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钠(阿可达)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对23例确诊为骨转移癌患者静滴帕米膦酸钠60~90mg,4周重复给药。结果 止痛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87%(20/23);获效时间2~26d,75%的患者在半月内获效;配合化疗、放疗,止痛效果更好。副作用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就 人耐受良好。结论 帕米膦酸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有效药物用量小,疗效高,  相似文献   

2.
王晓毓  邬仁华  郑玲  伍建蓉 《西部医学》2012,24(8):1501-150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以上,用3天,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钠30mg静脉滴注4h,用3天,比较两组患者骨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钠相比疗效相当,但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潘耿  谢斌  肖虹  李勇  谢朝晖  钟勇  何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2):152-153
目的 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5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30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和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25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d开始应用化疗,化疗方案:大肠癌患者采用FLP方案,乳腺癌患者采用TA方案,肺癌患者采用NP方案).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2.0%(P>0.05);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81.8%(P>0.05);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4.7%(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应首选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51-145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化疗)和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主要系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轻。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癌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配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患者每4周应用伊班膦酸钠4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4h以上,每位患者应用4~6次,同时联合放疗200eGy/次,每周5次,DT3000~5000eGy:对照组51例单纯应用放疗。结果治疗组骨痛缓解率为88.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骨转移灶总有效率为68.9%,对照组为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取得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帕米膦酸盐在多发性骨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盐对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以及用帕米膦酸盐后对再程放疗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30mg静滴,连用3d,每月重复,至少用3个月以上,对照组单用放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8%、79.3%,3个月后接受再程放疗百分比分别为18.8%、48.3%。结论多发性骨转移癌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盐起到高效止痛效果,帕米膦酸盐能稳定骨转移病灶,减少接受再程放疗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钠( 阿可达)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对23 例确诊为骨转移癌患者静滴帕米膦酸钠60 ~90 mg,4 周重复给药。结果 止痛显效9 例,有效11 例,无效3 例,有效率87 % (20/23) ;获效时间2 ~26 d ,75 % 的患者在半月内获效;配合化疗、放疗,止痛效果更好。副作用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帕米膦酸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有效药物,用量小,疗效高,起效快,有效时间长,耐受性好,临床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骨转移癌患者,给予帕米膦酸钠60mg、3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0ml、250ml中,静脉滴注,d1-2分别持续4h、2h,每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36000Gy;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5例,轻微缓解(MR)5例,无缓解(NR)3例,总有效率82.2%(37/45):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6例。对癌性骨痛的有效率87.9%,其中完全缓解12.1%,部分缓解75.8%。骨膦与化疗、放疗或核素内照射相结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汪志求 《河北医学》2011,17(7):865-868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病人,分为两组。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组(联合组)24例;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放射治疗剂量为DT3000cGy/10f,两组相同;帕米膦酸二钠为90mg静滴,时间大于6h,每三周重复,至少两次。结果:放疗结束后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8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8周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9.17%,62.5%,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月后KPS评分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0.8%,50%。未发现严重放疗反应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放疗或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多发转移癌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疗效可能更优,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间,将74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单纯化疗组:按相应化疗方案处理;②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化疗及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48.6%(18/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5%(32/3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29.7%(11/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35.1%(13/3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24个月研究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为43%(16/37).而单纯化疗组为57%(21/37),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一股状况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8.4分和9.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低热和恶心。结论伊班膦酸钠作用强、毒性低,是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或单用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行化疗,于化疗间歇期加用伊班膦酸钠4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周期,连用2周期评定疗效;B组单用伊班膦酸钠,剂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A、B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多,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若加化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2例)行单纯放疗,30Gy/10次。结果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疼痛有效率为89%,单纯放疗纽疼痛有效率为68%(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确切,且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博宁(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博宁联合化疗;对照组23例,单用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83.3%,而对照组47.8%;治疗组骨病灶总有效率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宁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1例,采用唑来膦酸静滴加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20例,仅用局部放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疼痛缓解率分剐为90。5%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溶骨性病灶再钙化率分别为55.0%和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患者分别占14.3%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过性发热和关节肌肉疼痛。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骨痛,修复溶骨性病灶.降低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比较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按PCMF方案标准用药;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结果 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54.1%(13/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87.5%(23/2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7.5%(9/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62.5%(15/24),后者优于前者(P<0.05)。治疗观察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单纯化疗组的58.3%(19/24),联合化疗组37.5%(9/2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一般状况评价,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Kam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1.9分和21.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恶心。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配伍疗法。  相似文献   

17.
帕米膦酸盐在多发性骨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盐对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以及用帕米膦酸盐后对再程放疗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30mg静滴,连用3d,每月重复,至少用3个月以上,对照组单用放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8%、79.3%,3个月后接受再程放疗百分比分别为18.8%、48.3%。结论多发性骨转移癌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盐起到高效止痛效果,帕米膦酸盐能稳定骨转移病灶,减少接受再程放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骨膦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骨膜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6例。以癌性骨痛的有效率87.9%,其中完全缓解12.1%,部分缓解75.8%,骨膦与化疗,放疗或核素内照射结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加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2个月后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溶骨性病灶修复的比例分别为51.8%和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4%和39.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疗效确切,其控制骨痛作用更强,可高效修复溶骨病灶,并能降低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