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携带与不携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转移修复舌缺损后,腹直肌-腹膜瓣的细胞形态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选用12 只 Beagle 犬,随机分为2组,分别制备带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A组)和不带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B组)修复舌缺损。A组修复时行神经吻合,B组仅缝合修复舌缺损区,不行神经吻合。术后12周进行修复舌大体观察(腹直肌腹膜瓣长度、宽度、表面积), A、B两组腹直肌-腹膜瓣的细胞形态及肌细胞酶组织学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结果 术后12周A组腹直肌腹膜瓣长度、宽度、表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显微镜下A组腹直肌腹膜瓣有部分肌纤维萎缩,肌束出现部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肌纤维排列不紧密,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B组腹直肌-腹膜瓣肌纤维萎缩,可见脂肪组织,肌细胞结构紊乱,几乎无正常结构的肌细胞。A组Ⅱ型酵解型肌纤维向Ⅰ型肌纤维转化,Ⅰ型纤维比例增加。 B组肌纤维萎缩,被大量脂肪组织替代,肌细胞结构紊乱,染色趋于一致,分型变模糊。结论 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后,重获舌下神经支配的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变,与舌肌接近,为舌体动力性恢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顾晓明  孙庆妹 《医学争鸣》1989,10(3):164-168
对兔胸头肌、锁头肌和股直肌同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Ⅰ-四唑盐、磷酸化酶和肌凝蛋白ATP酶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胸头肌和股直肌均为以ⅡA和ⅡB型肌纤维为主的混合肌,锁头肌属于3种类型肌纤维平均分布的混合肌。多种组化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别肌纤维分型,有利于定量研究肌纤维形态及分布特点,在神经肌肉修复学研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咬肌肌内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查清人咬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及分布形式,为探索人咬肌神经肌肉移植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侧人咬肌的肌内神经进行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观察.结果经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的咬肌神经呈紫黑色,入肌后分出三个初级分支,分别支配咬肌的浅、中、深三层肌纤维,支配咬肌浅层的神经支较粗、较长;神经分支在肌内与肌纤维成一定的角度走行,并逐级分出若干次级分支.结论人咬肌肌内神经有三个初级分支,分别支配咬肌的三层肌纤维,其分布形式与肌构筑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快慢肌肌萎速率及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骼肌的纤维组成及功能特性对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肌肉湿重、总蛋白含量、肌收缩张力以及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所测得的肌纤维组成比和截面积,研究大鼠去神经支配和神经再支配的比目鱼肌(SOL)和趾长伸肌(EDL)。结果发现去神经支配SOL的萎缩较EDL的萎缩快:去神经支配2周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去神经支配4周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切断神经再吻合后80d,SOL的恢复较EDL差。SO型纤维在两种肌肉中的反应不一致,说明优势纤维型的表现不能解释此现象,提示神经损伤后肌肉的恢复与肌肉的功能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低位神经侧侧吻合术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早期在受损神经低位行神经侧侧吻合术,是否对相应的骨骼肌有延缓萎缩的作用,以期寻找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方法。方法:24只新西兰兔分成A、B两大组,每组12只,各组中均将右后肢为实验组,左后肢为对照组,A组:(1)实验组:大腿上段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近端结扎,翻转固定,在其远端远侧距胫前肌1cm处与附近的同侧胫神经行外膜开窗并以侧侧缝合术式吻合;(2)失神经组:大腿上段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并将两断端翻转固定为失神经对照侧。B组:(1)实验组:处置同A组的实验组;(2)正常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不作处理,术后3月行胫前肌肌电图检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神经组织及对照组相应处腓总神经组织作HE染色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并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胫前肌肌湿重称重,肌肉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运动终板形态。实验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肌电图检查可记录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可见大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而失神经组均测不到神经传导速度,远段神经呈纤维化;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大于失神经组,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少于正常腓总神经,实验组肌电图检查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小于正常神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肌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肌肉细胞及运动终板形态有一定程度恢复,虽不及正常组,但明显不同于肌肉萎缩较严重的失神经组,结论:利用神经侧枝性生芽机制对受损神经早期实行低位神经侧侧吻合,可有效保护失神经肌肉的运动终板功能,避免失神经肌肉过早出现严重萎缩而影响神经再生后功能恢复,但侧侧吻合再生的神经支配肌肉的功能不足以替代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6.
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清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直肌神经入肌点;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5具童尸股直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行于肌内腱板两侧,分别支配肌的外上部和内下部。股直肌外上部、内下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①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②股直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③股直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端侧吻合方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32只,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于相邻胫神经干上行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于胫神经干上.B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腓总神经远端行外膜“开窗”端侧吻合.C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合于临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行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肌湿重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端侧吻合方法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结果 ①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A,B,D三组均可见再生的轴突和髓鞘,并且见正常肌肉形态结构,C组神经远断端纤维化并且肌纤维萎缩变细.②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胫前肌肌湿重:A,B两组较D组稍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组测不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A,B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慢于D组,A,B两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端侧吻合法为防治肌肉失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但其再生神经对肌肉支配功能不足以代替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8.
杨天芸  罗勇  徐卫国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58-146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骨骼肌肌纤维分型和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运动终板的变化,从而了解COPD患者骨骼肌功能失调的原因。方法利用熏香烟法制造COPD大鼠模型并设置空白组。取大鼠胫骨前肌做冷冻切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比较两组大鼠骨骼肌横截面积,Ⅰ型、Ⅱa和Ⅱb型肌纤维的含量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处运动终板的差异。结果两组大鼠Ⅰ型及Ⅱb型肌纤维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骨骼肌横截面积和单位横截面积内运动终板个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大鼠骨骼肌纤维含量改变,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减少导致骨骼肌耐力下降以及肌肉萎缩可能是骨骼肌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Liu HM  Zhao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80-2383
目的 探讨比较离断神经后与肉毒神经毒素A(BTA)诱导下兔咬肌萎缩的变化,指导安全应用BTA,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取25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50只平均分为A组和B组进行咬肌萎缩实验:A组右侧离断咬肌神经干,B组右侧咬肌为实验侧注射BTA(3μg/kg),左侧均为对照侧.行超声检测、质量测量及肌细胞组织化学检测比较肌肉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实验侧咬肌厚度及质量均显著减小,分别减小至正常的50.80%、66.80%及54.07%、56.16%.两组实验侧肌纤维类型及肌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BTA对咬肌的化学去神经诱导肌萎缩作用较离断神经产生的作用为弱,BTA诱导骨骼肌萎缩主要是在注射部位的靶肌,无明显扩散作用.BTA对肌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96例。A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30 min/次,3次/周;B组接受Flexi-bar运动训练,1次/d; C组进行Flexi-bar运动训练,然后行NMES;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利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的均方根(RMS)值,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及Ⅱ类肌纤维平均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均降低(P<0.05),腹直肌RMS值升高(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和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P<0.05);C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NMES可有效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