRNA和α—SMA、IL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中以1.0ng/ml MCP-1组作用后α—SMAmRNA和α—SMA、ILK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1.001)。1.0ng/ml MCP-1作用后细胞α-SMA mRNA和α-SMA、ILK蛋白表达在0-48h内逐渐增加,48h达最高峰(P<0.01),72h时呈下降趋势。分别加入阻断剂PD98059、SB203580和Y27632后,HKC细胞ILK蛋白表达水平与MCP-1单独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P-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MCP-1上调ILK的表达有关;本研究未发现MCP-1上调ILK的信号传导途径与MEK1、p38MAPK、ROCK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萘哌地尔Ⅱ号衍生物YMⅡ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Ⅱ号衍生物YMⅡ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机制研究,为该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①以比浊法观察YMⅡ对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dr)或凝血酶(Thr)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②荧光法测定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的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观察YMⅡ对ADP、Adr或Thr所致血小板([Ca^2+]i)升高的影响。③用^125I放射免疫法观察YMII对ADP、Adr或Thr所致的血小板血栓烷A2(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烷B2(TXB2)生成含量的影响。结果①YMⅡ高浓度(10^-4mol·L^-1)对ADP(1.5×10^-5mol·L^-1)、Adr(5.5×10^-5mol·L^-1)或Thr(0.6U/mL)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与溶媒组比较均有抑制作用;中浓度(10^-5mol·L^-1)对上述浓度的ADP和Adr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对Thr(0.6U/mL)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10^-6mol·L^-1)对ADP、Adr或Thr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均没有抑制作用。②YMⅡ中浓度和高浓度能降低ADP和Adr所致的血小板([Ca^2+]i)的升高;低浓度对其无抑制作用;该药对,Thr,只有高浓度才有降低([Ca^2+]i)作用。③上述三浓度的YMⅡ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DP所致TXB2的升高作用;本品中浓度和高浓度对Adr所致的TXB2的升高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则无抑制作用;上述高、中、低浓度的YMⅡ对Thr所致的TXB2的升高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呈量效关系。结论YMⅡ对由ADP、Adr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但对由Thr所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却仅呈微弱的抑制,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小板([Ca^2+]i)和减少TXA2生成等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艾迪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BGC-823接种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艾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动物按相应药物和剂量给药,连续14d;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艾迪注射液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61.84%,光镜下可见大片状的坏死区。结论:艾迪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CB1、CB2、内源性配基AEA、2-AG及内源性配基的失活系统FAAH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CS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备广泛的生理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LPP对Alzheimer样大鼠记忆能力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S组、GLPP组(250mg/kg);除正常对照组(正常昼夜节律)外,其余各组连续光照(光照度400Lux,24h),其间GLPP组igGLPP,每天1次;NS组培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光照30d后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和突触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LPP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GLPP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神经轴突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NS组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结构紊乱,膜结构破坏,嵴模糊、消失;神经髓鞘内神经细丝稀少,神经突触缺失、减少,突触密度降低,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减少。结论GLPP可增强Alzheimer样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轻持续光照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old-fMRI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采集fMRI大脑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可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双侧额下回;针刺右侧合谷可激活: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语言运用中枢、面部反应区、听觉皮区,与合谷穴功能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过程中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影响,探讨ADMA在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ADMA、ADMA及L-精氨酸孵育单核细胞48h,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中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蛋白表达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结果 ADMA能够促进单核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p〈0.01),以及上调单核/巨噬细胞中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单核/巨噬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p〈0.0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p〈0.05),而L-精氨酸能抑制ADMA的作用(p〈0.05)。结论 ADMA能够增加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并且这种作用能被L-精氨酸所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和瘤体周围微小淋巴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anc-02胰腺癌细胞株,构建C57BL/6小鼠皮下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康莱特注射液低、中、高剂量、CTX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与给药后14d处死小鼠。测各组肿瘤大小,再对标本切片,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各用药组和NS组相比瘤体大小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瘤体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瘤体中心区;康莱特中、高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瘤体周围MLD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瘤体生长和瘤体周围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