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模拟急进高原自主神经相关生化指标与急性高原反应(AMS)之间关系。方法选择43名经8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的新兵,其中现行训练组15名,有氧耐力组15名,无氧耐力组13名。在低压氧舱模拟急进高原4500 m 24 h。在进舱24 h时,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肾素活性(PRA)及神经肽Y(NPY),并与训练8周末进行对比,记录AMS评分。结果 (1)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 3组血浆NE浓度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有氧、无氧耐力组下降幅度小于现行训练组(P0.05);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血浆EPI浓度较训练8周末增加(P0.01)。(2)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现行训练组、无氧耐力组PRA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且现行训练组下降幅度大于有氧、无氧耐力组(P0.01)。(3)3组训练8周末和模拟急进高原24 h血浆NP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S症状评分与训练8周末NE、PRA、NPY浓度及模拟急进高原前后NE、PRA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5)AMS发病率为100%,现行训练组AMS症状评分高于无氧耐力组(P0.05);3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AMS与SCL-90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现行训练组和有氧耐力组ANS功能在模拟高原1 d内受抑制程度较重,不利于机体对高原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而无氧耐力训练ANS功能受抑制较轻,在急进高原环境应激时具有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急进高原人员血压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低氧、低气压对急进初入高原的平原人血压影响较大,对此国内外已有报道,但侧重于血压改变的基础研究较多。本文对38例此类人员血压进行平原与高原短期内比较性检测,旨在探讨急性血压变化的临床风险、意义及异常血压升高者的预防和治疗。1 材料与方法 38例受试者全部为久居成都地区(海拔560m)人员,初次乘机到拉萨地区(海拔3650m)工作。男性3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3.2±16.1岁。分别于进入高原前一天和到达高原第1、2、3周的星期三各测量血压1次,并按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血压标准判断。数据结… 相似文献
3.
青年女性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30名青年女性急进高原的高原反应情况。方法:依照GJBl098—91标准测定不同海拔高度女性生命体征的变化,填写《急性高原自主感觉症状表》,观察女性自主反应与不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进入2930m高原86.67%的青年女性无高原反应,在3700m高原80.00%的人基本无高原反应,在5380m高原只有53.33%的人无高原反应。在不同海拔高度以头昏、口干、恶心、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纳差、腹胀为主要症状。结论:女性急进5380m高海拔地区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46.67%。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心率、呼吸为主。女性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时间与低氧适应时间同男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平原个体急进高原现场后胃肠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应用消化系统症状调查表对1753例急进高原个体的消化系统症状进行调查,并从中随机抽取2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1d、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行胃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53例急进高原个体中有109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2.58%),其症状主要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腹泻、便血和黑便等,20例进行胃镜检查者,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胃镜检查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约85%)和10例(50%),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表现主要有胃粘膜出血、充血、淤血、糜烂、溃疡及胆汁返流等,其中1例于进入高原第3天因胃黏膜出血住院治疗。结论平原个体急进高原现场后胃肠型高原反应发生率较高,急性高原缺氧所引发的胃肠道黏膜损伤是导致胃肠型高原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地区卫生应急队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方法 在高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期间,对24名卫生应急队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分析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的AMS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结果 急进海拔3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50%(12例)的调查对象出现AMS自觉反应中的一种或以上,早晚血氧饱和度( t =0.992, P =0.332)和心率( z =1.09, P =0.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自觉症状组别间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平均值、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应作为急进高原人员身体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但若依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客观指标判别急进高原人员AMS状况时,需结合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AMS典型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而产生的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眩晕和疲劳等机体反应.探讨AMS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AMS发病率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卫生宣传教育、高原习服、供氧防护装备、易感性筛查及预防性药物等多个方面对AMS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降低AMS发病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进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自主神经系统(ANS)活动发生显著的、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认为急进高原1d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但有关交感神经活动尚存在较大争议,急进高原的随后数日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有逐渐恢复至类似平原状态的趋势,交感神经活动甚至可超过平原水平。然而,高原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急进高原其ANS变化程度较轻,ANS与急性高原病(AMS)密切相关,ANS功能在评估AMS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预防急进高原汽车司乘人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技术方法。