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源性眩晕中医辨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顾双林关键词:心源性眩晕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主观感觉紊乱(平衡感觉或定向感觉的障碍).心血管疾病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就心源性所致眩晕或晕厥的临床特点和辨证方法以及处理情况试述如次。一...  相似文献   

2.
温生福 《江苏中医》2000,21(12):12-13
对心源性咳嗽的辨治进行了探讨。临床通常辨证分为以下3个证型进行治疗:阳虚水泛型,治以真武汤合五苓散;气阴两虚型,治以生脉散;血瘀痰阻型,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内科急危重症,其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梗塞5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高血压性冠心病2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衰竭,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各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其病死率极高,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00年-2007年收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应激愈加强烈,心血管系统多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心源性休克作为心脏病院前及急诊死亡的最常见和重要原因,其死亡率往往高达80%,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心源性休克的院前及急诊的诊治的探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要点及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休克分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严重的泵衰竭,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周围循环衰竭,重要器官、组织(如脑、心、肝等)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疾病、右心梗死、瓣膜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严重瓣膜狭窄、心脏压塞、肺栓塞、心脏外科手术后等。1诊断要点 ①心电图示AMI;②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符合AMI;③血压≤10.67/8.0kPa(80…  相似文献   

7.
对心源性咳嗽的辨治进行了探讨。临床通常辨证分为以下 3个证型进行治疗 :阳虚水泛型 ,治以真武汤合五苓散 ;气阴两虚型 ,治以生脉散 ;血瘀痰阻型 ,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附典型病例 1则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997年~ 2 0 0 0年抢救冠心病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多例 ,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介绍如下 :患者在急性期 4 8h以内的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 ,应用扩冠、抗凝、溶栓的同时 ,给予参麦注射液 4 0ml,4h1次 ,视血压情况或每 6hiv4 0ml参麦注射液 ,最大量可达 160ml/d ,3天后改为 4 0ml日 2次iv ,使血压维持在 10 0 / 70mmHg。 1周后在总体输液量减少的情况下 ,改为参麦注射液 4 0ml加入 5%GS150ml中iv ,有利于心梗病人的心功能恢复及血压的稳定。1 典型病例患者男 ,4 9岁 ,住院号 2 112 0。入院日期 2 0 …  相似文献   

9.
10.
11.
耳鸣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多从肾精亏虚、肝火上炎等证型论治,然疗效并非尽如人意。总结近年来治疗耳鸣的经验,发现除上述证型外,耳鸣尚与心脏疾患(心肌供血不足)密切相关。从整体辨证出发,紧紧抓住耳鸣和心悸气短,胸闷,喘促的相关性,从心论治而获卓效。  相似文献   

12.
生脉散合参附汤治疗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连更 《山西中医》2002,18(5):16-16
1 适应证 :辨证属元气欲脱 ,阳气衰微之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2 方药及用法 :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味 ,东参 10~ 15 g,麦冬10 g,五味子 6~ 9g,熟附片 15~ 30 g,山萸肉 30~ 12 0 g。水煎频服 ,酌情应用 1~ 3剂。瘀血明显加丹参、赤芍 ;肿甚加猪苓、泽泻。3 体会 :临床上大多数心源性休克与心衰并存 ,病机特点为心阳暴脱 ,元气欲绝。主要表现喘逆加剧 ,呼多吸少 ,烦躁不安 ,头部冷汗而粘 ,肢厥 ,脉微欲绝等。故用生脉散益气复脉 ;参附汤回阳救逆 ;重用山萸肉收敛固脱 ,温补肝肾 ,张锡纯谓山萸肉“其补气分之力远不如参 ,而其挽救…  相似文献   

13.
14.
我病区是心血管病专科 ,为使护理人员对心源性休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观察病情 ,护理患者 ,现将笔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约有 2 0 %伴有心源性休克 ,它起病迅速 ,常于发病后数小时或 1周内与疼痛同时出现 ,原因是由于心肌广泛坏死、缺血、缺氧引起心功能不全 ,使心脏排血量降低 ,心肌收缩力减弱 ,导致周围血管功能障碍 ,引起血压下降而发生的。2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梗死前血压正常者血压下降 ,收缩压降至或低于 10 .7kPa,或原有高血压收缩压比梗死前下降 10 .7kPa以上者。具有周围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抢救、治疗的经验及教训,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心源性休克30例的抢救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治愈17例,死亡13例,治愈率56.7%,死亡率43.3%。结论:治疗心源性休克重点是及时进行病因治疗,维护心脏泵功能,纠正血流动力紊乱,改善微循环障碍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谭秀兰  张平 《陕西中医》1997,18(3):123-123
<正>赵某.女,53岁,教师,1991年12月25日9: 10/am急诊入院,住院号6491。患者于入院前 15rain,突感胸痛、胸闷难忍、头晕,随即昏倒在地, 神志不清,口唇紫绀,冷汗淋漓,伴尿失禁,并呕吐 两次,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急来院诊治。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休克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死亡率较高。我们近年来应用参附注射液救治心源性休克1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经1~4周治疗,45例治愈出院,3例因送治时间过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最终死亡。结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病变,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预防和观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教会患者及其护理人员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指征的能力,以便在患者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参麦注射液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内科常规治疗+参麦注射液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应用参麦注射液2周后,患者血压升高,并保持较平稳状态,同时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安合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h急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0次/min。ECG示室上性心动过速,Ⅰ、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05~0.1mV,V4、V5导联ST段下移0.1~0.2mV。考虑为冠心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及胺碘酮300mg 生理盐水300mL静滴(2mL/min)。10min后转为窦性,心率70次/min,血压120/70mmHg,仍诉胸闷气短、头晕,3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