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调查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于2004-09随机抽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级大专新生304人做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症状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评定新生面对应激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问卷包含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5种应付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问卷现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4份,合格率97.9%。①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差异有显著性。②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以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各因子为因变量,以性别和生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和幻想两种应付方式上性别主效应明显,男生解决问题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女性幻想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焦虑、精神病性、求助等因子上生源主效应明显,来自农村的大专新生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来自城市的大专新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多使用求助这种积极的应付方式;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因子与应付方式因子在性别与生源上不存在交互作用。③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作相关分析: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合理化等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青年正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相应的应付方式有密切的联系。面对压力、挫折和困境时,男生比女生更能用积极行动的方式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使用幻想这种消极、被动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测试方法评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2—05选择原益阳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和计算机系2000级专科班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校系学生会干部、校系团干部)131人为学生干部组观察对象。并以各系随机抽取1个班的普通同学共306人组成普通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该量表含90个项目,归纳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分(自觉无症状~严重)5级评分制记分。评估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结果:学生干部组131人和普通学生组306人均获得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普通学生总体与学生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魏克斯)入:0.96,pillai’s trace(皮耐轨迹):0.04,P=0.039,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强迫因子均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8)。两组各因子平均分除恐怖、偏执2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是学生干部得分高于普通学生。②男女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 λ=0.865,pillai’s trace=0.135,P=-0.034,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偏执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48),强迫因子上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61)。男学生干部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女学生干部。③文理科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λ=0.924,P=-0.358,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不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躯体化因子均分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从两组各因子平均分来看,除强迫因子外,文科学生干部在其它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理科学生干部。(彭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干部与普通女学生之间,男干部与普通男学生之间多因素整体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女干部与普通女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男干部与普通男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只有强迫因子达到显著性水平;从各对比组各因子平均分来看,女干部与普通女生的得分非常接近,而男干部在敌对、焦虑、偏执等多项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男生。结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普通学生,男性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女性干部。应重视对学生干部特别是男性学生干部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3.
万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32):83-85
目的:应用测试方法评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2-05选择原益阳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和计算机系2000级专科班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校系学生会干部、校系团干部)131人为学生干部组观察对象。并以各系随机抽取1个班的普通同学共306人组成普通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该量表含90个项目,归纳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分(自觉无症状~严重)5级评分制记分。评估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结果:学生干部组131人和普通学生组306人均获得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普通学生总体与学生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魏克斯)λ=0.96,pillai’strace(皮耐轨迹)=0.04,P=0.039,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强迫因子均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8)。两组各因子平均分除恐怖、偏执2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是学生干部得分高于普通学生。②男女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λ=0.865,pillai’strace=0.135,P=0.034,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偏执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48),强迫因子上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61)。男学生干部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女学生干部。③文理科干部之间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ilk’sλ=0.924,P=0.358,两组间多因素整体差异不显著。两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只有躯体化因子均分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从两组各因子平均分来看,除强迫因子外,文科学生干部在其它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理科学生干部。④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干部与普通女学生之间,男干部与普通男学生之间多因素整体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间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女干部与普通女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男干部与普通男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只有强迫因子达到显著性水平;从各对比组各因子平均分来看,女干部与普通女生的得分非常接近,而男干部在敌对、焦虑、偏执等多项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男生。结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普通学生,男性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女性干部。应重视对学生干部特别是男性学生干部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量表测定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于2004-03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学生260人和汉族学生2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采用集体测试方法,在测试前使用标准的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量表当场收回.结果:发放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问卷260份,收回合格问卷250份,有效率96.2%.发放汉族学生问卷230份,收回合格问卷228份,有效率99.1%.①少数民族地区师范专科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②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③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值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④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女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⑤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中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城镇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⑥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均值随年级的上升而递增,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三年级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均值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在各项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相应年龄组的普通常人的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体体现为:少数民族学生低于汉族学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方面随年级增强的趋势明显.应结合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佘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44):56-58
目的:通过量表测定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于2004-03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学生260人和汉族学生2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采用集体测试方法,在测试前使用标准的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量表当场收回。结果:发放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问卷260份,收回合格问卷250份,有效率96.2%。发放汉族学生问卷230份,收回合格问卷228份,有效率99.1%。①少数民族地区师范专科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②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③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值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④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女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⑤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中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城镇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⑥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均值随年级的上升而递增,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三年级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均值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在各项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相应年龄组的普通常人的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体体现为:少数民族学生低于汉族学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方面随年级增强的趋势明显。应结合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贺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5):425-427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300名高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源及处理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87.5%的学生有过考试失败或不理想的经验,75%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应付方式问卷测评:高一学生对生活的负性事件应付方式依次为积极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出生地学生的心理应激源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男生应付方式自责、合理化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重点中学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P<0.05)。结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学校要及时的给予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8.