方法:设计车载持续氧疗装置的组成部件及其技术参数,建立使用管理方法。结果:使用该持续氧疗装置自驾急进高原,数次安全穿越多条青藏高原国道,司乘人员未发生AMS。结论:急进高原司乘人员使用车载持续氧疗装置并适当管理,能有效预防AMS,提高高原旅行司乘人员和驾驶车辆安全,可广泛应用各种场景的汽车驾乘人员急进高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暴露者其血压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来自同一平原地区的1 500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本次研究平原组,并根据其进入高原后是否发生急性高原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600例)与高原组(900例),分析监测入选者血压水平;并分析入选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与急性高原病发生之间的联系。结果:急进高原后,对照组与高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均有明显上升,且高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 <0.05);在平原组中,DB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05);SB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间具有正相关,且该相关性更明显(P <0.05);MA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也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 :健康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其血压具有明显上升,且血压与急性高原病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中可凭借测量机体血压水平以预测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优化军事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72名健康男性新兵,随机分为现行军体训练组、有氧耐力组、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末进行5 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肾素活性(RA)及神经肽Y(NPY)检测。结果训练前各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训练8周末,现行训练组HFn(52±11)较训练前(59±12)显著降低(P<0.05),但LFn(43±12)、LF/HF(0.87±0.35)均较训练前(36±11)、(0.67±0.32)〕有显著增加(P<0.05);有氧耐力组HFn(62±11)均较训练前(53±14)显著增加(P<0.05),但LFn(36±8)、LF/HF(0.64±0.28)与训练前(39±12)、(0.77±0.33)相比呈下降趋势;无氧耐力组HRV无显著变化。训练8周末与静态时比较,无氧耐力组CPT中HR增加值〔(6.46±6.79)b.min-1〕显著低于现行训练组〔(24.00±22.64)b.min-1〕和有氧耐力组〔(17.11±15.22)b.min-1〕的增加值(P<0.05)。现行训练组的NE〔(152.17±31.51)pg.mL-1)〕显著高于有氧耐力组〔(109.31±18.77)pg.mL-1〕和无氧耐力组〔(104.92±19.36)pg.mL-1)〕(P<0.01)。现行训练组RA〔(4.33±2.08)pg.mL-1)〕显著高于有氧耐力组〔(1.97±1.79)pg.mL-1)〕和无氧耐力组〔(2.74±1.06)pg.mL-1)〕(P<0.01)。结论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负荷强度,现行军体训练接近极限强度,其对机体有潜在危害,故应进行规范的有氧、无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海拔5000米高原急性高山病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和伴随症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进入海拔5000m高原的62例健康人的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伴随症状进行了现场调查.总AMS发病率为48.4%,发生高原肺水肿1例(1.6%),上山后4天出现外周水肿18例(29%),一周后水肿逐渐消退.72%水肿患者同时合并AMS,提示外周水肿可能和AMS有某种内在联系.年龄及原居住地海拔高度与AMS发病率无明显关系.有居住3500m以上高原史组AMS发病率明显低于无居住高原史组.本文还对AMS一系列伴随症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HRV时域指标,并根据是否有VA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VA组和非VA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HRV的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V与VA的相关性。结果 VA组、非VA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24h,SDNN)分别为(85.97±15.65)ms、(115±20.56)ms、(133.21±27.65)ms。VA组与非VA组和对照组比较HRV明显降低(p<0.01),非VA组与对照组比较HRV降低(p<0.05),与HR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律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OR值为3.62。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HRV降低与V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异同 ,以探讨心肺功能在高原低氧习服-适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海拔 4 30 0m高原 ,以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青年各 2 5人为受试对象 ,用电子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 (FVC、FEV1、MVV等 6项参数 ) ,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 1)高原移居 1年与 2年者的用力肺活量 (FVC)分别为 ( 4 .2 8± 1.2 0 )L与 ( 4 .92±1.18)L ,1秒钟用力呼出量 (FEV1)分别为 ( 3.89± 1.0 4 )L与 ( 4 .16± 1.17)L ,最大通气量 (MVV)分别为 ( 2 88.90± 4 9.4 8)L与 ( 2 80 .36± 50 .84 )L ,都明显的低于高原世居者的 ( 17.33± 0 .90 )L、( 6.32± 1.16)L与 ( 319.76± 4 5.2 9)L。 ( 2 )高原移居者的心率明显高于高原世居者 ;移居高原 1年者的心率 ( 89.1± 7.9)b·min 1明显高于移居 2年者的心率 ( 80 .9± 11.0 )b·min 1,而后者又高于高原世居者 ( 71.2 +10 .2 )b·min 1。 ( 3)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十分接近。结论 :在海拔4 30 0m停留 2年的移居者其心肺功能仍然没有达到高原世居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及相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了解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HAPC患者27例,正常对照23例。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HAPC患者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1)。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与对照组比较增高(P〈0.01)。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4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糖、血常规获得指标。结果对比发现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损伤程度越严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并与损伤的预后也有相关性,损伤早期血糖、C反应蛋白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