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受到躯体、或情感伤害以及日常照顾等方面被严重忽视即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两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共356名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5个分量表:①情感虐待。②躯体虐待。③性虐待。④情感忽视。⑤躯体忽视。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每个虐待分量表5-25分,总分25-125分)对356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评。按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以总分27分为界限)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分析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团体测验。答完问卷后当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56份,剔除不完整问卷21份,共收回回答完整问卷335份。①儿童期虐待问卷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儿童期虐待问卷各分量表分在5.5~11.95之间。情感忽视为11.95&;#177;4.15,居名分量表分之首。②不同性别分量表分的区别:男性高中生儿童期性虐待显著高于女性(5.76&;#177;1.78,5.25&;#177;0.82,P〈0.05)。③不同性别高中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采用退避应付方式(0.48&;#177;0.20,0.43&;#177;0,20,P〈0.05),其余项目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儿童期虐待高分组、低分组应付方式区别:高分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期虐待低分组(0.48&;#177;0.25,0.25&;#177;0.20;0,56&;#177;0.20,0.45&;#177;0.18;0.53&;#177;0.20,0.42&;#177;0.18;0.48&;#177;0,17,0,37&;#177;0.14,P〈0.05),而求助应付方式则显著低于低分组(0.52&;#177;0.30,0.65&;#177;0.23,P〈0.05)。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两组差异不显著(0.71&;#177;0.21,0.72&;#177;0,18,P=0.93)。结论:城市高中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忽视。他们的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明显有关,儿童期虐待严重者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科系、年级的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①2005-11随机整群抽取河南大学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320人进行施测,共发出问卷320份。在资料整理过程中,28份因填写不完整和故意作答作为无效问卷被剔除,最后回收资料填写完整的问卷292份,有效率91.3%。②采用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施测并调查分析。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4个维度(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1—5级评分(分数越高出现孤独感频率越高)。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5级评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专业等内容,并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92份有效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特征为男125人(42.8%),女167人(57.2%);文科133人(45.5%),理工科159人(54.5%);二年级学生137人(46.9%),三年级学生155人(53.1%)。②性别变量在自我孤独感维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3.15,JP〈0.01),即女生高于男生;学科变量在自我孤独感维度、孤独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55,P〈0.05;t=2.41,P〈0.05),即文科高于理工科;而年级变量在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4个维度上均未表现差异。③发展孤独感、社会孤独感这两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r=0.207~0.393;r=0.246-0.384;P均〈0.01).且对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具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
结论:孤独感程度高的大学生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应加强针对孤独感的教育活动和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首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的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及其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延边地区122名朝鲜族护士和73名汉族护士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朝鲜族和汉族护士在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与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压力源和总均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民族的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应对方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压力源与护士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程度不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医院和社会应给予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97名男性服刑人员(研究组)和193名当地男性居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除敌对、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及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与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与自责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与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退避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在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情况,并分析两者关系。方法于2014年10月在塞拉利昂中塞友谊医院,选择中国和塞拉利昂医务人员共44名,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抗击埃博拉一线医务人员的HAMA得分为(19.45±12.46)分,其中有焦虑症状者占81.82%(36/44)。其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方式( PC)得分为(32.03±7.26)分,消极应对方式(NC)得分为(25.02±3.67)分,与全国常模TCSQ评分比较,积极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P>0.05),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5)。抗击埃博拉一线医务人员的HAMA得分与NC呈正相关(r=0.532,P<0.05),与PC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参加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具有消极应对倾向者为甚。一线医务人员应进行系统的相关培训和心理干预,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调查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角色认知量表对73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护理人员的积极应对高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P〈0.01);角色(3.19±0.68)分。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角色认知呈负相关。结论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1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5个因子与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精神障碍性4个因子存在正相关(P0.05),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3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模,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工龄1.5年以内护士)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探讨影响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新招聘的护士于工作0.5年和1.5年后进行测试。[结果]工作1.5年较工作0.5年的低年资护士精神病性、偏执、强迫、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阳性项目数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或P<0.05);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年资护士工作1.5年后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工作0.5年,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管理者应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技能、交流沟通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供社会支持,为维护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9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测量.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的SCL-90阳性因子检出率为48.5%,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321,P<0.0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值得关注.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5-10在衡阳师范学院完成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衡阳师范学院2005级3089名新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集体测查。在统一指导语下,学生根据最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运用光电阅读机(OMR2000)输入计算机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3.0系统进行总分和因子分的统计。量表中没有回答的项目记为"没有",5个以上项目未答者视为问卷无效以及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因缺乏可靠性均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和Z检验。结果:共发放3089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994份,有效率为96.92%,其中贫困新生有效答卷510份,占17.03%。问卷结果显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86±0.54,1.70±0.48和1.58±0.43,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1.78±0.51,1.65±0.46,1.53±0.39,t=3.34,2.02,2.92,P<0.05)。从阳性因子的人数比率来看,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总分阳性的人数比率为0.28,明显低于非贫困新生(0.33,Z=-2.27,P<0.05);而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阳性的人数比率分别为0.35,0.30,0.16,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0.31,0.24,0.13,Z=1.73,2.72,1.71,P<0.05)。结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非贫困新生差,但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问题上明显比非贫困新生要严重。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测试2994份问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是师资的主要来源,其对日后为人师表的职业产生影响。目的:调查师范院校2005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设计: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对象:调查于2005-10在衡阳师范学院完成,选择衡阳师范学院全体2005级3089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211名,女生1878名,平均年龄18.72岁。方法:2005级新生入学后1个月后,以系为单位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集体测查。在统一指导语下,学生根据最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运用光电阅读机输入计算机心理测评工具箱系统进行总分和因子分的统计。量表中没有回答的项目记为“没有”,5个以上项目未答者视为问卷无效以及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因缺乏可靠性均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纳入的受试对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结果:共发放3089份问卷,回收有效答卷2994份,有效率为96.92%;男生1180份,女生1814份;文科2847份,理科1147份。问卷结果显示,新生的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女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5项因子分以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0.01),敌对因子分则明显低于男生(P〈0.01);文科新生的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分显著低于理科新生(P〈0.05~0.01),恐怖因子分则显著高于理科新生(P〈0.05)。结论:师范院校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中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整体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如男生,文科新生在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上好于理科新生,在恐怖因子上比理科新生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